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汤敏:成为一个“公益家”

作者:李昭、王搢珽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8 人已围观

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汤敏,已经把图书馆当作了大本营,直到现在,他还能说出大学城图书馆从A到Z的图书的大致类别。不局限于专业领域的大量阅读让他多了一些对社会不一样的看法,他发现围绕着老师描绘的理想,靠一个学科或者说靠真理的声音,很多时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俞孔坚老师20年前就已经在呼吁城乡建设要考虑整体生态,20年来一直在寻求落实这个理念,但这20年恰好是破坏最严重的20年。俗话说“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么除了政府以外,是不是还可以有另外一条通道来改变城乡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汤敏渐渐地有了这种感知:答案或许就是社会公共参与的提高。城乡规划这个行业应当是极其重视公共参与的,像梁思成那样的著名学者当年想要保护北京城的老建筑都非常困难,说明不是靠谁的声音大就能决定的。要靠什么呢?要有一套公共参与的制度来让这个社会站在真理的身后,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公共参与的朦胧种子已经埋下,汤敏在南国北大这个延续着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学习着各个领域的知识,感受着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责任的北大传统。但距离他真正走上公益这条道路,还需要时间的磨砺。
 
原来这个是公益啊
 
2009年毕业,汤敏作为“西部大开发计划”引进人才进入了成都市规划局工作,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汤敏觉得20多年过去了,家乡都没发生重大而有益的变化,他有责任回到这片土地。但回去之后,他发现体制内的运行模式在不断冲击着他内心的价值观。“如果没上北大我可能就老老实实给他们画图去了,反正领导说了就算,一切服从领导,这就是最大的价值观。”
 
一年多以后,汤敏回了一趟北大校园,看到学校里李大钊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北大人的雕塑,这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丰碑式的人物在这一刻带给他无法名状的触动。“他们的精神放在那里,印记都在的。他们一直都没有只为自己的名利,只为自己的个人前途去做事。而我在这里如果说是为奔前途,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我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北大。”
 
汤敏决定辞职,他的心中始终存着一个心愿,就是他必须在俞孔坚老师开辟的道路之外另辟蹊径,然后与恩师会师。“现在我跟我老师干的事情,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从价值观上来讲是高度一致的,就像他曾经是红一方面军,我现在又做出了一个红三方面军,只是我从红一方面军脱胎出来一股红三方面军,我们终会在下一个地点相聚。”
 
离开成都的汤敏将下一站选在了杭州。对于城市规划专业来说,大致的就业方向一是去房地产开发企业,另外一个就是规划院。汤敏这次选择了一家规划类咨询机构,主要是给政府提供参考方案。但他很快发现,当咨询机构自己要挣钱的时候,它的一切说辞都变成了用来获取利益的幌子。但也是在这家公司的时候,他开始迈出了通往“公益家”的第一步——举办了“可持续城市公益论坛”。
 

▲汤敏演讲
 
“我给老百姓讲什么样的环境是正常的人居观念,讲这些有的比较空洞,比如讲生态,讲要修绿道。除了这些,我会告诉他们更关切的政府的规划图应该如何来看,这些都是和老百姓利益相关的。”一直以来,汤敏都喜欢用没有太多束缚的、真诚的方式与人交流,包括跟领导和同事聊天,笔耕不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样做主要是在梳理自己,有东西不说出去真的会憋得慌。这种渴望分享与传播的欲望更让他踏上了杭州图书馆的市民讲堂,他认为演讲本质上也是进行公共建设的一个基础部分,现在“古村之友”相比其他公益组织比较厉害的地方在于有思考后的创新,这种东西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
 
2012年,在杭州定居两年的汤敏去了一家策划公司。相比咨询公司,策划公司的优势在于可以引导政府规划。在这家公司里,汤敏跟着策划领域的前辈翘楚王志纲学到了不少专业领域的知识,但出于管理的需要,不允许员工存在社会身份。因此,在这里待了不到一年,汤敏选择去上海的一家投资机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