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

扫码关注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

作者:乐正 来源:深圳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3-01 人已围观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兴起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文化产业。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敏锐地发现文化生产可以与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本主义工业化体系,并能产生影响社会的巨大力量,该学派将这一体系称为“文化工业”。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大量的人群聚集在城市,文化产业则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必要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城市逐步从工业型功能向服务型功能转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开始不断上升,文化产业也相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书中明确地将文化生产和消费市场连接起来,揭示了文化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规律,指出文化为满足市场的趣味性、精致性要求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出现,带来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文化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文化产业和科学技术交融并进,仅有科技含量、没有文化内涵的产业架构必然丧失效益倍增的机遇;仅有文化内涵、缺少科技含量的产业架构必然失去发展的后劲。因此,随着文化产业和高科技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不再局限于文化产业领域,而是深度融合文化、科技和经济于一体,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力的新产业,并且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在客观上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

20世纪90年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创意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得到认同。201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作家与作曲家联合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文化与创意产业最新报告《文化时代—首张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地图》(Cultural times The first global ma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industries),对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和中东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的广告、音乐、广播、建筑、电影、电视、书籍、报纸杂志、视觉艺术、游戏、表演艺术共11个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产值可达2.2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为全球提供了2950万个工作岗位。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已超过电信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已超过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产业工作岗位数的总和(2500万个)。文化创意产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若按产值排名,电视行业排第一,为477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视觉艺术3910亿美元、报纸杂志3540亿美元、广告2850亿美元。按创造就业岗位排名,视觉艺术为673.2万个、排名第一,随后是音乐397.9万个、书籍367万个、表演艺术353.8万个。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一大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对世界经济贡献743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270万个。亚太地区拥有最大的消费基础和正在壮大的中产阶层,该地区在游戏和建筑行业的产值均排名全球第一,电影排名第二。全球第二和第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分别是欧洲和北美洲,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分别为7090亿美元、6200亿美元。欧洲汇聚了独特而众多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拥有超过5500家艺术学校,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有7家在欧洲。电视业是拉丁美洲的王牌行业,占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1/3。阿根廷和哥伦比亚是全球排名前五的电视节目出口国,电影是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的重要产业,每年超过400部电影在拉丁美洲拍摄。在非洲和中东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产业。电视是非洲第一大文化创意产业,电影业也发展迅速。报告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和数码经济的主要驱动者,还是国民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资产,对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

1998年,文化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我国正式将文化产业纳入政府工作体系。2000年,中共中央第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强调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日程上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为公共财政支持国家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条件。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至此,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逐渐突破单一的文化产业领域,开始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扩大了文化产业范围,而且更加注重以政策引导带动产业转型增值。
 
从产业发展历程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传统工业及其工业产品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之后,现代服务业开始较快发展,社会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物质产品消费的增长速度;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社会经济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这是导致社会经济中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后,社会经济便开始进入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开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并由此带动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2003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由此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却面临良好的机遇。首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在文化产业的上升周期中,迫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要把快速增长的量能转化为质量提升的势能,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经济模式从“以物为本”的能源消耗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智能型经济模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资源消耗小、低排放、低碳绿、生态环保”等特点正是我国经济进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其次,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大国的崛起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崛起,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崛起。再次,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已经有2/3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心。
 
在互联网、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全球流通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在内容生产、经营形态、传播效率、增长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新兴业态日渐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大城市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纷纷调整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一)北京

在国内,北京是内地第一个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的城市,其范围既包括文化产业的全部内容,也包括文化产业以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已经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2005—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700.4亿元增加到3179.3亿元,占北京市生产总值比重从10%上升到13.8%,十年间提高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对首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2016年,在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保利文化、万达文化等7家北京地区企业入选,数量占全国比重的近三分之一。北京科研事业更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集中了顶尖研究资源,全市软科学研究机构258个,占全国比重的10.7%,居全国第一。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北京市文资办提出,“十三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点在于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推动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及市属文化企业产权管理、财务审计等系列监管制度,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提供基本遵循;进一步推动建设文化金融创新高地,拓展“投融担贷易保孵”文化投融资工具融资规模、产品种类和辐射范围,提升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效能;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强化项目引导,大力促进重大文化项目尽快落地,尽快释放正效应,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支持,尝试认定一批文创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进一步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用好京港洽谈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疏通“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渠道,促进创意、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对接。
 
(二)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和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建筑。早在2004年,上海市就看到了创意产业的前景,积极寻找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的经验,并结合上海特色,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标志着上海创意产业的正式起步。2015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3020亿元,增加值规模仅次于北京市,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的12.1%。根据《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努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尤其表现在媒体改革和文艺院团改革方面。上海报业集团以媒体融合作为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顺应互联网热潮,先是关停了《新闻晚报》,随后大力发展新媒体业务,打造出“澎湃新闻”“上海观察”“界面”等创新产品,成为全国有竞争力的新媒体。在改革文艺院团体系中,设立艺委会和艺术总监,组建的文广演艺集团推行制作人制、职工参股、艺衔制(区别于传统职称制)等多项改革,深入实施“一团一策”,18个市属院团每年固定投入约8亿元,创作费另算。

