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非遗

扫码关注

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 客家民俗:丰富多彩的山歌

    非遗客家民俗:丰富多彩的山歌

    考察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往往可以从当地的民间艺术去领略其风情。深圳客家民间艺术既保留山地客家的特色,又吸纳海洋文化、本地文化精华,从而具有“山风海韵”的特色。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市文化局曾组织收集出版第一部《深圳民间歌谣》,包括客家、广府、潮汕(疍家)等民系山歌,而客家山歌就占了百分之九十。深圳山歌丰富多彩,有石岩山歌、盐田山歌、九龙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甘坑客家凉帽

    非遗客家民俗:甘坑客家凉帽

    深圳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据说是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因缘,雅称“苏公笠”。相传当年苏东坡被贬惠州,一日携爱妾王朝云至莳花园圃,为使爱妾不受风吹日晒,特制“中开一空(孔)”的竹笠给她用,令王朝云头上的发髻向上通过时不受障碍。自此,惠州、东莞一带的妇女都争先效仿。深圳的甘坑、大鹏、福田等地过去都有凉帽制作,最负盛名的还是龙岗区布吉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大万祭祖

    非遗客家民俗:大万祭祖

    客家人是多神崇拜者,同时又信奉祖先崇拜,非常看重祭祀祖先英灵。位于深圳坪山区的大万世居,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由来自广东五华的曾氏族人于乾隆年间兴建,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每年正月初二举行的祭祖仪式,业已成为极具深圳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大鹏太平清醮

    非遗客家民俗:大鹏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属道教一个传统仪式,也是一种民间习俗。历史上,深圳东部的大鹏、坪山、南澳等地均有打醮的习俗,打醮的地点多设在天后庙、关帝庙或谭公庙前。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天后宝诞祭典

    非遗客家民俗:天后宝诞祭典

    在深圳客家人的信仰中,“天后”海神是具有崇高地位的神灵,天后宝诞祭典亦是深圳、香港沿海居民最重要的节庆活动。

    2023-04-26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民俗风情

    非遗滨海客家的民俗风情

    民俗文化既是传统和恒久的,又是发展变化的。滨海深圳的民俗融汇了客家文化、本土文化、海外文化与现代移民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座城市各地移民相处,多种方言混杂,新风旧俗渗透交叉,“老客家”与“新移民”融汇、碰撞、激荡,使这座城市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逐渐形成一种“新民俗文化”。

    2023-04-25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围的文化意义

    非遗滨海客家围的文化意义

    移民是最活跃文化基因的载体。历史上客家人每到一个新的徙居地,总是激活自身的文化基因,与土著及其他外来文化交融,产生出新的文化事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客家围被称为“夯土的史书”“凝固和立体的诗篇”。“史书”和“诗篇”伴随着客家人迁徙的脚步,到每个宿营地都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诸如赣南的土围子,闽西的方楼、圆楼,梅州的围

    2023-04-25

    阅读更多
  • 客家方言,大浪留声

    非遗客家方言,大浪留声

    滨海客家人把原乡的语言、民俗文化带到深圳,创造出深圳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即所谓“新邑地处海滨,居民自耕渔而外,不废弦歌”(嘉庆《新安县志》)。客家话特色鲜明,被认为是保存古音最多的一种方言,人们称其为古代汉语发展演变的“活化石”。研究表明,客家话中所保存的魏晋古音,与客家先民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入有直接关系;而客家话带有唐宋汉语的某些特点

    2023-04-2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光祖中学,家国情深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光祖中学,家国情深

    坪山坑梓乡贤黄子光、黄子文、黄福如、黄丽春、黄观保等南洋爱国华侨,身处异邦、关心桑梓,捐款一万银元,在家乡筹办学堂。1906年,在客家乡亲支持下,参照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中院图纸建校,取“光耀家国、纪念先祖”之意,定名为“光祖学堂”。光祖学堂是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新型学校,开南洋华侨捐资助教之先河。

    2023-04-2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新式学堂,蔚为大观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新式学堂,蔚为大观

    1902年,清政府公布《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在此前后,一大批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创建,支撑起中国现代教育起步阶段的一片蓝天。辛亥革命后,新式教育在深圳涌现,仅坪山就有明新学校、南中学堂、博明学堂、成治学堂……滨海客家村落出现的这批新式学校,既符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传统,同时也适应了时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振能学校,教育奇葩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振能学校,教育奇葩

    深圳龙华区观澜街道是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1912年,观澜牛湖陈姓华侨创办了设施一流的广培学校。1914年,振能学校正式开办。1917年,观澜墟镇开办了培英学校。3所学校引领了惠东宝地区教育发展,客家人重教之风得以充分展现。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虔贞女校,西风新学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虔贞女校,西风新学

    客家人将只有读书才能明志达理,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带到了滨海地区。面临西风东渐、新学兴起,客家人借助教会力量兴办浪口虔贞女校,既顺应了客家社会的强烈要求,也推动了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演进。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罗氏家风,崇文重教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罗氏家风,崇文重教

    鹤湖新居无疑是龙岗最典型的一个客家围屋。数百年来,这方超级建筑里栖居着“勤俭兴家,清白存心”的鹤湖罗氏族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鹤湖罗氏的开基祖罗瑞凤自嘉应州兴宁县迁居龙岗墟一带。据说罗瑞凤初期创业是在东莞凤岗的塘沥墟。塘沥墟与龙岗均位于新安、东莞与归善三县交界处,当年凤岗不属于“迁海”区,社会生活没有受到破坏,经济情况比龙岗好。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耕读传家,学籍之争

