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中小学教研工作内容的理性研究①(一):教学研究

作者:苏心怡 张素蓉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14 人已围观

5.研究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1)教学原则。它是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和要求,是对教学普遍规律的总结,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所有的教学及其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循。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主要有10条,包括: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或称系统性原则)、师生协同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或称可接受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反馈调节原则等。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有区别也有联系,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手段、方式或措施,原则是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每一种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都必须遵循教学原则,每一条教学原则都必须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得到体现。比如,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不是教学方法,最早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由宋代朱熹总结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它要求每一个老师在每一个学段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面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都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启发性也是教学原则不是教学方法,也是孔子最早提出的,来自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有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有启发性。然而,实际中很多教师也包括不少教研员都把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当成具体的教学方法,称为因材施教法和启发法,这是不对的。

研究教学原则,首先要明确有哪些教学原则。其次,要理清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要吃透每一条教学原则的内涵、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第四,要研究每一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方式与策略。

(2)教学规律。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研究教学规律,首先要了解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普遍存在并遵循的四大规律。

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以系统的间接经验为主,认识对象主要是前人总结的高度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书本知识的形式呈现。这种以书本知识形式为主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社会需要从人类知识宝库中挑选和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材料,可以使学生不受个体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需要时时、事事、处处都从直接实践开始,而是把前人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认识成果作为自己认识的基础,从而大大提高认识的起点,缩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经验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实践能力;把书本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直接经验基础上,学好书本知识,在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中,能将直接经验条理化、理论化。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能力相结合的规律。教学的首要功能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这是学校教育区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智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是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原料”,没有知识,不可能发展智力、能力。当然,并非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能力就自然发展起来了,事实上,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学却不能甚至阻碍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就是说并非任何形式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并非知识与能力存在一对一关系。这里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可能最大化地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智力、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其一是指学生必须在具备最基本的智力、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其二是指智力、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③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规律。它是教学所传授内容中的知识教育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关系的反映。教给学生的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同时,科学知识内容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必然具有教育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政治思想立场和道德标准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本身具有教育性。遵循这条规律,就是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一定要结合所教授学科的具体内容融入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及其教学的育人功能。

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从事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受过专门师范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备组织与管理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教育机制等,他们能够依据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依据系统的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学校教育中的学生是以学习和接受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人,是身心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发展和成长需要教师引导、主导和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人、是身心处于变化过程中的人;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有多种需要,比如生理的、心理的(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如情感、兴趣)、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与突变性等规律。因此,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要尊重学生尊严和多种需要,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其成为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6.教研反思

教研反思,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形成教研反思习惯,是教研员的一项重要职业素养。教研反思是指每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检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或方案)是否规范、合理,教研活动过程的构成环节是否完整、全面,每个环节的推进是否有序合理,各环节间衔接是否巧妙、顺畅,教研活动所用策略是否恰当、有效,教研活动过程中学科教师的反映与反馈情况怎样,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否达到,效果如何,等等。通过反思总结有效的教研经验和无效甚至失败的教研活动教训,多形式推广有效教研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对没有成效甚至失败的教研活动,应反复思考,查找资料或请教相关专家、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找出原因和影响因素,改进思路,找出解决办法。探索教研规律,撰写教研论文,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

①该研究为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圳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与路径研究—基于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关系的原理”(编号135D026)的阶段性成果。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申继亮在“第二期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班”(2013年7月1~5日)“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的讲话内容。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