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中学语文学科发展报告

作者:刘小华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4 人已围观

为落实 2021 年“双减”政策及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文件精神,进一步打造光明区中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学语文学科师生素养的整体提高,中学语文学科将“培养终身学习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培养课堂教学推进者”作为“学科发展目标”。这一“学科发展目标”表达了光明区中学语文人的教育共识,更宣示了光明区中学语文人的教育信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学科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光明师生语文学科素养。
 
二、学科发展动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学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审美意识,丰厚文化底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综观近几年中学语文学科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新的方向:

1. 由双基到三维目标,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红线),统领着学科课程知识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难度的确定、课程容量的安排以及课程的实施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确立,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学科核心素养使课程标准的形态从教学大纲(双基)、内容标准(三维目标)走向成就标准(核心素养),即以学生应该达到的素养(成就)作为课程标准的纲领。
 
2. 由单篇教学到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大变革,对于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 2017 年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首次明确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就是说,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也明确提到,要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学科前沿的变化,都跟素养相关。“培养终身学习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培养课堂教学推进者”的学科发展目标就是这些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学科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

(一)基于新时期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1 年“双减”文件隆重出台,给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将引发中学语文学科新一轮变革。
 
(二)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引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三)基于光明区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的结构情况
光明区位于深圳的西北部,有“西伯利亚”的戏称,前些年发展不快,名师流失,缺少引领力;教学方式,缺少革新力。学科发展有一定的滞后。光明区成为国家科学城后,学校快速扩张,教师人数猛增。截至 2022 年 9月,光明区中学语文教师共 413 人(高中 114 人,初中 299 人。在性别方面,如表 2-30 所示,女教师 288 人,男教师 125 人)。在学历方面,如表 2-31 所示,专科 7 人,本科 247 人,硕士研究生 158 人,博士研究生 1 人。在职称方面,如表 2-32 所示,高级及以上职称 88 人,一级职称 75 人,二级职称 96 人,无职称150 人。从性别比例看,女教师是男教师的一倍多。从职称构成来看,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不及总人数的一半。数据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学校不断增加,教师学历不断提升。忧的是年轻人多,缺少竞争力;科组年轻,缺少研讨力;薪减事多,缺少前行力;理想不高,缺少内生力。


 
如何让这些教师与学生一道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负责任的表达者、课堂教学的推进者,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四)基于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情况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从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探究性教学行为使用频率、学校语文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教师培训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八年级的监测结果显示,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落后,阅读兴趣及教师培训效果令人忧虑。
 
1.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监测主要从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调查教师的教学理念。监测数据表明,八年级语文教师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比例为 40.0%。
 
2. 语文教师探究性教学行为。监测主要从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习内容的设计、预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等方面调查教师探究性教学行为的使用情况。监测数据表明,八年级语文教师探究性教学行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比例为 32.2%。
 
3. 学校语文教学资源的使用。监测结果显示,八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比例为 96.4%。

4. 教师培训效果的反馈情况。
 
 
2019 年监测报告显示,关于光明区八年级语文教师期望参加培训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对教材中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语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文本解读”;光明区八年级语文教师认为对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帮助较大的培训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学观摩”“课例研究”“校际交流学习、参观考察”;光明区八年级语文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差”“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八年级语文教与学的监测情况,可以窥见光明区中学语文的整体情况。
 
(五)基于区教科院集中视导课堂教学的情况
从区教科院组织的集体视导情况看,由于应试的压力和教学评价体系滞后,现实中教师很纠结:陷于“分的教育”不甘心,追求“人的教育”又不安心,只抓考试没了明天,不管成绩又过不了今天。于是,以讲代读的“满堂灌”、以问代议的“满堂问”、以媒体代活动的“满堂放”、以考练代读写的“满堂练”“满堂考”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造成的结果是师生不堪重负,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没有时间研讨教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与我们理想中的语文教学相去甚远。
 
作为深圳待发展的区,光明区中学语文学科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评价理念、指标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综合这样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如何应用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如何开展中学语文学科活动,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推动教研发展和教学进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区域均衡,是中学语文学科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
 
四、学科发展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基于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光明区初中语文监测结果,基于光明区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梳理光明区中学语文教与学现状,通过推广阅读、深化写作、改进教学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样态和教师的职业状态,促进我区中学语文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
一个学科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要想打造一个有特色的语文学科,首先就要在教师培养上下功夫。
 
1. 培养终身学习者。
一个人的阅读史串起他的语文学习历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突破语文困境,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精神成长,首先要从为教师特别是学生提供大量亲近文本的阅读机会开始。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阅读优秀作品中建构,良好的语感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中养成,感受力与理解力在亲近文本中提升,审美意识与能力、审美情趣与品位在阅读鉴赏和品味感悟中熏陶,传承文化、增进理解在经典阅读中实现。离开阅读,语文素养的培养无从谈起。
 