    非遗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耕读传家,学籍之争

    从山地来到滨海的客家人,除了奋力开荒垦殖、经商务农之外,不忘“崇文重教”的传统。他们广建祠堂私塾,为子弟的学籍奋力抗争。迄至西风东渐,他们以开放的姿态融汇新学,建起中国第一间用客家话授课的大学,形成深圳第一个书香世家。尔后学堂林立,人文蔚起,弦歌不断,英才辈出,构筑起滨海客家人的光荣和梦想。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海外赤子,情系桑梓

    非遗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海外赤子,情系桑梓

    陈英豪,原籍深圳观澜牛湖,1906年出生于北美洲的牙买加,是第二代华侨。其父陈登宁早年移居牙买加经商,家庭经济基础较好。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习中国文化,陈登宁在陈英豪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委托妻子携带陈英豪返回观澜牛湖家中,让陈英豪在牛湖侨办的广培学校读书。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崇文重教,不忘祖根

    非遗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崇文重教,不忘祖根

    客家华侨身在海外,心系原乡,在侨居地艰苦创业后积极反哺故国家园,尤其是继承客家人崇文重孝、不忘祖根的传统,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教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宝安最早的侨办中学光祖学堂就是由南洋华侨黄子光、黄子文、黄丽春、黄砚保等以南洋万兴公司(坪山坑梓镇人在南洋的经济集团)名义捐款一万元兴建而成的。光祖中学创办期间,正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风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深圳的客侨文化:爱国爱乡,支持革命

    非遗滨海深圳的客侨文化:爱国爱乡,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那便是“华侨是革命之母”。客家人因自身的颠沛流离,切身体验到战争离乱、民族灾难、国弱家贫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在“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中痛切地体验到故乡故国的可贵,而将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形成可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爱乡的优秀品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广大客家侨胞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继承和发扬了救亡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深圳的客侨文化:勇于开拓,敢为人先

    非遗滨海深圳的客侨文化:勇于开拓,敢为人先

    深圳历史上的宝安地区,是闽粤赣三省边界上客家大本营向沿海的延伸,是客家人大迁徙的一个触角,也是近代形成的客家人开拓的前沿地带、客家人经济文化的入海口。客家人的海洋文化特色在深圳滨海地区非常显著。深圳滨海地区传承了中国汉唐时代海洋大国的海洋文化精神,随着客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海深圳客侨文化。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深圳地区的客侨概况

    非遗深圳地区的客侨概况

    处于珠江口东南的深圳地区控扼江海要道,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必经之地。历史上,深圳是海船“辞沙”之地,是中外商船离岸的最后停泊地。从东晋设立东官郡宝安县开始,深圳地区在中外交通与贸易中已崭露头角。当时的宝安县是东官郡的首县,中外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线路在此经过:广州海上交通航线出珠江口后,西线经宝安离岸,经过海南岛东部七洲列岛,进入南海诸岛

    2023-04-20

    阅读更多
  • 客家华侨播迁四海的历史原因

    非遗客家华侨播迁四海的历史原因

    客家人播迁四海,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一书中已关注到海外移民。黄遵宪也曾说:“州为山国,土瘠产薄,海道既通, 趋南洋谋生者,凡数以万计,多业采锡……总计南洋华商, 客人居十之三。”客家人血脉中的因子,造就了客家人下南洋闯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寻梦壮举。由唐至清,中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将陶瓷、茶叶、丝绸等中国商品远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

    非遗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近代以来,落地生根的滨海客家人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他们在海外荒芜之地垦殖,在台风封锁的海岸开埠、谋生、安居。客家华侨四海为家,身居异国,心系乡邦、情与祖(籍)国紧紧相连。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救国,到处都可以看到客家华侨的身影。而对家乡兴教办学、赈灾助困,他们更是不遗余力,处处体现浓浓的家国情怀。

    2023-04-20

    阅读更多
  • 李朗开放,书香世家

    非遗李朗开放,书香世家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五大口岸通商、居住、办校、行医、传教。从此西风东渐,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23-04-14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深圳故事

    非遗滨海客家的深圳故事

    历史证明,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或转折关头,客家人都能挺身而出,敢为人先,创造奇迹。三百多年来,滨海客家人在最艰苦动荡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这六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中演绎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深圳故事,折射出滨海客家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独特贡献。

    2023-04-14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非遗滨海客家: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以清政府“复界”政策落地为标志,“滨海客家”逐渐形成。大批滨海客家人也随后迁徙到海外,遍及“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批深圳客家人以契约华工或亲邻戚友契带等方式“下南洋”打工。同时,很多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客家人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迫害,流落到海外各国成为华侨。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人: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非遗滨海客家人: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清末发生在广府西路的“土客大械斗”,历史性地改变了沿海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咸丰六年至同治六年(1856—1867年),震惊中外的广府西路“土客大械斗”案持续了12年,席卷整个广东西部,总计死伤人数超过100万。为调解土著人与客家人的矛盾,广东省政府划出赤溪厅为善后区,解决了部分客民问题。此后,又筹集若干善款,按照成年人每人八两,未成年者每人四两的标准,分给

    2023-04-13

    阅读更多
 31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