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为全国的首富而飞 柳 嘉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09-11 人已围观

深圳经济特区正在向全国的首富跃进。而在深圳与香港新界紧邻的渔民村则可以说确已跃居全国首富之乡了。

村子离市中心不到一公里,汽车刚驶过边防哨的警岗,这三十七户人家的新村便映入眼帘。乍一看,村庄的整齐清洁、美丽明净使人惊奇。在我们眼里,这不是村舍而是别墅,不像民居而似私邸。流线型的水泥村道环绕着一栋栋两层的花园式别墅。低矮的铁门之内,几乎每户都有缀以假山、塔松、盆花的小园。淡红的宫粉、深紫的巴黎玫瑰、灿烂的簕杜鹃、清香的米兰探墙而出。正是一派春意融融、红梅点点的美景。

我们随便走访了一户人家。门口停放着一辆崭新的日产双座摩托。据说这是少主人刚买来的。进入塑料的折叠门,那地板都是一式水磨石。有的还铺上地毯,黄色窗帘的流苏低垂。五光十色的圣诞树置于堂中。壁上大幅字画色彩斑斓。组合柜里摆着电子钟和二十吋的彩电。到了楼上,那厅堂的布置又焕然另一格调,全是一色浅绿。沿墙紧贴的沙发是浅绿色的。四壁的灯都以碧琉璃为罩。墙上的油画是碧波荡漾的大海衬托下的椰林。楼板上的地毯也是冷色调的。这一片宁神宜目的绿色情调,使我深感于这新村的富而不俗。我们顺便走进厨房里瞧瞧,竟全是白色瓷砖砌成。新式的电子打火式煤气炉、双缸全自动洗衣机、双门乐声牌电冰箱和不锈钢水盆等等,给了我一个家用电器已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印象。

我们不便提出到主人的卧室里参观,只走进了一间保姆住的房间里。据说每家每户因劳动力不足,请保姆是很普通的。且不说请保姆这笔花销,就仅仅是那房里的铁床、沙发、壁画这些摆设,就可想见主人卧室装修摆设的不凡了。推开二楼阳台的门,透过栏杆上的黄菊与金橘,便可见渔民村后面深圳的连云高楼竟和太子山、笔架山上游弋的烟云蓊翳在一起。这峥嵘的气象使我们看到了特区壮阔的远景。

其实渔民村的致富只是近年的事。我们在村边看到了那残破不堪的木头房子,用一块块装货木箱拆下来的破板皮钉成。高不过三尺,长不过一丈。这便是五十年代渔民村居民的标准住所,现在早已废置不用了,偶尔也有几间用作鸡舍的。不远处有一溜平房,是村民六十年代的住所,现在让给了到附近劳动的临时工居住。村头的二层瓦房,如果放到房屋紧张的广州,还很可以作为一户小家庭的理想住宅,但这只不过是他们七十年代的旧居。现在不少空置在那里。这一溜不同式样和质量的房屋是他们生活史的见证,经过众议加以保存,让它作为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以教育后代。

渔民村的居民大都是东莞县的贫苦渔民,一家人驾着小舢板到处漂泊谋生,在旧时代被人称作“水流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解放前漂流到这儿栖身的。解放后的生活虽然略有改善,但小小的舢板终归不能出远海捕鱼,顶多只能到南头的近海处捞些小鱼小虾,生活起色不大。直到三中全会的政策下达,特区开辟以后,渔民村才开始向商品生产发展。渔民离海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挖塘养鱼,辟场养猪,陆续开办了工厂、饭店,组织了船队、汽车队经营运输。他们没有搞任何邪门歪道,而盈利翻了几番,收入一年胜于一年。这是渔民村,也是农村致富的必由之路。到去年已达到人均收入近三千元,劳均五千元,户均一万多元,月均四百三十元的水平。现在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已经等于过去一年多的收入了。

目前的渔民村是一个农、工、商联合的独立大队,直属特区管辖。至于这高水平的住宅,不能不归功于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柏森了。三年前他请了省设计院的人来设计,拿出了一百多万元盖起了价值三万元一栋的别墅式楼房,连花园每户占地一百八十平方米。卖给渔民,每间只收回二万四千元,还可以分期偿还。村支部书记吴柏森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一脸的霜痕劳迹表明他出身于老一辈渔民。他很健谈,在那栋华美的大队部客厅,同我们津津乐道那五十年代住木屋、六十年代住平房、七十年代住瓦房、八十年代住别墅的历史。不胜感慨,但又喜形于色。大概由于他是一个易动情感的人吧,我们一见如故,他说得起劲,竟给我们讲了一段他到北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故事。

有一天他忽然被邀请参加中央领导同志的一个座谈会。这下可急煞了他这个连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讲的渔民。中央领导同志问他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他听不懂,幸好有一位副部长是广东人,给他当了翻译,这才解围。他想,钱,我们有,物资,我们也不缺。于是他慨然说出了渔民村人民的心声:“我们什么都不要求,只要求政策不变。”是的,如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靠的就是三中全会后中央的政策,只要政策不变,他们的富裕生活就不会丢失掉。

中央领导同志听了哈哈大笑,向他作保证说:不变,不变,你回去叫乡亲们一万个放心。老吴眉开眼笑地对我说:“我这要求比任何要求都强,领导的保证又比任何保证都可靠。”当我们走出渔民村,在柳暗花明的村道上漫步,只见孩子们骑着三轮的、两轮的脚踏车在嬉戏,推土机在村尾扬尘推土,自动装卸的大卡车在运沙。据老吴说,他们正在建设一个美丽的村边大花园。转过桃红柳绿的鱼塘,只见深圳河便在眼前,那是一湾淤泥的小河,对岸便是香港的元朗。同是村庄,但那边却显得零乱而凋敝。难怪不久前香港的翡翠电视台竟到这儿来拍片,向全港居民作详细的介绍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