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苏曼华:深圳是一座蕴藏宝贵素材的创作“富矿”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9 人已围观


▲口述者:苏曼华
口述时间:2019年1月9日下午
口述地点:深圳商报社大厦18楼

 
苏曼华
 
祖籍辽宁,1944年出生于新疆,长于四川,后随母亲回到辽宁,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世纪以来侧重于电影创作,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送你一根魔杖》,后被导演更名为《我们手拉手》,电影获第11届华表奖、第10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任第一编剧的电影《苗娃》获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推送奖、2015洛杉矶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任编剧兼制片人的电影《鹰笛·雪莲》获第10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第7届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故事片奖、首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奖,以及2016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杰出制作人奖;任编剧兼制片人的电影《天使的声音》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圆小康中国梦”主题放映活动推荐片目,是60部入选影片中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儿童电影,并获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2016年,获广东省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逾40年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誉证书。2014年,被深圳市民海选为“深圳市首届最美长者”之一。
 
1998年7月,我从辽宁省锦州市文联调入深圳市文联,时年54岁。深圳在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生活多姿多彩,观念与时俱进,市民来自五湖四海……深圳是一座蕴藏着宝贵素材的创作“富矿”,每当我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一颗敏感的心就总是激动不已。来到深圳后,我创作的激情没有随着年华老去,年轻的深圳经济特区总是让我忘记自己的年龄。
 
苏曼华深圳是一座蕴藏宝贵素材的创作“富矿”
 

 
我的第一篇儿童小说《大板筋和铜豌豆》获《儿童时代》杂志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短篇小说征文奖。此后,我的创作便走上了“快车道”。
 
从小接受文学熏陶
 
我1944年出生于新疆。1953年9月,我母亲调到辽宁省锦州高中工作。那时她工作很忙,没空儿管我,就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很多书让我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文学。
 
我们当时住在教学楼内的集体宿舍,休息时学校其他老师会来我们宿舍坐坐。其中,教语文的常喜书老师喜欢跟我说话,有时过来翻翻我的书,问我能看懂吗,或是让我告诉他,书里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一天,他带来了女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书。丁玲此前曾凭借此书获得斯大林文学奖,轰动一时。常老师指着丁玲的照片说:“这是中国最有名的女作家,你要是真爱好文学,就立志当个作家,以丁玲为榜样吧!”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丁玲的名字,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
 
几十年过去了,常老师的话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是他,在一个9岁的小女孩心里播下了种子,让我做起了作家梦。
 
创作科学文艺读物成小学常识课代用课本
 
1961年10月至1964年8月,我在锦州的农村小学任教。1964年年初,我发表了一些作品,正因此,那年8月,我被调到锦州市内一所新成立的高中任语文教师。刚刚20岁的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便更加勤奋地写作。那时我已经历经过农村小学教师苦乐相伴的生活。苏联有部电影叫《乡村女教师》,但是我国当时却没有反映农村小学教师的文艺作品。我就想,为什么我不来写一本这样的书?1965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向阳第一枝》得到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肯定,编辑来信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没有出版。
 
1969年,我开始教授学生化学课。那时的化学课本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相匹配,孩子们也没有其他课外读物。于是我又想,为什么我不来给孩子们写一本化学课外读物?1973年,我靠着熬夜写作完成了故事体科学文艺读物《小明学化学》。经过几番波折,直到1978年2月,《小明学化学》终于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首印20万册,被许多小学用作常识课代用课本。此后,我的科幻小说等作品也都接踵甚至同时发表在当时为数不多的报刊上。
 
1978年9月24日,《光明日报》用了大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我在辽宁省科普创作座谈会上题为《我愿在科学的春天里做一只辛勤的蜜蜂》的发言。这为我1978年11月调入锦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专职作家打下了基础。
 
锦州市文联的领导对纯文学作品十分重视,于是我写起儿童小说。我的第一篇儿童小说《大板筋和铜豌豆》获1979年《儿童时代》杂志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短篇小说征文奖。此后,我的创作便走上了“快车道”。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