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汤昌丹:开辟聚酰亚胺薄膜新天地

作者:王京生, 樊建平主编 ; 杨柳著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新材料产业卷》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2-12-26 人已围观



在汤昌丹看来,一项科研成果能否成功,基础研发固然重要,但真正 决定它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定是工程技术。在构建瑞华泰的顶层设计时, 他清楚地知道,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将其尽快转为可供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制成品,还需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再好 的科研成果,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除了工程技术的可靠成熟足以 应对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工业生产,如何把握市场时机,掌握推进的节奏, 把握各种有利条件,这对任何一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来说都至关重要,而 瑞华泰凭借自己在聚酰亚胺领域 10 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对市场发展的高度 理解,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位在工程转化技术上。

汤昌丹始终认为,基础 研究和工程技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它们完美地结合 起来,产业化才能取得成功。 汤昌丹在项目开始就处处用国际最高标准来要求参与项目的每一个 人,从研发到生产的流程、工艺设计规范甚至生产现场的管理,无一不向 杜邦看齐。正是这种“杜邦式”的精益求精,才出现了后来杜邦发出收购 要约的戏剧性一幕,毕竟,只有杜邦才最了解瑞华泰的实力如何、威胁有 多大。

成功阻击杜邦的强势收购

聚酰亚胺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产密集型的“双高”行业。聚 酰亚胺基础研究门槛高,又是重资产投入,市场规模有限,大企业不愿做, 小企业做不动。因其具有产品技术研发周期长,前期研发投资大等特点, 一直被国外高技术公司垄断,国外公司多年形成了专利壁垒、产品标准制 定权和市场先导优势,造成我国多年来集中在大学、研究机构做了大量研究却落不了地,没有企业愿意投资开发,形成不了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众 多小企业不断复制低端技术盲目开发,形成国内众多企业多年徘徊于低端 产品的市场恶性竞争,浪费大量资源,也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盈利 支撑;企业没有实力去投研发、投技术和提升装备。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在此之前只有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握其工业制造 技术,杜邦更是该领域绝对领先者。杜邦不仅是聚酰亚胺的发明者,更是这种材料的最大供应商,产品多达 80 多个品类。

▲汤昌丹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万立俊探讨中国聚酰亚胺薄膜发展之路

然而,就是杜邦这个曾经睥睨天下的国际化工巨头,近年来深感紧张, 甚至动念“除之而后快”:除了把瑞华泰列为“最有威胁的对手”外,还 想将瑞华泰扼杀在摇篮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处于建设攻坚阶段的瑞华泰同样受到冲 击,当时公司大股东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对瑞华泰投资支持不到位,生产建设陷于停顿的状态。而这时,杜邦高层得知瑞华泰大股东要出售股份, 立即派出团队到深圳,在看了瑞华泰设计的厂房及生产设备后发出由衷感 叹,并判断其技术路线可行,当时瑞华泰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工程仅仅 建设到 60%,杜邦提出要高价收购。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