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党建 党建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 市文明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来源: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4-25 人已围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精柿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城市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坚持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文明建设,努力让城市更加安全稳定、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宜居舒适、更加崇德向善,在拥有“仓康实衣食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营造“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提出开展六大行动,分别提升市民的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对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进行高标准的顶层设计。11月,深圳第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四个文明”比翼齐飞。2018年9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王伟中强调要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奋力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走在最前列。全市深入实施“里子工程”,持续开展文明素养提升“六大行动”,组织“新春关爱行动”等活动,启动《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和公益广告立法工作,推进“文明诚信积分”项目,编制《窗口行业文明服务规范》,开展公共场所文明管理、文明城中村、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试点工作,举办“互联网+文明”推动者大会、“成人礼”等主题活动。2019年8月,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召开,要求以“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的标准,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落地见效。全市上下继续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提炼新时代深圳精神。2020年7月,王伟中出席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整体落实,加快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同月,《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对照“城市文明典范”战略定位,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分解20个工作项目、47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精神支撑。截至2020年6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86万,占常住人口13.8%,累计无偿献血436.4万人次,献血量872.9吨,献血总量全国第一。10月,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将新时代深圳精神概括为“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11月,深圳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测评成绩排名靠前,受到通报表扬。
深入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2016年1月,深圳制定《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案)》,针对文化薄弱领域,出台153项创新举措和重点任务,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将深圳打造成为精神气质鲜明突出、文化创新引领潮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服务普惠优质、文化传媒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人才群英芸萃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月,深圳制定《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深圳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明指数达到90以上,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7年,深圳深人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及《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2018年,深圳深化文艺系统改革,成立歌舞剧院、市交响乐发展基金理事会,广电、报业、出版发行三大集团公司制改革有序推进。8月,《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中期评估会举行。评估会显示:2020方案”配套《重点任务分工表》列出的153项任务,所有项均已启动,其中已完成项目108项,占比70%,已启动待完成项目45项,占比30%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深圳加快“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冲刺。至2020年6月,《文化创新发展2020》确定的153项重点任务已完成145项,完成率达94.7%,年均完成30多件实事。7月,深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原则通过《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在巩固扩大“2020方案”成效的基础上,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升级版。《方案》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到2035年,深圳城市文明建设成为全国典范,文化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到本世纪中叶,深圳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居于世界先进城市前列,成为创新力、引领力、影响力卓著,富有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会。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深圳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7年,组织创作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歌曲《向往》,举办《人民的心声》专场交响音乐会、《梦的筑路石》专场音乐会、优秀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展示深圳艺术事业新成就。举办“城市文化菜单”系列活动,策划举办第十三届文博会艺术节,展演15台22场高水准中外艺术精品。组织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开幕演出等重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策划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2018年,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节点,举办“大潮起珠江一一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广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演出、“辉煌新时代”灯光夜景等活动。擦亮“城市文化菜单”品牌,“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圆满举办,深圳足球队晋级中超。市文联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活动,全年获市级以上各类文艺专业奖356项,其中国家级文艺专业奖108项,国际文艺专业奖21项。在第十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评出的65个获奖作品中,深圳有10个作品上榜。全年举办42项次市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获得国际性比赛金牌10枚、全国性比赛金牌33枚,在第18届亚运会上获4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2019年,深圳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为抓子,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焰火晚会、专场音乐会、群众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深圳故事”项目在联合国大会和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成功发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大湾区之声落户前海,央视春晚在深圳设立分会场。4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6月,深圳党史馆、方志馆开馆,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进行思想政治洗礼的重要场所,以及市民群众了解深圳人文历史、培育家园情怀的重要平台。各级党校、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纷纷前来挂牌现场教学基地,搭建了党史方志进党校、进校园的平台。2020月,数字深圳党史馆、深圳方志馆上线运行。2020年9年,面对疫情期间线下服务受限的困难,各文化机构把服务阵地转移至线上平台,通过网络创新服务,陆续举办“空中音乐会”“歌剧时光”、网上盼“大戏”、线上戏剧等多个网络公益演出和培训栏目。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推出六集电视专题片《先行》,举行“逐梦先行一一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40周年文艺晚会”,深圳党史馆、方志馆新馆选址规划建设工作稳中推进。
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与2000年左右掀起两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为文化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8年,全市共有大型文化设施约50个(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体育场馆21个(3000座位以上),但与纽约、东京等城市相比,文化设施还存在总量偏小、缺少标志性建筑、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不符。2018年7月,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先进的城市精神体系、文化品牌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9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12月,深圳对外公布《规划》内容,规划112项文化设施分批建设。深圳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求,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性设施。“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分别为: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歌剧院、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科学技术馆、海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新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涵盖音乐、历史、创意、科学等多个方面,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深圳的城市品质和文化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按照“都市风情、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的思路,以错位发展、体现特色为原则,推动现有十大特色较为明显、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文化街区进行全面提升,成为代表深圳文化形象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包括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是展示城市人文历史、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文化载体。
2019年,深圳多次召开会议推动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确定“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模式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模式,并明确由市领导分别挂点“新十大文化设施”,保障项目迅速推进。12月,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学技术馆等首批项目开工。2020年1月,深圳歌剧院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正式启动,以“全球邀请+公开海选”的方式向全球征集优秀创意设计方案。3月,国深博物馆(暂名)正式启动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活动。4月,深圳自然博物馆方案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招标工作正式启动。至10月,已有7个项目开展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或招标。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深圳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全年下达文创资金3.17亿元,资助项目447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5家深圳企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开始实质性运营。12月,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帮助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2018年,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全年下达文创资金3.38亿元,进一步强化产业资金引导示范作用。7月,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成立首家文化银行,助力文化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2019年2月,王伟中到龙岗区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努力在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文化产业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为此,深圳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助推文化产业发展。2020年4月,面对新冠肺炎疫倩影响,深圳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倩影响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组合政策着力帮扶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文化银行先后推出“复工贷”“云义贷”等专属产品,稳定文化企业现金流,深圳文化产业在逆境中坚定成长。
知名文化企业不断涌现。深圳充分发挥高科技产业发达优势,着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一批知名文化企业迅速崛起。2017年认定100家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10家文化创意企业出口10强。2018年,华侨城集团、华强方特集团再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腾讯、环球数码等一批全国领军文化企业崛起,涵盖动漫游戏、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多方面。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155家,腾讯、天威视讯、AS音乐、中青宝网等40多家文化企业分别在境内外上市。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聚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艺术、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业务板块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2018年,华侨城集团甘坑客家小镇入选广东省首批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名单。2019年,华侨城集团、华强方特集团所属主题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亿人次,市场份额占全国的22.2%和19.9%。
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繁荣发展。充分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好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8年,全市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增加至53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16家。2019年,制定《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的标准、条件和监督管理措施。全市形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1个,涵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领域。9月6日,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成立,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11日,华强方特集团作为文化科技创新典型,在全国文化科技融合工作研讨会上,被中宣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授予“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影晌不断增强。2018年,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接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项债券”推荐工作,意向金额达106.05亿元。圆满承办第二十八届书博会,现场促成交易9134万元。2019年5月,第15届文博会成功举办,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103个,吸引700余万次观众参与。会场展出10余万件海内外文化产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深圳通过扎实举措,推动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18.5%。截至2020年9月,全市拥有文化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
相关文章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肩负好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任务
-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征程
-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港澳合作更加紧密
-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