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百年中英街

作者:林良展 来源:《深圳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3-29 人已围观


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保护与改造工作
 
事例一:1959年7月22日,为改变中英街“晴天满是尘,雨天满是泥”的状况,中方在华界修筑水泥路面。中英街两边的居民积极参与了修路工程,引起了港英当局的反应,也开始组织当地居民在英界修路,新界警务处处长古尼龙还特意察看了英界的修路情况。完工后,整条中英街的路面呈现新面貌。
 
事例二:1998年,香港回归之后,盐田区政协代表提出要把中英街更名,把象征国耻的中英界碑铲除,时任中兴街居委会主任刘伟强提出了反对意见——中英街和中英街界碑虽然是中国的耻辱,但它能够警醒后人勿忘国耻,是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他的意见得到了区政府的采纳。
 
事例三:2005年,某施工队在中英街7号界碑处施工。因为担心界碑遭到破坏,在中英街驻守的广东省公安边防六支队十三中队战士立即报告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察看,并及时对界碑采取了保护措施。同年,当地政府决定对中英街实施改造,召开了一系列论证会,中英街社区多次派代表参加了中英街保护方案的论证,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七、街区管理模式和办法
 
香港回归以前,中英街是以界碑为分界线,实施“一街分治”,界碑两侧一边是英界,归属港英政府管辖;一边是华界,归属中国政府管辖。新中国成立以前,边界仍是开放的,两边的居民可以自由来往,不受边境管制。新中国成立后,港英政府立刻改变了过去的做法,颁布了一系列限制中国籍人士自由出入中英街香港一侧的条例。
 
1950年4月28日,港英政府公布了《人民入境统制(补充)条例》,规定从同年5月1日起,从内地到港的中国人必须事先领取由中国政府签发的“旅行证明书”。8月20日,华南分局发出了《关于加强沿海边防与岛屿工作的指示》,并在沙头角等地专门成立了“沙深宝边界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出入境管理办法,规定出入境通行证制度,有计划地管理了港口和边界。自此,中英街港方一侧成为严格的边防管理区。
 
1951年,广东省政府将中英街列为边防禁区,所有进出中英街的人员均须办理出入境通行证。同时,双方还对中英街实行“宵禁”强制性管理,从晚上12时至凌晨6时,不许人员进出中英街关口。直至2003年5月28日,中英街才正式取消“宵禁”。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中英街开始实行“一街两制”:一侧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实施资本主义制度;一侧由深圳市政府管理,实施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新界原先的地方基层管理机构改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沙头角区乡事会”,管理中英街香港一侧事务。中英街属于香港的“禁区”,香港居民需要出示香港警署签发的“禁区纸”才能进入。中英街深圳一侧自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仍实施严格的边防管理制度,所有进出中英街的人员均须办理广东省公安边防六支队签发的出入境通行证。1990年11月2日,深圳市罗湖区正式成立了中英街管理办公室,管理中英街深圳一侧事务,其主要职能是:1.贯彻执行省、市、区关于加强中英街管理的有关规定;2.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和经营秩序的综合管理工作;3.劝阻游客越界购物;4.打击走私活动,管理罚没收入。之后,该办公室曾多次调整职能。2002年7月2日,中英街管理办公室成为盐田区政法委下属的事业单位。
 
中英街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实行多层管理,广东省公安边防六支队十三中队负责管理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角海关和沙头角检验检疫局负责管理货物的进出。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