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社会名片:秀美宜居的“沙之头、海之角”(沙头角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盐田)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1-03 人已围观

沙头角街道建成区面积只有约1.56平方千米,是盐田区最小的建成区。城区虽小,但人情味浓,袖珍而宜居。

便民惠民,“穿”在身上的烟火气。20世纪,随着沙头角商业贸易迅速发展、人口增多,织补、修理行当开始在沙头角火起来。起初,摊贩们散落在街头巷尾,虽然方便了居民,却对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占道经营乱象时常遭到投诉。对此,沙头角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取缔,而是将织补巧匠们集中到统一搭建的桥东便民缝补一条街,既维护了市容秩序,也解决了就业问题。这条总长度不过50米的街市由两排档口组成,一边是配钥匙、修钟表和修鞋的,另一边则以缝补衣物为主,档口的方形招牌写着“徐记”“青记”“何记”等,都是营业了数十年的老字号,既有浓浓的人情味,也有深厚的年代感。这些档口不仅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是凭着精湛的技术和惠民的价格让香港“街坊”也提着大包小包跨境前来修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街头巷尾修鞋,曾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发展,缝缝补补的年代虽已过去,但缝补一条街却依然演绎着旧时的故事。

▲秀美宜居的沙头角街道
 
口碑老店,“吃”进胃里的烟火气。辖区街头巷尾隐藏着众多网红“打卡”点和美食店,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店铺往往都有一定年头,由老沙头角人口口相传打出口碑,数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一方居民。例如,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大家旺面包餐厅,由于面包味道好、分量足,深受辖区居民的喜爱,店内新鲜大块的芒果卷、酥脆金黄的菠萝包、满满椰丝的奶油包……每一口都是沙头角人满满的童年味道。田心工业区有一家叫“故乡小厨”的台湾菜馆,老板是台湾人,店铺不大但是味道正宗,食客络绎不绝,15元一份的卤肉饭是来店必点菜,肉末混着肉汁裹满米饭,甜咸适口、香浓四溢。此外,还有本土的牛哥老婆饼,进口原料、用材扎实,刚出炉时香酥可口、甜而不腻,不少市民特意跨区来品尝,已经成为沙头角“招牌”手信。

▲缝补一条街

邻里互助,“住”进心里的烟火气。沙头角街道邻里和谐,是“弱有众扶、难有众帮、困有众助”的暖心街区。这里常有爱心公益集市、“邻里亲”“邻里帮”“邻里乐”等社区慈善活动,许多爱心居民参与其中。有的捐出闲置的衣物、书籍、小家电等进行义卖,有的结合自身特长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法律咨询,有的商家会支个“义剪摊”“义诊摊”,“左邻右里·守望相助”的氛围十分浓厚。在这样的互助氛围下,“公益沙头角·社会救助共同体”的民生保障画卷徐徐展开,辖区未满足政府救助条件的因病致贫、突发变故等困难家庭能够得到及时帮扶,困境儿童支持计划、社区女性就业创业支持计划落地,就业、照护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时常开展。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社区慈善事业,成立了沙商贸急难救助、中房地产“肾爱无忧”等专项基金,19位肾病患者获得长期的医疗资金支持,慈善救助给肾病患者带来了更多“阳光”。

在沙头角这片青山环抱、海风轻拂的土地上,鱼灯舞的激昂鼓点穿越300年时空,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英街的车水马龙诉说着百年兴衰,成为融通深港、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正以她独有的积淀,探索深港合作的新篇章,书写“购物天堂”的新未来。欢迎来到沙头角,走近历史人文,乐享深港风味,漫步人间烟火。

▲爱心慈善公益集市活动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