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扫码关注

聚族于斯 亲仁犹在: 鹤湖新居

作者:张一兵 来源:《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6-21 人已围观



古迹概述

鹤湖新居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居民小组,为广东兴宁客家人罗瑞凤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始建,历经罗家三代人50余年的努力而建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罗氏是兴宁东门罗氏的一支,开基祖罗瑞凤是“小九公”①的第十六世孙,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清嘉庆元年(1796),享年83岁。他于清代乾隆年间来到龙岗地区创业,经过子孙几代人的努力,鹤湖罗氏成为当地望族。鹤湖新居的始建者罗瑞凤,沿着先祖从中原入江西、再至粤东一路南迁的足迹,于清乾隆年间从兴宁经惠州至龙岗,并在此地立足生根,开枝散叶。这一罗氏支脉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地望族,人称“龙岗罗”。

建筑特点

鹤湖新居坐西南朝东北,原为依山面水,地势前低后高,取“步步高升”之意。总占地面积约24816平方米,由月池、禾坪、围屋三部分组成,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围屋建筑约14530平方米,面宽165.9米,后宽116.3米,进深104米,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内呈方形,外呈梯形,内外围各有四角楼一望楼,倒座东北面三开门,正门牌匾上书“鹤湖新居”四个大字,年款为“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秋月吉旦”清嘉庆二十二年为1817,是鹤湖新居内围建成的年代,外围为清道光九年(1829)建成。

围屋为中轴线对称布局,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两横,前有禾坪、月池,共有300多间房屋,最多时有1000人在此居住。围屋内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等互相关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围屋内除角楼、望楼为四层之外,其余多为两层结构。墙体下为三合土夯筑,上有少量泥砖。






古迹漫谈

鹤湖新居集生产、生活、防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龙岗罗氏家族曾在此聚族而居近200年。它集闽、赣、粤客家围屋的精华,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交融,凝结了深港地区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被誉为“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客家建筑艺术的结晶”“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鹤湖罗氏是南粤客家人成功创业的典型,其创业过程、儒商特征、传统观念、家族发展历程等对深入研究古代客家文化有重要价值。自瑞凤公南迁龙岗至今,鹤湖罗氏已传十一代,分别为瑞、延、兆、晋、裕、济、德、传、嘉、庆字辈,子孙遍及海内外。

如今的鹤湖罗氏早已走出围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体小家庭为中心的经济实体普遍形成,打破了农业社会中“聚族而居”的传统,经济的多元化,治安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有力保障。深圳、广州、香港,甚至海外的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2002年7月,鹤湖新居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① “小九公”为兴宁东门罗氏始祖,宋代末年曾担任循州学正。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