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汤敏:成为一个“公益家”

作者:李昭、王搢珽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8 人已围观


人物简介:
汤敏,四川达州人,2009届北京大学人文地理硕士。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公益组织——“古村之友”的创始人和理事长,古村落志愿组织领域乃至互联网公益领域的先锋带头人。“古村之友”及其团队目前已荣获第四届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2014~201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中国文物基金会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奖等多项荣誉。
 
“我是一个干公益的人,或许做这个的人都是比较蠢的,为什么?就是那股傻劲要在的。我们这帮人相对来讲可能是比较搁不下一些东西,不能释怀一些东西。”
 
这个自称“比较蠢”的人是2007级北大校友汤敏,他创建的公益组织“古村之友”已成为我国古村镇领域规模最大的公益组织。他带领的团队先后保护了梅州围龙屋、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浙江金华后溪村,打响河南马固村“中原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短短三年多,2014年11月创立的“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简称“古村之友”)已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区、市)、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古村之友研发与支持中心设于深圳市,为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研发模式,共同推动古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现在的“古村之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汤敏也已在公益圈小有名气。从大学到社会,他为何走上了公益这条比较小众的路,又是什么东西让他搁不下?
 
在南燕埋下种子
 
在哈尔滨读本科的汤敏2007年来到北大深研院就读景观设计(地理学)专业,他对深圳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没有春夏秋冬,不像在东北,国庆节一过,树叶全都黄了,就知道天要冷了;而在这个四季常青的南方城市,在你无法通过参照物来觉察的时候,时间就溜走了。
 
据说大部分进北大的人不管是他第一年的本科,还是第一年的研究生,都会有个痛苦的过程。汤敏也不例外,他在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业上是比较受挫的,按照老师的说法,受挫是故意设计的,就是要先用逻辑、推理和科学击碎过去你在大学教育中所获得的如鱼得水般的优越感,击碎你所沉浸在的过去的那套经验论。这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汤敏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深有感触,但对当时的他来说,却很痛苦。深感郁闷的时候,他会去大沙河畔钓鱼、看鸟、画画,或是采花做手工书签,也时常写点小打小闹的文字来疏解心情。
 
在本科读园林专业的时候,汤敏对那套怎么造院子、怎么堆石头、怎么理水的教学法不是特别地认同。这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受教在汤敏看来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于是,他从大二开始几乎就不上学校的课了,在班级里稳稳盘踞了倒数第一的位置。同时,他将别人花在课堂上的时间挪到了图书馆,在这里,他不仅邂逅了几段精神频率一致的青涩纯真的感情,还了解到了中国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俞孔坚的理论。他认为俞孔坚老师将中国的城乡发展土地伦理上升到了“道”的层面,原来用风水架构起来的那套沦为封建迷信的土地伦理,使这个学科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掣肘,仍然停留在建筑和园林规划上,而俞孔坚老师讲的景观超越了这个框架,讲的是“土地之道”,这种宏大的格局和情怀让汤敏无限向往。
 

▲汤敏出席校庆活动
 
当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的硕士项目正是由俞孔坚老师负责的,因而即便明知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汤敏还是坚定地报考了这个专业。好不容易在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来到北大深研院,成为俞孔坚老师的门生,却发现挑战刚刚开始。班上27名同学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时,这个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俞孔坚老师从法国、德国请了一大批外籍资深老师来给他们讲课,全英文授课让学生们苦不堪言,外籍老师们常常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是“Stupid Guy”,汤敏是被骂得最多的那个学生。
 
“上北大之后,我同样延续了我在本科时候的臭毛病(逃课泡图书馆),又变成倒数第一名了。我觉得北大可能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人群当中,我不愿意去与他人发生太多的竞争,同学们都在走的路,我就觉得不想走,可能主要是也走不过。”汤敏认为,自己在一个规定化的模式下做不到那么精细,时常会惶恐地思索:既定的标准会把自己带到哪儿去?这种方式能不能真正地有效?如果真的有效,这么多人都已经在那儿有效了,还需要我干什么呢?于是他又渐渐地脱离学校的这套教育体制,不怎么上课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