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宏彬:因爱来“深”,为“圳”谋光明

作者:陈佳鑫、姚大伟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20 人已围观

因为爱情来鹏城
 
除了结识了影响他人生的杨教授,王宏彬还在北大遇到了与之共度人生的另一半——他的学妹,他的女朋友,他的妻子。王宏彬与妻子的就读年级相差两级,这对90年代的校园情侣在携手看过未名湖的春夏,走过燕南园的秋冬后,终于在1991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时,王宏彬读的是在职研究生,住在红四楼的教工宿舍里。每间9.5平方米的房间里,住两个教工,与王宏彬同住的室友也是地理系留校的同学,后来出国深造,王宏彬便看准这个时机将宿舍做了婚房。在此“蜗居”了两年后,王宏彬妻子研究生毕业时,夫妻俩也遇到了如今很多年轻人面临的人生大问题——房子。“那个时候就觉得,在北京、在北大,有个自己的房子遥遥无期”,两人都心知肚明,这9.5平方米的单间,又难以让两人安家,何况还不是黑纸白字正经分来的,因此房子就成了王宏彬妻子找工作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然而,当年北京的工作一是薪水低,二是没有住房。在此困境下,一位身在深圳的师兄向两人建议:深圳的收入比北京高很多,可以来此寻找机会。于是,在1993年,王宏彬的妻子南下来到了深圳。这也成为此后王宏彬迁来深圳的最大契机。
 

▲王宏彬(第三排左二)参加厦门市土地定级与估价成果鉴定会
 
1994年,王宏彬申请加入北大地理系的深圳河治理项目组,来到了深圳。最初过渡的那段时间里,王宏彬一边在项目组工作,一边骑着单车,握着《深圳特区报》,寻找上面豆腐块般的招聘广告,到处投简历。1994年底的一天,报考了深圳市计划局公务员招聘的王宏彬,终于等来了深圳市计划局的电话。市计划局明确表示希望他“下周一就过来报到”。就这样,他找到了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担任市计划局综合处科员,由此开始了他二十几年的深圳职业生涯。
 
王宏彬初到深圳时,深圳还只是个围绕罗湖福田形成的城市雏形,“上海宾馆往西还都是空山,南山没有滨河大道,深南大道也还没有这么宽敞”。文化氛围更是比不上北京,甚至不如海淀区。在北大时,王宏彬花上几块钱就能坐在大讲堂、跑到海淀剧院欣赏当时顶级的音乐会,譬如李德伦指挥的交响音乐会、成方圆的演唱会。另一个让王宏彬感到不适应的地方在于陌生的社会氛围,他发现身边这些早年来到深圳的朋友同学都极“不安分”,每天的谈资是如何赚钱及股票涨跌,而在北大象牙塔中待了十年的王宏彬甚至不知道股票为何物,更别提加入大家的谈话中了。不过他后来渐渐明白,正是当时大家那种饱含热情的赚钱动力,促成了深圳的创新创业文化,造就了深圳独特的城市文化,而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深圳这种“不安分”的文化与强有力的产业基础恰恰是深圳二十年高速发展的双子星。
 
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王宏彬真正融进了深圳,并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了深圳的发展之中,亲眼见证了深圳的日新月异。市计划局工作的宏观综合性,开阔了王宏彬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战略眼光,训练了他的管理和宏观思维,使得他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也为他之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深圳经历了“三来一补”去留的争议、山寨制造的阵痛,逐渐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进步突飞猛进。1998年之前,深圳企业生产以“三来一补”为主,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那时,从南头半岛到华强北路,到处拥挤着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市政府提倡高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起步。到了1998年,新上任的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更是大力支持并促成了高交会的举办。在此之前,也有类似高交会的活动举办,只不过是包含在荔枝节里面规模很小的一项活动,以至于连很多深圳本地人都不知道。“深圳本身非常有创新改革意识和自我革命意识”,不过,改革往往伴随着阵痛。曾经“三来一补”生产线上的工人,收入都比较高,吸引了大批外地工人涌入深圳,当高科技发展被提上日程,淘汰转移“三来一补”产业也成了必然之势。深圳因此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承受了蜕变阵痛。此后,深圳又被山寨的名称所指代。其中,也包括腾讯推出的第一款聊天软件OICQ。事实上,这时的“山寨”,更应该被称为“模仿创新”——企业在制造模仿上提升能力,从而实现了自我创新。“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刚出现,一周以后可能在华强北就有了。”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对深圳产业链的形成功不可没,体现了深圳的充沛活力。这期间,王宏彬被调到新建的盐田区,在盐田区计划统计局担任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此后,王宏彬便将十三年的青春奉献给了盐田区,陪伴着盐田区一路成长。
 
从2011年开始,王宏彬历任南山区常务副区长、宝安区区长、深圳发改委主任等职位。2017年9月份开始,他又被调到光明新区担任党工委书记。可以说,王宏彬走遍了大半个深圳,也正因如此,他对深圳各区有着极其透彻、专业而又独特的理解:从专业的城市规划角度看,深圳各区之间有一定的分工,如罗湖、福田等中心区域,以商业、金融为主;南山区是深圳创新的策源地,以高科技产业研发为主;宝安区、龙岗区、坪山区和光明新区等原特区外地区,则是高端制造的产业集聚地;东部以其自然条件主打旅游和港口。从略带批判色彩的视角看,深圳各区又有趋同趋势,“各区对于总部经济有同质化竞争,本身分工又不是特别明显”,未来很有可能引起如高端制造业外移、实体经济虚化等连锁反应。
 

▲2017年4月,王宏彬参加“民心桥”活动
 
见证深圳高速发展三十年的王宏彬,习惯用“动感”这个词来形容他生活、奋斗了二十三年的地方。深圳承受过阵痛质疑,经历过自我变革,实现过完美蜕变,深圳的常态是变化,深圳人总是充满朝气。而今天的王宏彬,依然在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出谋划策,奋力向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