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喜义: 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二)

作者:王喜义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6 人已围观

“先斩后奏”建立外汇调剂中心,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是深圳外向型经济大发展的时期。1980至1985年,深圳累计利用外资9.22亿美元,兴办了数千家“三资”企业,涌现了一批出口大户,形成了一批出口拳头产品。到1985年,出口总值达5.6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算,已占当年深圳生产总值的53.9%。

外向型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企业的外汇需求急需得到满足。但在当时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下,有些单位创造外汇,但是不使用外汇,而有一些单位需要使用外汇,但却不创造外汇,这就出现了个人、企业私下调剂外汇余缺的情况。比如说我有外汇我不用,你需要外汇我卖给你,按照市场价格协商进行外汇买卖。

但是,这一行为当时被认为是私下倒卖外汇,深圳外向型经济还要发展,对外改革开放需要外汇,需要想一个解决办法出来。后来,筹建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的事情交给了我来办。当时,我找了三个年轻人,都是分配过来的大学生和中专生,去广州买回电脑等设备,制定了办法报到市里,外汇调剂中心就这样在深圳开业了,地址就在罗湖区的国商大厦,后迁到罗湖区的华通大厦。通过这个合法公开的市场,灵活调剂了企业间外汇余缺。

我们把制定的外汇调剂办法上报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却没有很快批复。但深圳的外向型经济还要发展,外汇调剂中心就直接“先斩后奏”先运作起来。直到3年后的1988年,深圳的外汇调剂中心才正式拿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文。同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成都召开了会议,推广了深圳的外汇调剂办法。


▲1991年1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交易情况(张小禹 摄影 )

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借鉴罗湖率先开展的试点开设外汇调剂中心。1994年末,深圳先后与全国20多个省市外汇调剂中心电脑联网,成为全国统一外汇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的外汇调剂中心扮演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排头兵角色,为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引来外汇活水。数据显示,外汇调剂中心从1985年创立时年交易量为591万美元,到1995年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1.5亿美元,前后十年增加近100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