2. 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
听说读写是语文常用的形式。其中,说与写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不仅能够清晰、规范地表达,显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智慧与力量,更能显示出自己的立场与追求,教养与风度。
 
3. 培养课堂教学推动者。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育人的大平台。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是抓住了牛鼻子。教师能胜任教学,能驾驭课堂,才能用语文的方式来教学育人,推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五、学科发展的实施路径

1. 构建“中学语文区域研学共同体”。
探索“1+X”的优秀科组基地引领、多校互动合作的区域研学共同体教研模式。其中以教研基地整个团队为主体,以核心成员引领辐射各校语文科组,构建全区“中学语文区域研学共同体”。
 
2. 聚焦部编中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研究。
以部编教材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紧密依托部编教材的挖掘利用,构建基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文本解读与设计能力,推动部编教材的有效且高效使用落实,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3. 聚焦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探索。
以名师工作室为引导,以学科优秀教研基地为孵化中心,在全区各校遴选学科教师培养对象,并进行梯队式分层、师徒结对等多种培养形式,构建一批教师研学共同体,以教师项目式研学、名师送教、课题研究、课例开发、提炼个人研究方向和特色等多种方式,探索中学语文教师持续成长的有效路径。
 
4. 聚焦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在教师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科学业成绩,探索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兴趣培养、习惯养成、阅读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六、学科发展的具体内容

三个目标:培养终身学习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培养课堂教学推动者。
一条主线: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三项抓手: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研究。其中阅读分为教师阅读和学生阅读两大部分。教师阅读侧重教育教学经典理论作品和实操经验学习,学生阅读主要是古诗词、名著;写作分为教师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教师写作教学侧重写作案例设计、教学反思和论文,重在建构写后升格教学;课堂教学研究主要是基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分析、反思及重构。
四个任务:
任务一:构建中学语文“区域研学共同体”,促其共生。
在优秀学校科组负责人(含兼职教研员)的带领下,打破校际隔阂,融合项目管理与校本教研,以优秀语文科组基地校的学科项目、多校合作互动式项目等形式,打破优质师资、教研资源不均衡的困局,共建区域研学共同体,共读指定研学著作,共享优质教研资源,从而达到共生同长。
 
任务二:研究部编教材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使其创生。
借助名师工作室及区级教研活动,以部编教材的教学为载体进行同课异构等活动,形成在准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线,以主问为抓手,以语言品味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研教范式。
采取“菜单式”“订单式”“靶单式”的学科教学视导方式,通过名师名课、同课异构、案例研讨等活动,让执教人员与参会教师参与进来,在研讨中发现,在执教中改进,在反思中创生。
 
任务三:探索中学语文教师持续成长的路径,让其内生。
利用名师工作室、梯队式分层、师徒结对等形式,理论与实践双线并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特别要坚持理想教育,坚持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专著的阅读周课、每月交流总结课,以此全面改变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状态,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实践方面通过打磨代表课、推出展示课、交流异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真正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内生,才能让教育教学走得更远。
 
任务四:研究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策略,加速催生。
借助《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施开展新一轮相关的语文课题研究。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师成长相结合,努力从教学一线中找出问题、难题,进行课题研究,催生出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借助“深圳读书月”开展系列语文活动,如:演讲、朗诵、现场作文赛,或者文学社团等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或策略,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
 
七、学科发展的具体举措
 
1. 建立优秀科组基地校,组建学科骨干研究团队。在全区范围内分片区遴选2~ 3 所优秀科组基地校。优秀科组基地学校的特点是:教研支持力度大、学科骨干教师多、研究能力强、教科研氛围好,有一定的组织及培养能力;优秀科组基地校人员构成方式“1+1+3+N”(1 名牵头人、1 名兼职教研员、3 名学科组长以及 N 名片区科组教师)。
 
2. 制订片区学科学研计划。至少制订一年期的片区学研计划(或方案),计划含研学项目、研学时间、研学实施、研学分享等。
 
3. 做好“深圳读书月”系列活动。借助“深圳读书月”进行演讲、朗诵、现场写作及名著分享等活动,激发语文兴趣。
 
4. 采取“菜单式”“订单式”“靶单式”教研,每学期举行 2~3 次全区性教学研讨活动,借助搭建教学平台,以活动促研讨,以活动促提升。
 
5. 每学期举行 1~2 次全区名师工作室联动研讨活动或课题研究汇报指导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最终打造有凝聚力的学科队伍,有行动力的学科研究,有影响力的学科特色。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