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昝云龙:以赤诚之心投身核电建设事业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09 人已围观
贰
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也不在乎,大家都是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投入到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工作中。
南下筹建核电站
1983年春节,我到葫芦岛渤海造船厂检查生产工作时,碰到了老领导彭士禄,当时他已调至水电部任副部长。见面时他问我:“老昝,我现在要被调到广东去筹备大亚湾核电站,需要组织一些专家去支持这个项目,你去不去?”当时国内没有人搞过核能发电,唯独我们在四川搞过核动力。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是粤港合资项目,而且按照国际高标准建设,我感觉很新鲜也很心动。我说这倒是件好事,如果组织上同意,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1983年3月,我们共有10人组成核电专家组,我任组长,背着行囊南下。
一开始,我们在广州的港澳渔民酒家住了两个月,每天都看大亚湾核电站已有的相关资料。因酒家条件不方便工作,后在广州军区的支持下,我们搬到了白云山鸡颈坑。在鸡颈坑的一个多月中,我们商讨并制定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计划方案。之后,我返回北京向水电部汇报。
1983年6月,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筹建办成立,我担任常务副主任,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港方和设备供应商谈判。10月,为了方便和港方对接,筹建办从广州迁至深圳蛇口,在蛇口工业区新建招待所办公。
克服困难条件艰苦“作战”
那是我第一次来深圳。来了之后发现,深圳本地生活成本高,而我们的月伙食费比较低,一个月只有30元,食堂的饭里有时能吃到沙子。为了补充营养,有些人就在路边摊买杂菜小鱼,用“热得快”烧水烫着吃。
从外地来的在工程部门的同事都不携带家属,只有在生产部130门的同事能带家属,但没有那么多房子给家属住。两房一厅住两家人,三房一厅住三家人,厨房和厕所公用,大人住房间,小孩子则挤在公共大厅。
从1983年到1984年,相继有140名工程师被调入大亚湾。在这支队伍里,有长期从事核工业研究的,也有火力发电厂厂长,还有些其他单位来的,都是各行各业的尖端人才。
那时,所有借聘人员没有任何额外报酬,工资是原单位发,有的路费也是回原单位报销,起初还有一天3毛钱的出差补贴,但只发3个月。有一次没钱用了,我还委托老领导彭士禄从家里给我捎来50元。
当时到大亚湾的交通也十分不便,马路很窄,车只能慢慢开,从城区到大亚湾,有时早上出发,中午要在路上吃一顿午饭才能到。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我们也不在乎,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工作。国家能够引进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项目十分了不起,我们都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