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
传统美术:烙画艺术(光明)
非遗烙画艺术,其历史逾 2000 年,源起西汉,兴盛于东汉,后因连年灾荒、战乱一度失传,直至清光绪三年(1877)才被河南南阳一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除南阳外,河南、河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的烙画艺术也都十分活跃,可以说是高手辈出。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麦秆画(聂氏)
非遗麦秆画,据考源自古代宫廷,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宋朝天圣年间,河南清丰民间麦秆画已十分有名,用麦秆拼贴的各种头饰、贴画风靡豫北。麦秆画(聂氏)则盛于明朝宣德年间的河南清丰。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面塑(张氏)
非遗面塑,又称“捏面人”“江米人”,是民间传统艺术,汉代即有文字记载,迄今已 2000 多年。中国的面塑技艺源起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流域,古时菏泽人为祈求风调雨顺,面塑猪羊代替宰杀牲畜,用来供奉神灵,此后菏泽面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20 世纪 20年代更是走遍东南亚。面塑(张氏)为家族世代传承。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木刻画
非遗木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而木刻画则是一项在木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传承超过百年的工艺。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内画
非遗内画艺术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中国画技法,用一种特制毛笔,从微型瓶口伸进,在透明或半透明(如玻璃、水晶、玛瑙)的空心物体内,反思维、倒勾作画,被世人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袁氏)
非遗剪纸(袁氏)源于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约为 1851 年—1875 年),当时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随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至广东省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剪纸(袁氏)诞生于此,传承至今已有 170 多年。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均有分布。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田氏剪纸)
非遗剪纸(田氏剪纸)发源于陕西省宜君县,是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先进的农耕文明的生活延续写照,是描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图形艺术,它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存活至今。如今随着传承人南下,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宜君县及广东省深圳市。宜君县孟皇村的田氏家族是村中很有名气的剪纸世家。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粤绣(珠绣)
非遗珠绣,与粤绣一脉相承,源于东汉,有逾 2000 年历史。明清时期,盛行于潮汕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政府、民间和市场高度重视,现今主要分布在深圳龙岗区平湖街道以及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河源和广州等地。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传统植物染色
非遗植物染色技艺,已有逾千年历史。西周时《周礼》一书记载,设有专门管理征敛植物染料的“掌染草”和负责染丝、染帛的“染人”等官职。民国三年(1914),湖北汉口花楼街交通路口有一家名为“清永斋”的店铺,店主闵永义(约 19 世纪 70 年代—1935)乃湖北武汉黄陂区人,家族产业与植物染色有关,精于植物染色技法。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剪影)
非遗剪影,又称剪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源起我国古老皮影戏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剪影在民间多地广为流传,不断演化形成不同风格流派,剪纸(剪影)便是其中一支,已逾百年历史。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杜氏肛肠疗法
非遗杜氏肛肠疗法始于清末民初,有 150 多年历史,历经了 5 代 16 位传承人。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骆氏腹诊推拿术
非遗骆氏腹诊推拿术源自河北省武邑县,是传统中医药之瑰宝。于 19世纪中叶创立,已经历四代传承。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彤裕兴谢氏艾灸
非遗彤裕兴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已有 170 余年历史,历经谢天兴、信义堂等商号更迭。彤裕兴商号最早开设于河南原阳延州镇,亦商亦医,家学渊源,代代相传,传承百余年来,为国内传统针灸家学传承典范,“一颗银针起沉疴,一把艾草祛顽疾”。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贾氏点穴疗法
非遗据《明史·方伎传》《少林拳术秘诀》记载,点穴疗法创始人为明代张三丰,贾氏点穴疗法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点穴流派之一,源自山东崂山,距今已百余年。历经李藏山、贾立惠、贾兆祥、陈荣钟、陈耀龙等传承人不断探索、积累和创新,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并自北方南迁至广东。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雷火针疗法
非遗雷火针疗法,又称雷火神针法,由 2000 年前先民诊疗时焚香放炮的隆重场面而得名,该法一度被皇室垄断,秘不外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政府重视中医针灸疗法而焕发生机。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深圳叶氏正骨医术
非遗深圳叶氏正骨医术发源于深圳平湖辅城坳村,由当地叶氏家族创立,已有百余年历史。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徐氏中医外科特色外治法
非遗徐氏中医外科特色外治法第一代传承人徐学模,民国初期于安徽、江苏行医,擅治中医外科疾病,被誉为“治疮圣手”“治疬大王”。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朱氏点穴牵顿脊椎整复术
非遗朱氏点穴牵顿脊椎整复术,起源于湖北武当山内家功夫,创始人可追溯至明代的张三丰。19 世纪末,武当山龙门派第 26 代传人唐崇亮道长(1869—1983),道号崇亮,运用武当内家功夫及道家医药知识,为百姓治病疗伤,“点穴牵顿脊椎整复术”在这个时期初见雏形。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
非遗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源自陕西省府谷县黄甫镇,清中期该镇中医药业态即声名远播。清嘉庆年间,该镇药材经营世家李氏家族的李诚集各家所长,首创了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至今已有逾 200 年历史。
2024-09-03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非遗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华医学宝库的一朵奇葩,被称为中国正骨界的“黄埔军校”。
2024-09-03
阅读更多 -
疼痛的画(二)
非遗本书是作者“街巷志”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部,在延续前几部的唯美风格外,内容更加宽泛,选取了上沙、深南大道等著名地标,深圳特色美食椰子鸡,触目皆是的过街天桥等内容,文字涉及当下深圳的街巷、风景、世相、民风等等,有着很强的现代感,试图以充满诗意与温暖的文字描绘深圳一代人的精神图景。
2024-07-03
阅读更多 -
疼痛的画(一)
非遗本书是作者“街巷志”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部,在延续前几部的唯美风格外,内容更加宽泛,选取了上沙、深南大道等著名地标,深圳特色美食椰子鸡,触目皆是的过街天桥等内容,文字涉及当下深圳的街巷、风景、世相、民风等等,有着很强的现代感,试图以充满诗意与温暖的文字描绘深圳一代人的精神图景。
2024-07-03
阅读更多 -
寻找女儿国
非遗《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聚集区域研究系列(融合出版含视频)》之寻找女儿国。
2023-10-07
阅读更多 -
天池
非遗《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聚集区域研究系列(融合出版含视频)》之天池。
2023-10-07
阅读更多 -
松阳古韵乡情
非遗《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聚集区域研究系列(融合出版含视频)》之松阳古韵乡情。
2023-10-07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