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学派的星空
作者:王京生 来源:《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kysia 2023-03-01 人已围观
在世界学术思想史上,曾经出现过浩如繁星的学派,它们的光芒都不同程度地照亮人类思想的天空,像米利都学派、弗莱堡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其人格精神、道德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其学识与思想一直成为引以为据的经典。就中国学术史而言,不断崛起的学派连绵而成群山之势,并标志着不同时代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自晚明至晚清,是中国学术尤为昌盛的时代,而正是在这个时代,学派性的存在也尤为活跃,像陆王学派、吴学、皖学、扬州学派等。但是,学派辈出的时期还应该首推古希腊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时期出现的主要学派就有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犬儒学派;而儒家学派、黄老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稷下学派等,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派鼎盛的表现,百家之中几乎每家就是一个学派。
综观世界学术思想史,学派一般都具有如下的特征:
其一,有核心的代表人物,以及围绕着这些核心人物所形成的特定时空的学术思想群体。德国 19 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兰克既是影响深远的兰克学派的创立者,也是该学派的精神领袖,他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大量的杰出学者,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学术势力,兰克本人也一度被尊为欧洲史学界的泰斗。
其二,拥有近似的学术精神与信仰,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定的学术风气。清代的吴学、皖学、扬学等乾嘉诸派学术,以考据为治学方法,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以客观求证、科学求真为旨归,这一学术风气也因此成为清代朴学最为基本的精神特征。
其三,由学术精神衍生出相应的学术方法,给人们提供了观照世界的新的视野和新的认知可能。产生于 20 世纪 60年代、代表着一种新型文化研究范式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对当代文化、边缘文化、青年亚文化的关注,尤其是对影视、广告、报刊等大众文化的有力分析,对意识形态、阶级、种族、性别等关键词的深入阐释,无不为我们认识瞬息万变的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手段与观照角度。
其四,由上述三点所产生的经典理论文献,体现其核心主张的著作是一个学派所必需的构成因素。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写的《梦的解析》等,不仅成为精神分析理论的经典著作,而且影响广泛并波及人文社科研究的众多领域。
其五,学派一般都有一定的依托空间,或是某个地域,或是像大学这样的研究机构,甚至是有着自身学术传统的家族。
学派的历史呈现出交替嬗变的特征,形成了自身发展规律:
其一,学派出现往往暗合了一定时代的历史语境及其“要求”,其学术思想主张因而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一旦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学派的内部分化甚至衰落将不可避免,尽管其思想遗产的影响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其二,学派的出现与不同学术群体的争论、抗衡及其所形成的思想张力紧密相关,他们之间的“势力”此消彼长,共同勾勒出人类思想史波澜壮阔的画面。某一学派在某一历史时段“得势”,完全可能导致在另一历史时段“失势”。各领风骚若干年,既是学派本身的宿命,也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大幸”:只有新的学派不断涌现,人类思想才会不断获得更为丰富、多元的发展。
其三,某一学派的形成,其思想主张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有其内在理路。例如,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出现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动,但其思想来源却正是前者;清代乾嘉学派主张朴学,是为了反对陆王心学的空疏无物,但因此也建立了内在关联。古希腊思想作为欧洲思想发展的源头,使后来西方思想史的演进,几乎都可看作是对它的解释与演绎,“西方哲学史都是对柏拉图思想的演绎”的极端说法,却也说出了部分的真实。
其四,强调内在理路,并不意味着对学派出现的外部条件重要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外部条件有时对于学派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政治的开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的发达、移民的汇聚等,都是促成学派产生的重要因素。名震一时的扬州学派,就直接得益于富甲一方的扬州经济与悠久而发达的文化传统。综观中国学派出现最多的明清时期,无论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是清代的吴学、皖学、扬州学派、浙东学派,无一例外都是地处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异常发达之地,构成了学术流派得以出现的外部环境。
学派有大小之分,一些大学派又分为许多派别。学派影响越大分支也就越多,使得派中有派,形成一个学派内部、学派之间相互切磋与抗衡的学术群落,这可以说是纷纭繁复的学派现象中一个基本特点。尽管学派有大小之分,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却各不相同,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如,法国百科全书派破除中世纪以来的宗教迷信和教会黑暗势力的统治,成为启蒙主义的前沿阵地与坚强堡垒;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零增长”等理论,对后来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理论与实践,以及联合国通过的一些决议,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所创立的人类地理学理论,宣称国家为了生存必须不断扩充地域、争夺生存空间,后来为法西斯主义所利用,起了相当大的消极作用。
