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油画村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6-07 人已围观


文化创新是深圳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作为一座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新兴城市,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滨海深圳的客家文化创新也是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美术界,深圳大芬油画村与观澜版画村的实践,便是这种艺术创新的典型个案。

大芬是深圳龙岗中部布吉的一个客家村庄。清朝初年,河源龙川邬氏族人、嘉应州刘氏族人与洪氏族人先后迁至大芬。自此,三大客家异姓族群在大芬落地生根。

据洪氏后人、村民洪恒威介绍,几百年来,大芬村就像一个大家庭,村民们守望相助、和谐共处,每每遇到困难时也能团结一心、风雨同舟。

改革开放后,布吉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红利,开始大量吸引港资发展“三来一补”产业,原本毫不起眼的大芬村也开始进入港商的视线中。1989年8月,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提出要在此地经营商品画事业。文化也可以变成产业?这一新生事物的到来激发出大芬人骨子里的求变精神。据时任村支书洪亚添回忆,黄江和那些举办“三来一补”的港商不同,他不需要土地,不需要建厂房,只要租赁几间屋子作为画坊即可,这正符合大芬的实际。于是,从黄江组建20多人的油画工作室开始,大芬步入油画村创建之旅。
那时候,商品画刚开始在内地兴起,竞争少,订单增长异常迅猛。渐渐地,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模式便出现了:一幅油画,每名画工专门画一部分,画完就传给下一个画工,如此循环,效率极佳。

黄江的成功,令许多绘画爱好者和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纷纷赶到大芬。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芬已聚集了几百名画工,画笔、画布、颜料等配套产业也陆续进村。而黄江开创的“流水线”式商品画生产方式,让大芬日渐成为世界油画加工厂与产销的集散地。此后,大芬相继获评全国首批和深圳市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的大芬油画村,从一个自然村落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油画交易市场。2004年,龙岗区在大芬村成立了油画村管理办公室。2007年,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建成大芬美术馆。这是全国首个美术产业园配套美术馆。据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大芬美术馆副馆长梁剑介绍,大芬美术馆为更好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展览,于2022年启动了改造项目,以全面提高美术馆的功能性、品质性、安全性与使用率。


大芬油画村聚集了相关从业人员20000多名,高峰期油画销售占全球60%以上,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丰收。近年来,大芬村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推进,推动大芬油画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芬村注重深耕本土,梳理本土客家文化脉络,先后举办“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和“山海相融·全国名家绘客家美术作品展”等专题展览,举办专题研讨会和学术讲座。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当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评选结果,共有35个项目入选,深圳大芬美术馆推出的“客家·印象——大芬美术馆典藏客家题材美术精品展”榜上有名。同年8月18日,“客家·印象——大芬美术馆典藏客家题材美术精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大芬美术馆召开,来自深圳的客家文化研究学者、艺术评论家汇聚一堂,围绕“滨海客家:新命题与新阐释”等三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深圳市文联主席梁宇指出:“龙岗是客家聚居地,大芬美术馆逐步以‘研究客家文化题材美术作品’为学术定位,是非常精准的定位。”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向兵教授认为,要立足国际化滨海城市与龙岗“山海相融”的区位特色,去探讨“滨海客家”的独特性与开放性,通过绘画创作的图像可视性使客家文化更直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提交了论文《“滨海客家”的深圳历史画卷与文化新图》,并向研讨会建议专设一个美术创作项目“深圳滨海客家三百年”,以深圳历史上六大事件与人物为素材,会同市内外专业力量共同打造这一本土文化工程。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