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春风写罗湖

作者:谢湘南主编 来源:《春风写罗湖》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04-13 人已围观

2
 

个人认为,“南方叙事”首先代表了一种写作立场与 价值取向,这一立场,源自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谱系,扎 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文学想象与真理探寻,它根植在深圳 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们甚至可以将这种精神立 场溯源至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胆子 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 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等政治思想话语,个人认为这些思想资源,不仅是深 圳搞活经济的指南针,它也是一种文学话语,是“南方叙 事”生动形象、直接有力的精准表述,是生活与工作在这 块土地上的写作者的创作原动力。

“南方叙事”就是基于改革开放精神资源的文学实践,是一种探寻各种可能性的写作价值立场的展现,从母 语出发,从火热的现实与生活现场出发,从时代性出发, 从文学的本质出发,从活生生的人出发,去建构我们时代 的文学景观与精神图谱。它是城市的,也是超越城市的; 它是地域的,也是超越地域的;它是当下的,也是连接过 去与指向未来的。吴亚丁所言,“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南 方叙事’,并不单纯是一个地域或方位的概念,而是一个 突出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的文化概念。我们心目中的‘南 方叙事’,尤为关注它的世界意识和现代价值”,也正是 出于这样一种判断。

当然,一定意义上,“南方叙事”也是一种方法论, 尤其是当它与叙事学联系起来时。首先它明确了一个写作 主体;再者它树立了一个言说空间;第三它创造或者说预 设了一种表达氛围;第四它有源自民间的活力与结构(移 民城市与开放性社会强大的流动性);第五它将写作行动 转化为媒介与符号,本身是对写作的激活。写作主体、言 说空间、表达氛围、民间活力、媒介属性五者糅合,形成 了“南方叙事”的写作向度与方法指引。

汤奇云在《移民文化与南方叙事的诞生》(《罗湖文 艺》2019年第5期)中曾探讨过“南方叙事”的逻辑起点 与传统文学叙事的差异:“深圳文学叙事对新兴市民社会 的伦理(既包括了家庭伦理,也包括了职业伦理)建构,既是对‘五四’启蒙文学的超越,也是对90年代盛行的新 写实文学的超越。仔细想来,这双重超越的背后,恰恰是 基于深圳作家对传统情义叙事的继承与捡拾。他们在应对 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孤独病症时,本能性地将传统情义审视 与现代理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学叙 事,既顺利完成了对当下都市人生的写实,又表达了他们 对新的社会人伦关系的期盼。如此说来,深圳作家所声称 的‘南方叙事’,就不仅仅是他们所倡导的一种创作方法论,更是一种嫁接了现代理性文明而形成的新的人学思维 方式。他们力图通过这种新的人学思维方式,重新定义自我,并进而重新定义他们的文学意义。”

这是从写作主体上去思考写作向度与文学意义的崭新呈现。当然,界定“南方叙事”的写作特质,还有更多 的向度与更广的文本。纵观现有的深圳作家的作品,展现 出“南方叙事”特质的作品众多,如邓一光、南翔、吴 君、蔡东、曹征路、盛可以、丁力、吴亚丁、郭建勋、钟 二毛、薛忆沩、谢宏、厚圃、旧海棠、陈再见、孙向学、 戴斌、林棹等人的小说;李兰妮、黄灯、慕容雪村、萧相 风、南兆旭、王国华、涂俏、张黎明、聂雄前、秦锦屏、 虞霄、钟芳、廖虹雷等人的非虚构作品与散文;王小妮、 吕贵品、黄灿然、孙文波、从容、何鸣、谢湘南、阿翔、 远人、莱耳、谷雪儿、桥、张尔、樊子、太阿、赵目珍、远洋、孙夜、宝蘭、一回、余丛、余文浩、吕布布、阮雪 芳、兰浅、陈末、赵俊、程鹏、郭金牛、李晃、何招鑫、 李双鱼、居一、不亦、叶耳、刘郎、姜二嫚等人的诗歌, 等等。

当然,这一名单还可以相当长地开列下去,因为深圳 作为一个写作现场,在四十多年的累积中,已逐渐呈现一 个文学城市的储能,只是尚未有人能系统地发掘其内在书 写与繁杂的文本,从而形成一种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般的文学脉络与文化景观。个人觉得已出版的“深圳新文 学大系”,也只是呈现了深圳文学的一个侧面而已。而如 果从“南方叙事”与“南方写作”的概念上去梳理,深圳 文学亦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作为写作现场的深圳文学, 明看是深圳的文学史,隐匿其中的其实是深圳的城市发展 史与改革开放图景下风云变幻的精神图谱与生活史。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