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宏彬:因爱来“深”,为“圳”谋光明

作者:陈佳鑫、姚大伟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20 人已围观

为鹏城谋光明
 
在王宏彬眼中,政府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搭平台、做规划——每一次政府规划、政策制定,都会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此外,深圳市的定位在于服务型政府,小政府大社会,将服务作为城市、社会调控的最主要方式。他想起曾经有个领导说过“政府做好服务,企业和市民需要的时候政府无所不在,不需要的时候政府便不存在”。而这就是深圳成功的关键因素。
 
2015年,王宏彬被调到市发改委就职,正值深圳“十三五”规划期间,在此契机下,王宏彬全程组织、领导、编制了这次规划。其中,最令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便是人才落户政策——为了保持深圳的创新驱动力,保证人才资源的供给,在“十三五”规划之后,王宏彬所在的市发改委立马牵头开始了深圳人才落户政策的改革。以前的深圳落户是积分制,这次改革之后,深圳成了落户最简单的一线城市,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人才,都可以取得深圳的户籍,无需积分也没有指标限制。这两年深圳实现了逆高房价的人才涌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2017年,深圳全年生产总值达22438.39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可以说,如此漂亮的“答卷”是30年前的深圳人所不敢想象的。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发挥着主体作用的深圳企业,而这恰恰是深圳与北京、上海都不一样的地方。深圳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6个90%”的创新特点,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市场也检验了这种模式强大的变现力和执行力。
 
在重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里,深圳凭借创新动力起着核心与引擎作用。“林郑月娥当了特首以后,提出最多的就是向深圳学习创新以及创新方面的合作。深港联手,可以共同打造湾区的创新核心引擎,这是深圳未来的目标和发展实现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在湾区建设中,王宏彬所在的光明新区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坚持做深圳创新基地和高端制造的产业集聚地,为深圳的实体经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贡献力量。地处广深港高铁沿线的光明新区,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完全具备发展高端产业和营造宜居环境的优势条件。2017年光明新区经济发展成绩亮眼。据统计,光明新区预计完成GDP850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4亿元,增长13.9%。
 

▲2017年6月,王宏彬(左二)回母校参观校史陈列馆
 
在王宏彬的谋划下,光明新区将着重打好“两张牌”。一是打好高端制造业高地建设牌,二是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牌。光明新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产业发展空间在全市范围内优势明显,目前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华星光电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链,已具备打造高端制造业高地的条件。同时,光明新区还将利用山、水、田、林、湖优势,打造生态环境高地,吸引优质人才资源集聚。
 
【祝福北大120周年】
 
祝福北大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进步,向世界一流大学加速迈进。用鲁迅那句话“北大是常为新的”,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改革,才能立于不败,立于前沿。因为前后在北大的校园里面待了十年,对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虽然现在身处校园之外,但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动态。我们得意于北大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也希望我们的母校一直是常为新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