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综合
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
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要素市场
经济综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和省对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争取国家支持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取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国家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共建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工作机制,在顶层设计、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形成更有效率的市场激励机制
经济综合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入落实《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方案》,确定各项工作任务,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强督促落实,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任务落实。加强知识产权特区立法,吸收借鉴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涵盖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各领域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培育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队伍
经济综合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在创新链条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共建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大型企业建设重点研发创新中心,或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创新
2023-01-13
阅读更多 -
面临挑战:四大不足制约发展
经济综合创新市场主体不完整、创新市场竞争性不足、创新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以及创新市场的法治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意味着深圳目前创新资源的配置存在扭曲,不能实现高效的创新资源配置,在国际创新市场上的分工处于较低水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还存在不少难度。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市场环境:创新市场的宏观调控
经济综合创新的部分公共物品属性;创新不完全竞争带来的供给不足和生产风险;创新外部性,搭便车行为,如盗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存在资本与信息分离现象等导致创新市场失灵,因此需要宏观调控。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资源深港特色化
经济综合2017年伊始,深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深圳、香港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建设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引导和聚集国内外优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进驻园区,推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科技创新的高端新引擎、深港合作的战略新支点,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空间区域化
经济综合构建基础研究,强化幅射能力。2017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发布,提出打造中国“硅谷”,建设全球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环境法治化
经济综合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本质是法治化。2018年1月12日《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在国家和广东省尚未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制定上位法的情况下,深圳市率先立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立法工作进行探索。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要素国际化
经济综合全球人才共创全球技术。深圳推进“十大行动计划”,设立了5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创新中心正式授牌。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立深圳—密歇根贸易、投资和创新合作中心。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计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116个,累计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机制新型化
经济综合2017年是中国的科技金融元年。作为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市早在2012年就率先推出了"深圳市科技金融联盟",设立联盟工作站46个,逐步针对科技企业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2014年,深圳开始将智能化大数据科技金融作为探索的重点方向,构建数据驱动的市场化发展的科技金融“深圳模式”,其典型代表
2023-01-12
阅读更多 -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的构建与实施
经济综合试验发展创新市场的构建应注重以下四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示范城市;发展数据驱动的科技金融,实施数据驱动科技金融平台城市全覆盖,扩大流动资产科技金融示范试点;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平台;建设数字化技术交易市场,构建全国性技术大数据系统,培育服务领域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平台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加大新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综合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发展区域,设立区域性科技信息中心。实施“图书馆之城”省会城市全覆盖计划。将省会城市打造成区域性的图书信息中心,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基础设施。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转移中心
经济综合引导发明专利2000个以上的高校设立技术研究院。支持在特定领域具有发明专利优势的高校,与上市公司、校友企业、投资公司共同成立技术研究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设计市场化分配机制,探索市场化方式解决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校专利市场化的难题。同时,应注重与牛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合作,设立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技术研究院。可按照美国研究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发展海外应用研究平台
经济综合“产业实验室”又称“工业实验室”或者“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以研究开发适用的产业应用技术为主要目的而成立的研发组织。在海外设立的产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海外研发中心的多种形式,是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技术研发服务机构。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培育多层次应用研究主体
经济综合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顶尖专门人才。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强化区域创新市场协同
经济综合构建竞争性区域创新市场,建设多个区域性创新市场,并促进区域之间创新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国际创新一体化。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去除唯论文的评价制度
经济综合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聘任考核教师时,采用的指标主要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以SCl(科学引文索引)主宰的科技评估体系受到政府官员和媒体人士的推崇,这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科研成果或者技术的转移与否与教师个人没有特别大的关系。高校专利数量虽然增加,但质量较低,无法转化。
2023-01-12
阅读更多 -
推动基础研究投创分离
经济综合让知识产权权益归属于发明人而非投资人。由于我国高校院所绝大多数为国立或公立性质,如何确定科研成果的产权边界,如何形成确保国家、单位、个人(团队)三方利益均衡的产权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促进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发展,亟待在总结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厘清。
2023-01-12
阅读更多 -
打开人才自由流动的旋转门
经济综合建立世界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构建诺贝尔奖成果和人才承载地。引进一批"准诺贝尔奖"水平的华人科学家,如获得国际知名科技奖项的科学家,为他们的高水平开创性研究提供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科技特色,加快增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实验室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大学与学科体系完善
经济综合我国学科划分综合性水平较国外低。目前,我国大学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分为13个学科,包括110个一级学科和392个二级学科。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中,有2382个三级学科。同样,从科学基金局的项目申请代码来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申请代码不到500,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在2018年的申请代码为2111。划分过细的申请代码不利于学科交叉,成为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一个严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强化创新市场协同发展(2015 年至今)
经济综合创新驱动发展,建立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各自独立的创新市场实现相互融通与协同效应。基础研究创新市场完成了科研机构内部的分类改革及评价机制,应用研究创新市场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一系列措施,试验发展创新市场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由于三大创新市场相对独立,如何建设和完善良性科技生态系统,促使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及各类创新要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完善多层次创新市场综合配套(2006—2014 年)
经济综合经过一系列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已形成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并存的多层次创新主体。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经济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并发展壮大,出现了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专利发明、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优势。
2023-01-12
阅读更多 -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兴起(1999—2005 年)
经济综合高新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科技体制改革由跟踪向创新转变,由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转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应用创新市场发端(1992—1998 年)
经济综合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进入了以制度创新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科技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科研机构改制、科技人员分流方面的变动并不大,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机制也未有重大变化。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创新市场的萌芽(1985—1991 年)
经济综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模仿并延续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模式,即国家统包统管、高度集中,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国防科研系统相互独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有限和受国际封锁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型科技体制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动员和集中,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并在某些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2023-01-12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