学派的出现与繁荣,预示着一个国家进入思想活跃的文化大发展时期。被司马迁盛赞为“盛处士之游,壮学者之居”的稷下学宫,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稷下学派之诞生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与最负盛名的文化中心,重要原因就是众多学术流派都活跃在稷门之下,各自的理论背景和学术主张尽管各有不同,却相映成趣,从而造就了稷下学派思想多元化的格局。这种“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的包容、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不仅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且也引发了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古代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发展,迎来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局面便不复存在,思想禁锢必然导致学派衰落,国家文化发展也必将受到极大的制约与影响。
综观世界学术思想史,学派一般都具有如下的特征:
其一,有核心的代表人物,以及围绕着这些核心人物所形成的特定时空的学术思想群体。德国 19 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兰克既是影响深远的兰克学派的创立者,也是该学派的精神领袖,他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大量的杰出学者,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学术势力,兰克本人也一度被尊为欧洲史学界的泰斗。
其二,拥有近似的学术精神与信仰,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定的学术风气。清代的吴学、皖学、扬学等乾嘉诸派学术,以考据为治学方法,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以客观求证、科学求真为旨归,这一学术风气也因此成为清代朴学最为基本的精神特征。
其三,由学术精神衍生出相应的学术方法,给人们提供了观照世界的新的视野和新的认知可能。产生于 20 世纪 60年代、代表着一种新型文化研究范式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对当代文化、边缘文化、青年亚文化的关注,尤其是对影视、广告、报刊等大众文化的有力分析,对意识形态、阶级、种族、性别等关键词的深入阐释,无不为我们认识瞬息万变的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手段与观照角度。
其四,由上述三点所产生的经典理论文献,体现其核心主张的著作是一个学派所必需的构成因素。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写的《梦的解析》等,不仅成为精神分析理论的经典著作,而且影响广泛并波及人文社科研究的众多领域。
其五,学派一般都有一定的依托空间,或是某个地域,或是像大学这样的研究机构,甚至是有着自身学术传统的家族。
学派的历史呈现出交替嬗变的特征,形成了自身发展规律:
其一,学派出现往往暗合了一定时代的历史语境及其“要求”,其学术思想主张因而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一旦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学派的内部分化甚至衰落将不可避免,尽管其思想遗产的影响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其二,学派的出现与不同学术群体的争论、抗衡及其所形成的思想张力紧密相关,他们之间的“势力”此消彼长,共同勾勒出人类思想史波澜壮阔的画面。某一学派在某一历史时段“得势”,完全可能导致在另一历史时段“失势”。各领风骚若干年,既是学派本身的宿命,也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大幸”:只有新的学派不断涌现,人类思想才会不断获得更为丰富、多元的发展。
其三,某一学派的形成,其思想主张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有其内在理路。例如,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出现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动,但其思想来源却正是前者;清代乾嘉学派主张朴学,是为了反对陆王心学的空疏无物,但因此也建立了内在关联。古希腊思想作为欧洲思想发展的源头,使后来西方思想史的演进,几乎都可看作是对它的解释与演绎,“西方哲学史都是对柏拉图思想的演绎”的极端说法,却也说出了部分的真实。
其四,强调内在理路,并不意味着对学派出现的外部条件重要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外部条件有时对于学派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政治的开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的发达、移民的汇聚等,都是促成学派产生的重要因素。名震一时的扬州学派,就直接得益于富甲一方的扬州经济与悠久而发达的文化传统。综观中国学派出现最多的明清时期,无论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是清代的吴学、皖学、扬州学派、浙东学派,无一例外都是地处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异常发达之地,构成了学术流派得以出现的外部环境。
学派有大小之分,一些大学派又分为许多派别。学派影响越大分支也就越多,使得派中有派,形成一个学派内部、学派之间相互切磋与抗衡的学术群落,这可以说是纷纭繁复的学派现象中一个基本特点。尽管学派有大小之分,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却各不相同,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如,法国百科全书派破除中世纪以来的宗教迷信和教会黑暗势力的统治,成为启蒙主义的前沿阵地与坚强堡垒;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零增长”等理论,对后来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理论与实践,以及联合国通过的一些决议,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所创立的人类地理学理论,宣称国家为了生存必须不断扩充地域、争夺生存空间,后来为法西斯主义所利用,起了相当大的消极作用。
学派的出现与繁荣,预示着一个国家进入思想活跃的文化大发展时期。被司马迁盛赞为“盛处士之游,壮学者之居”的稷下学宫,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稷下学派之诞生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与最负盛名的文化中心,重要原因就是众多学术流派都活跃在稷门之下,各自的理论背景和学术主张尽管各有不同,却相映成趣,从而造就了稷下学派思想多元化的格局。这种“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的包容、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不仅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且也引发了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古代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发展,迎来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局面便不复存在,思想禁锢必然导致学派衰落,国家文化发展也必将受到极大的制约与影响。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