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寿辰:男做齐头,女出一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4 人已围观

贺寿辰筵,深圳人称为“做寿”,是人的一生中一项重要的风俗礼仪。
 
寿者,高龄也。从前,深圳当地人对“做寿”比较重视。现代人较为淡薄。人们的习惯是,在童年及青壮年时期只是叫过生日,只有到了60岁,才有资格做“寿星公”“寿星婆”。
 
我国传统的寿辰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写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今通常使用的“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等“祝寿”之词,就源于春秋时期。又《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传统文化的“五福”中,寿,排在第一位;有寿,方有其他。清嘉庆《新安县志·风俗》:“称寿必自六十一始,重一不重十,即魏叔子‘大易贞元’之义也。”魏叔子何许人也?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事语》曰:“世之称寿者,率以十为数。岭南及江西宁都,则以十之一为数。魏禧谓前十之年,必加一而后成;后十之年,必从一而生,此大易贞元之义,于礼为宜。”
 
可见,深圳做寿是到60岁以上才“上寿”的,不像有的地方50岁后便开始做寿。60岁做寿以后,逢70、80、90、100岁的诞辰仪式更为隆重。深圳风俗认为“60为下寿、70为中寿、80以上为上寿”。做寿的规模,自然依下、中、上的档次来进行。当然,有人在60岁时认为是人生第一次做寿,也把它“做大”;但也有从来没做过生日的人,到了60岁也不做寿,只是家里人在一起简简单单地吃顿饭,不请外人,不事张扬,不受寿礼。坊间私下说,没有做惯生日,何必60岁了去“惊动阎王爷”?
 

寿屏包括中堂寿字、寿联、寿画、寿屏风、寿袍、寿帽、寿鞋等

深圳做寿的风俗,客家人和广府人的做法不一样。客家人“称寿必由六十一始,重一不重十”。客家人多从江西搬迁过来,沿袭了江西宁都魏叔子记载的说法:男性要到59岁才做寿庆,女性则60岁做寿庆。而深圳广府人“男做齐头,女做出一”,也就是说男性做寿在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女性则是六十一岁、七十一岁、八十一岁,男人和女人分别每逢“十”和“十一”才举办寿宴。表面上客家人与广府人始寿时间相差一年,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客家人计算的年龄是“虚岁”。如果算周岁大家都一样“男做齐头,女做出一”。
 
可是在个别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据称这些地方一是方言的“十”与“死”、“九”与“狗”之谐音,另一个原因是多病多灾的人将做寿提前。民间有“男怕前(生日前),女怕后(生日后)”之说。按此说法,这些人生日前的日子里劫数大,病痛多;为了避免这些劫数,采取颠倒阴阳的做法,于是提前做寿。一般做法是提前一月、数月,或者提前一年。如果提前了一年,又契合为“男做齐头,女做出一”了。
 
我囯民间传统中又视“九”为“最大数”“极数”“劫数”。因此,深圳当地人逢“59”“69”“79”“89”等涉及“九”字生辰日,都不做寿。这些数字属“明九”,而一些被称作“暗九”的如九九相乘等于八十一;八十一即为暗九的日子,也有人忌讳做寿。
 
民间做寿有喜寿、米寿、白寿和茶寿之称。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因为“喜”的草体字,犹如“七十七”三个字组成。八十八岁称为“米寿”,因为“米”字是由“八十八”三个字组成。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茶寿”,指一百零八岁寿诞,因为“茶”字是双“十”构成草字头,即二十;加中部“八十”,共一百;下部是“木”的“八”,组成为一百零八。所以,我国民间的祝寿习俗,喜欢送茶,表示祝愿长寿。
 

寿包包括寿面、寿桃、寿糕和寿包点心

深圳人做寿,最常见的形式是“做酒”,也就是宴客,寿宴由儿女一手操办,寿星不用费心。宴席期间接受儿孙、亲朋好友送寿包、寿屏、寿礼和拜寿。寿包包括寿面、寿桃、寿糕和寿包点心。寿屏包括中堂寿字、寿联、寿画、寿屏风、寿袍、寿帽、寿鞋等。
 
做寿的惯例是,寿星公、寿星婆的寿袍、寿帽与寿鞋,由“嫁出女”置办敬奉;寿图、寿联、寿幛、寿屏等,由亲戚朋友敬送;寿糕、寿包和新碗筷箸由主家置办,新碗筷取“新添”“快子”、家道兴盛之意。
 
深圳寿诞仪式举办的时间不长,仅用半天或一天,却非常热闹。改革开放后,做寿的程式越趋简化,新的风俗也较少在家里举行,多数邀请亲友至酒楼举办寿宴;20世纪80年代隆重的寿宴,还有请香港歌星前来表演助兴;近年又返回朴素,以自然和简单为时尚。
 
注释:
①原文注:“字叔子,宁都人,工古文,有《魏叔子文集》。”
 

很赞哦! ( )

上一篇:出世三朝习俗

下一篇:乔迁家居新旧俗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