(三)广州
 
广州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源,具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巨大潜力。一方面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的建设,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另一方面制定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三年规划,实施“舞台艺术精品、重大文化活动品牌、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三大工程,一批精品力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同时,积极探索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制订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吸引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文艺名家。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领域,广州大剧院被《今日美国》评为“全球十大歌剧院”,广州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之一;“十三五”期间还将重点建设“四馆一园”(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岭南大观园),进一步推进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深圳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深圳带来了新挑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是社会凝聚力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和理念推动着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现代化,并且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理解和合作。国内,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竞争新格局,各大城市先后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多个以中心城市为龙头、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一直以国际视野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和优秀创意灵感,创意和创新已经成为深圳发展与繁荣的基本动力,为深圳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赢得了优势,赢得了实力。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始终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创新,先行一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发挥经济特区文化多元的优势,强化创意、创新、创造,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努力在全国新一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同时,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增强深圳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继续引领全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文化会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广告业、印刷复制、工艺美术等行业。长期以来,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设计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文博会”“读书月”等成为深圳的亮丽名片。回顾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5年,这一时期为深圳文化产业起步并逐步发展优势产业阶段。特区建立之初,因地缘关系,深圳较早受到香港、台湾文化的影响,歌舞、娱乐业成为深圳典型的流行文化载体之一,成为融汇内地与香港、台湾的流行文化平台。之后,在政策、区位、资源优势的吸引下,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厂商也陆续将工艺美术礼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迁到深圳,将初级产品在深圳经过加工再出口,带动了各地大批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到深圳设立“窗口”、办事处、批发点、分销站,开办公司和工厂。20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的动画加工业开始发展,1985年深圳第一家动画公司“翡翠动画”成立,成为内地第一家港资动画公司,主要承接境外动画加工,制作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从此拉开了深圳动漫加工业的序幕,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太平洋动画、彩棱动画也纷纷落户深圳,使深圳的动画加工产业盛极一时,每年形成的加工出口产值过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印刷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制造业主要依赖“三来一补”形式大量承接订单,深圳印刷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我国的最高水平,其代表作之一是设计和印刷了我国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的申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书面申报材料,也正是这一时期奠定了深圳印刷行业作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的创立者发起了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专业大展“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平面设计在中国兴起的标志性展览,首次确立了深圳设计在国内的领先地位。1995年,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协会在深圳成立,在其后20多年,深圳的设计师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如法国的肖蒙海报节、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日本富山国际海报展、纽约字体指导协会大赛、巴黎国际海报展等。“深圳设计”为中国特别是深圳经济建设与企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较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二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4年,这一时期的加工型产业依托高新科技的推动,不断进行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了文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出现了一大批创新型、成长性好的文化龙头、品牌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如中国烟标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劲嘉集团,艺术品精品印刷引领者—雅昌集团等;产业升级过程中,企业急需构建自己的品牌,工业设计加速了制造业的转型,此时举办的“深圳市工业设计市长杯”为培养大批设计类人才、促进设计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批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如浪尖、嘉兰图公司等。同时,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消费越来越重视,以华侨城三大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蓬勃兴起,演艺娱乐业的格调也逐渐转向典雅,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口味,又提升了市民文化素质和品位。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首次将“文化立市”与“科教立市”“依法治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放在同一高度,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深圳市文化立市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传统行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新兴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依托深圳IT产业发展的优势,动漫、网络游戏和数字视听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腾讯QQ、网域、A8音乐集团、华视传媒、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环球数码等一大批注重原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型龙头品牌企业迅速崛起。伴随着传统印刷、广告、平面设计业的不断升级,深圳创意设计特别是工业设计业不断创新,形成了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F518创意设计产业园等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并逐渐成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004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立市”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设“两城一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丰富了“文化立市”战略的内涵。同年11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突破了行业管理的界限,明确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打造平台”的原则,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博览、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既是展示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舞台,也是跨界融合的全新课堂。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0年,文化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逐渐转向以创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2005年11月,深圳召开全市建市以来第一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个一”工作部署,即确立“一个定位”、召开“一个会议”、出台“一个决定”、设立“一项资金”、制定“一个规划”、拟订“一个条例”、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建设“一批基地”、打造“一个平台”、成立“一个机构”,继提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之后,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07—2008年,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了第一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并先后颁布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城市。荣膺“设计之都”既是深圳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深圳迈向国际化城市的一个新标志。2009年12月7日,在深圳首个法定“创意设计日”(9月24日,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当天,深圳召开了建市以来首次设计师大会,正式出台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全国首个针对城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提出了以建设国际创意文化中心为总体目标和将创意设计业打造成深圳市文化产业支柱行业的具体目标。
 
第四阶段是从2011年至今,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始阔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11年10月,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深圳质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陆续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文件,并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推向世界的舞台,实现从生产型城市向创意型城市的转型升级。2012年,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铺垫,保持了快速发展,增速高达25.0%,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迈进。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深圳是全球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十二五”期间,初步确立了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市一级的专门领导机构,以及相关协调机制,不仅在财政投入上,由原来的3个亿扩大到建立5个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原创内容产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高额奖金,而且鼓励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实施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作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深圳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2016年,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以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为目标,在未来五年,逐步将深圳打造成精神气质鲜明突出、文化创新引领潮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服务普惠优质、文化传媒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人才群英荟萃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