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贾少微:专注入微处,心如少年郎
作者:李昭、王搢珽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3-29 人已围观
1983年,贾少微几乎同时收到了北医的硕士录取通知书和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的录取通知。权衡后,他向北医提出了延迟入学的申请,进入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医学部脑研究所研修。在留学日本期间,他接受了酒井邦夫教授、小田野幾雄助教授、木村元正助手三位指导教官的严格训练,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由于虚心好学并能很好融入日本的教育、医疗体制和社会,小田野幾雄助教授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介绍贾少微的专稿,予以特别夸奖与推介。
三年后,贾少微初步掌握了应用功能影像研究大脑功能的基本技术,按时从日本归国。北医的老师亲自到机场接机,并为他举办专场演讲,主题是他在日本的见闻和学术进展。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让贾少微深受感动。
回国后,贾少微在北医攻读硕士和博士。谈到恩师,他对潘中允大夫无比感激。潘中允是中国临床核医学巨匠,他将医学各科研究进展和广泛的知识细致严谨地传授给学生,让贾少微受益终身。另一位重要的恩师——中国小儿神经病学奠基人左启华大夫,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对他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左大夫“视名利如浮云,踏踏实实做事,一生平安”的训诫,成为他半生恪守的原则。在那个连大学生都稀缺的年代,顶着名校博士的光环,还有珍贵的海外留学经历,如此光鲜的履历让贾少微备受关爱。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无限的风光很可能成为孕育浮躁的温床。而左大夫的训诫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使他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潜下心来做科研”,在深圳先后获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23项科研资助。
谈到教书育人,贾少微认为学习临床医学师带徒的模式非常重要。医学生必须跟着导师诊察各种病症,无论左大夫还是潘大夫都要求学生跟着他们查房、出门诊,并要求他们做总住院医生,以便24小时随时在岗。那时没有电子病历,更没有模板,全是手写病历,老师们要求每个病症都要看清楚写清楚,并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药品必须建立在依据充分的基础上。贾少微说,六年的研究生学习让他的临床技能得到飞跃,他成为导师后仍延续两位恩师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多被知名三甲医院录用,多数成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很多被聘任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贾少微对北大的情怀深厚,认为北大最与众不同的是不断革新的精神。尤其在医学领域,学校对新事物的引进和吸纳特别快,因此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除了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格外重要。与其说导师是引路人,不如说他是一盏明灯,为你指出前行的方向,并给予你充分的自我探索的空间。在这种开放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下,贾少微一步步成长起来。
只要是正确的就坚持下来
1996年,贾少微被调往广州中国生物诊疗中心任副院长,然而三个月试用期未到就返回了深圳。他说“行政工作不适合我,我还是更喜欢钻研”,他在深圳落地的最得意的两个研究方向是:针刺的可视化研究与毒瘾的戒治研究。
他对针刺的可视化研究,起源于对韩济生院士“韩式针刺”的质疑。20世纪90年代反伪科学的浪潮汹涌,贾少微和几位博士研究生认为韩式针刺是伪科学,甚至认为中医也是伪科学,根本不相信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的理论。然而,质疑没有阻碍他对中医的研究,反而激发他深入求证的热情。他以第三方的身份持续研究,运用神经功能影像学技术,在团队中外科、麻醉科、针灸科医生的全力支持下,将针刺疗效和机理可视化,发现针灸刺激主要通过传入神经上传信号入脑,在脑内整合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病变局部。2002年,在北医建校90周年华诞时,贾少微被邀请在神经科学进展专场就这些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报告,引起轰动和好评。再一次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韩氏针刺不是伪科学。而后他又运用神经功能影像学,可视化了中成药“君复康”“帕森康”和“聪而健”的疗效,为日后采用科学手段研究中医中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到毒瘾的戒治,贾少微显得有些激动。多年以来,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都将吸毒者当作罪大恶极的人。2001年,贾少微与合作者通过可视化吸毒者大脑,发现大脑奖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异常是吸毒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他写信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信中直指一些禁毒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并阐述“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吸毒成瘾者实际上是毒品性脑病患者,而非犯人,戒毒工作单靠‘抓、关、管’是不行的”;但由于医疗经费严重不足,医疗设施和专业技术匮乏等原因,多数毒瘾患者只是被强制关押一段时间,事实上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医治。这封信得到张德江同志的批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是个大问题,值得研究”,并纳入广东省禁毒03工程。
▲贾少微致信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文件和媒体报道
然而,随着长效戒毒抗复吸纳曲酮植入剂研究项目的深入,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贾少微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曾被停职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他经历着巨大的焦虑、难过和委屈。即便如此,贾少微为了避免给医院和团队的其他医生带来麻烦,与夫人葛钧在自己家中继续进行纳曲酮植入剂的研究。最终,在北大校友的支持下,这个项目得到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禁毒局的支持。2006年6月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召开“戒毒新技术专家评审会”,参会的18位专家包含3名院士一致认为:“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禁毒科研的重大突破。”
