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传统医药:彤裕兴谢氏艾灸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3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彤裕兴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已有 170 余年历史,历经谢天兴、信义堂等商号更迭。彤裕兴商号最早开设于河南原阳延州镇,亦商亦医,家学渊源,代代相传,传承百余年来,为国内传统针灸家学传承典范,“一颗银针起沉疴,一把艾草祛顽疾”。

第二代传承人谢鸿信(1881—1945),河南原阳县人,开设彤裕兴杂货店、药铺。

第三代传承人谢锡禄(1912—2006),坐诊药铺看病、针灸。

第四代传承人谢锡亮(1926—2018),河南原阳人,师承中国著名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从医 60 余载,创办襄汾县中医院,临床教学上著书颇丰,被授予“针灸泰斗”称号。

第五代传承人谢国强(1941—),河南原阳县人。

第六代传承人谢延科(1968—),河南原阳县人,现居深圳龙岗区,毕业于山西职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融会中西医,潜心研究灸法30 余年。参加编写《实用家庭保健灸法》,同时参与曹培琳教授著作的编写工作,后师承国医大师、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王世民,深得真传。以传承家学、弘扬针灸为己任,首创“4J 养生理论”。第七代传承人谢宇辉(2001—),山西省太原市人,澳大利亚墨尔本蒙纳士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传承关系为家传。
 
 

项目特征

谢氏艾灸以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为行为准则,历经百余年发展。医者如孙思邈般安神定志,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从而提高疗效。取材讲究,采集端午后肥厚艾叶,陈放、加工、制绒,手工制作考究,艾条施灸灸感强烈,灸后用手法封热于体内,作用持久。谢氏主张用药贵专而不在多,取穴宜精而不在繁。简、便、廉、验能治大病,方为良医。针、灸、药并用,发挥中医特色治病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铺灸、雷火神针、麦粒灸等传统艾灸手法,具有不可小觑的历史价值、保健价值。

(一)医技特征
麦粒灸:1. 烧灼感轻,痛苦小,一般人都能接受,包括小儿、妇女;2. 费时短,每次 8—10 分钟,不影响工作;3. 创伤轻微,不化脓,不用做善后处理;4. 冒烟很少,不用排烟,还芳香空气;5. 不留大疤痕,不影响美容,不灸面部及外露部位;6. 治病多,对难治性疾病有良效,可以学会长期自灸;7. 用于治未病,养生保健,延缓衰老;8. 花费少,经济负担小,适合广大群众,适用于难治性疾病,慢性病和常年吃药受折磨之人。
雷火神针:谢氏雷火神针灸感强烈,可以快速缓解或祛除各种常见的疼痛,做悬灸用时穿透力极强。
铺灸:谢氏铺灸作用面积广、覆盖穴位多、施灸时间长,热力透达脏腑,效果卓著,为调理体质的首选。
悬灸:悬灸手法独到,尤其是灸后封穴和诱导感传等手法,均为谢氏艾灸独创。
 
 
(二)历史价值

彤裕兴谢氏艾灸对近百年中国艾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对针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保健价值

现代人的体质寒湿尤重,适合做艾灸养生。彤裕兴谢氏艾灸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创造出了更多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新灸法,可造福更广大的人群。

精编访谈

主持人:艾灸起源于远古时代,聪明的人类发现火的炙热可刺激伤患,愈合伤口,消解痛楚。古老的艾灸和现代的都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老师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艾灸的原理吗?
谢延科:太阳是天之阳,艾草是地之阳,艾灸要用艾草来做,艾草吸收太阳的能量,长出叶子,通过 3 年的陈化做成黄金绒,再做成各种艾制品。艾制品点着后燃烧产生红外线,进入人体产生温通散结、温阳祛邪的作用,可刺激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适用于各种寒证,像胃寒、气管炎、腰腿疼痛、风湿、类风湿等。
主持人:艾灸对身体的保健很重要。您跟谁学的中医?
谢延科:我爷爷。我小时候背了很多中医歌诀,高中毕业后开始正式学习中医。
主持人:那时候您爷爷、爸爸是自己开诊所还是在医院上班呢?
谢延科:爸爸在村里,爷爷在山西上班。
主持人:你们家是中医世家,您为什么到高中才开始学中医?
谢延科:高中毕业以后,跟着爷爷开始实习,后来去学了西医,当时想着将来可以把中西医相结合,当大医生。
 
