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多加:辛勤耕耘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农药残留检测室通过从果蔬流通的源头齐抓共管,全面加强深圳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使有毒果蔬无避风之港,进一步保证了深圳市的果蔬食用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始受到关注
 
2000年以前,只有工业产品经过检验合格才能流通到市场上,而农产品无需经过安全检测,直接就从田间地头上了市民的餐桌。我刚到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分析测试室时,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对工业产品,比如化肥、农药等做相关的质量检测。
 
那时候,不少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得非常频繁,每年都会有农药残留中毒的事件发生。1998年,我们曾在深圳随机选择了一家农贸市场,做了一次蔬菜农药残留情况的摸底调查,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率竟将近50%,这对市民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峻的威胁。
 
为此,我当时专门写了一个“关于尽快在深圳市开展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建议”提案,被民建深圳市委会选作广东省政协民建界别的大会发言。
 
发现果蔬中农药残留问题之后,当时的深圳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加大了对蔬菜主产区农药安全使用的管理力度,也提高了对果蔬农药残留监测的投入效率。此后,分析测试室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对工业产品质量检测转向了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管和检测。
 
深圳率先在大型农批市场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
 
考虑到深圳是一个农产品输入型城市,95%的农产品来自外地,流通领域的源头必须把好关。于是在1999年年底,当时的深圳市农业和渔业局投资200多万元,由我们分析测试室承办,在深圳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购置了气质联用检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一批检测设备。2000年1月1日,刚刚建成的布吉果菜农药残留检测室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领导带着我们十几个同事,从当日零点开始抽样检测,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深圳的农产品检测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2001年,福田农批市场也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当时检测室实行三班倒制度,除了大年三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农批市场内的果菜进行抽检,并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时进行销毁。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从深圳高职院和深圳大学招聘了一批即将毕业的学生。可能因为行业的关系,当时这批学生几乎都是女生。
 
农产品交易基本都是在午夜12点以后进行,每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我们带领着这群女孩开始对进场交易的蔬菜连夜进行检测。我记得有好几次,有的商贩的果蔬被抽检出农药残留超标,为了逃避惩罚,这些商贩在夜色中掉头就跑,检测室的女孩子们骑上自行车就追,坚决不让这些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蔬流入市场。
 
那时农批市场的环境不好,夏天又闷又热,还时常混合着烂菜烂果的味道,我们进行检测工作时,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没一会儿就浑身大汗;而冬天则又湿又冷,有时冻得手都拿不住笔。尽管工作环境恶劣,大家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我们的付出赢得市民的高度评价,大家称呼我们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神”,福田农批市场的农药残留检测室还被评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深圳市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窗口之星”,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也更加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农药残留检测室通过与其他有关部门对果蔬流通的源头齐抓共管,同时加强从农田到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全链条的监管力度,使不合格的果蔬无避风之港,进一步保证了深圳市的果蔬食用安全。
 
自主研发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我们最初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时候,只有一种速测卡,需要靠人手捏着速测卡对样品一个一个进行检测,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检测速度慢,二是不够准确。
 
考虑到市场上需要快速的大批量检测,我们当时就想发明一台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仪。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2000年,PR2000-A型农药残留速测仪在我们的努力下诞生了。
 
这台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的农药残留速测仪能使速测卡的酶抑制反应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不受气候、人为因素影响,同时适用于大批量检测,也非常便于携带,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尽管PR2000-A型农药残留速测仪还只是一个半定量的仪器,只能告诉检测人员存在农药残留超标事实,无法得知具体是什么农药超标、超标了多少,不能像大型精密仪器一样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但对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开展自检自查、全面推动基层的检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时候,我们平均每年能抽检蔬菜近5万批次,深圳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每个月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农业相关部门的人员来深圳了解情况、参观学习,深圳的农药残留检测经验也在很多城市得到了推广。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