▲贾少微与夫人葛钧在家里进行纳曲酮植入剂的研究
三年后,贾少微初步掌握了应用功能影像研究大脑功能的基本技术,按时从日本归国。北医的老师亲自到机场接机,并为他举办专场演讲,主题是他在日本的见闻和学术进展。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让贾少微深受感动。
回国后,贾少微在北医攻读硕士和博士。谈到恩师,他对潘中允大夫无比感激。潘中允是中国临床核医学巨匠,他将医学各科研究进展和广泛的知识细致严谨地传授给学生,让贾少微受益终身。另一位重要的恩师——中国小儿神经病学奠基人左启华大夫,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对他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左大夫“视名利如浮云,踏踏实实做事,一生平安”的训诫,成为他半生恪守的原则。在那个连大学生都稀缺的年代,顶着名校博士的光环,还有珍贵的海外留学经历,如此光鲜的履历让贾少微备受关爱。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无限的风光很可能成为孕育浮躁的温床。而左大夫的训诫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使他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潜下心来做科研”,在深圳先后获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23项科研资助。
谈到教书育人,贾少微认为学习临床医学师带徒的模式非常重要。医学生必须跟着导师诊察各种病症,无论左大夫还是潘大夫都要求学生跟着他们查房、出门诊,并要求他们做总住院医生,以便24小时随时在岗。那时没有电子病历,更没有模板,全是手写病历,老师们要求每个病症都要看清楚写清楚,并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药品必须建立在依据充分的基础上。贾少微说,六年的研究生学习让他的临床技能得到飞跃,他成为导师后仍延续两位恩师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多被知名三甲医院录用,多数成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很多被聘任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贾少微对北大的情怀深厚,认为北大最与众不同的是不断革新的精神。尤其在医学领域,学校对新事物的引进和吸纳特别快,因此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除了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格外重要。与其说导师是引路人,不如说他是一盏明灯,为你指出前行的方向,并给予你充分的自我探索的空间。在这种开放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下,贾少微一步步成长起来。
只要是正确的就坚持下来
1996年,贾少微被调往广州中国生物诊疗中心任副院长,然而三个月试用期未到就返回了深圳。他说“行政工作不适合我,我还是更喜欢钻研”,他在深圳落地的最得意的两个研究方向是:针刺的可视化研究与毒瘾的戒治研究。
他对针刺的可视化研究,起源于对韩济生院士“韩式针刺”的质疑。20世纪90年代反伪科学的浪潮汹涌,贾少微和几位博士研究生认为韩式针刺是伪科学,甚至认为中医也是伪科学,根本不相信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的理论。然而,质疑没有阻碍他对中医的研究,反而激发他深入求证的热情。他以第三方的身份持续研究,运用神经功能影像学技术,在团队中外科、麻醉科、针灸科医生的全力支持下,将针刺疗效和机理可视化,发现针灸刺激主要通过传入神经上传信号入脑,在脑内整合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病变局部。2002年,在北医建校90周年华诞时,贾少微被邀请在神经科学进展专场就这些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报告,引起轰动和好评。再一次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韩氏针刺不是伪科学。而后他又运用神经功能影像学,可视化了中成药“君复康”“帕森康”和“聪而健”的疗效,为日后采用科学手段研究中医中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到毒瘾的戒治,贾少微显得有些激动。多年以来,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都将吸毒者当作罪大恶极的人。2001年,贾少微与合作者通过可视化吸毒者大脑,发现大脑奖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异常是吸毒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他写信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信中直指一些禁毒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并阐述“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吸毒成瘾者实际上是毒品性脑病患者,而非犯人,戒毒工作单靠‘抓、关、管’是不行的”;但由于医疗经费严重不足,医疗设施和专业技术匮乏等原因,多数毒瘾患者只是被强制关押一段时间,事实上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医治。这封信得到张德江同志的批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是个大问题,值得研究”,并纳入广东省禁毒03工程。
▲贾少微致信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文件和媒体报道
然而,随着长效戒毒抗复吸纳曲酮植入剂研究项目的深入,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贾少微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曾被停职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他经历着巨大的焦虑、难过和委屈。即便如此,贾少微为了避免给医院和团队的其他医生带来麻烦,与夫人葛钧在自己家中继续进行纳曲酮植入剂的研究。最终,在北大校友的支持下,这个项目得到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禁毒局的支持。2006年6月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召开“戒毒新技术专家评审会”,参会的18位专家包含3名院士一致认为:“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禁毒科研的重大突破。”
▲贾少微与夫人葛钧在家里进行纳曲酮植入剂的研究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