主持人:您今天带了很多东西过来,这是什么?
谢延科:这个小灸具,现在已经拿到了 7 项专利。它上边有一个灸帽,用来固定小艾条,把它点着以后插进去,模拟悬灸,把小艾条头朝下,产生的红外线直达人体,这样人体比较容易接受。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遇见了很多难题,但都一个个攻克了。最初的想法是点燃艾条后,它的热度会自然向下,但事实证明,要加上内层的热反射灶才能实现。这是双层结构,其实最开始时是单层结构,但我们发现热气下不来,因为热气都是往上走的。后来发现,需要用内反射结构,让热气向下走。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艾条燃烧得越久,燃烧点离皮肤就越远,于是我们设计了弧形内反射结构,当高度提升时,通过加大弧度,更多地把热气反射下去,确保使用过程中是恒温状态。
主持人:这个能被点燃吗?
谢延科:可以。用法非常简单,艾条完全点燃后,把它插进灸具中,能看到艾条透过小孔往外冒烟。实际上这里还有几个专利,包括烟雾的二次过滤,在两层的夹壁里边进行了过滤,等烟传到空气中,就非常轻了。可以放在合谷穴上,有美容作用。
主持人:我现在感觉手上温温的,温度没有太大变化。这个产品,除了尊重艾灸的中医学原理之外,还加入了新技术,让它可量化,为更多的人诊疗、造福。
谢延科:对。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决定在深圳发展这项事业的?
谢延科:刚来深圳的时候,以打工为主,2008 年辞职,开始创业。因为爷爷年岁大了,传承的担子总得有人接,我决定把这个事业干起来。刚开始大概用了半年多时间来收集艾灸的资料。因为我从小接触艾灸,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首先,效果该如何判断,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后来我调阅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这几所大学的针灸实验室的数据,同时找了国际上做热灸、热疗的数据,总结发现,艾灸合适的温度,要高于体温 5℃以上,因为这时候热敏蛋白被激活了,离子通道打通了,灸感就出来了。所以我提出这样的标准:做艾灸,温度要高于体温 5℃以上。古人是没有标准的,讲的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意思是灸的面积没有达到三分,等于白灸了。所以我们是按照唐代的三分开发底座孔径的,孙思邈《千金翼方》里讲,三分的面积刚好能覆盖一个穴位。包括灸头,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做的。古人做艾灸全部都是直接在皮肤上烧灼的,上边起泡后溃破,不断地流黄水、结痂,等到不流黄水了,皮肤愈合后,这个人的风湿病也就好了,但是在现代,人们害怕落疤,接受不了,所以要有新的工具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主持人:就是说您是在熟读古书、尊重古医理的基础之上,做了现代研发和创新。
谢延科:这得益于深圳的高科技加持,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
主持人:您是如何利用传统技法造福大众,让更多人学会养生的呢?
谢延科: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爷爷所写的《长寿与足三里》,讲的就是如何通过灸足三里穴位让人健康长寿。足三里是我们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胃在五行学说里属土,足三里穴位也属土,所以足三里属于土经和土穴,我们把“土”调好,脾胃正常运转了,人的状态就变好了。
主持人:艾灸很重要,尤其我们处于比较湿热的地方,对艾灸的需求度很大,所以可量化是很大的突破和贡献。那它会造成创伤吗?
谢延科: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做艾灸大不了就是烫个泡。古人做艾灸就是要烫泡的,这样可以直接刺激皮下产生很多有益物质,人体体质也随之改变。
主持人:艾灸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而谢氏艾灸在现代都市,在传承古老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焕发新意。
 
 
传承活化

艾,揽日月精华,穿越时空,携能而来;灸,可温通散结。传承人谢延科自幼耳濡目染,从《汤头歌诀》《药性赋》《十四经穴分寸歌》背起,在爷爷谢锡亮、父亲谢国强的悉心指导下,潜心习医,现为中国针灸学会艾灸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谢延科 2001 年踏上了时代列车举家南迁深圳,梳理总结家传艾灸技法,并制定艾灸工具标准,使其研发的艾灸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形成完整的彤裕兴谢氏艾灸体系。2019 年谢延科与谢锡亮弟子关玲博士捐款 20 万,于山西中医药大学设立谢锡亮奖学金,以激励学子。2020 年成功推动此医技纳入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承人的努力推广弘扬下,彤裕兴谢氏艾灸如今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创立五度艾灸理论,引领艾灸进入数字化阶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