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光明区学前教育发展报告:突出问题分析及思路与建议
作者:朱文静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5 人已围观
一、突出问题分析
在区教育局、教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各幼儿园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逐年增大,特别是《光明区加快推进幼有善育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的制定与实施,使光明区学前教育得到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并日渐突出。
(一)优质资源占有量与其他区存在落差
经过努力,我区的学前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滞后于其他区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学前教育仍是我区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光明区 86 所幼儿园中仅有两所优质示范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仅有 1 所,占比不足 2%;从优质资源占有量看,光明区学前教育与其他区学前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优质资源的占有还表现在师资力量上,光明区的幼儿园中 91.56% 的教师没有任何职称。在 2020 年的深圳市苗圃工程评选中,光明本区培养的市级苗圃工程名师为零,现有的几名市级苗圃工程名师也是引进的,严格来说,这不属于本区教师。
(二)区域内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光明区内优质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新建公办园无论从硬件设备,还是师资力量上来说,都远远优于民转公幼儿园与民办园,这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入园的选择。从总体上看,我区幼儿公办园入园率达到 50%,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达到 80%,“入园难”的问题可以说不存在,但是随着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入好园”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一些家长宁愿租房就读新建公办幼儿园,也不愿让孩子就读自购房附近的其他公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入好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以玖龙台幼儿园为代表的公办优质幼儿园,每到招生时都会出现人满为患、学额难求的局面,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各幼儿园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第一是优质资源向公办园集中;第二是办学环境差距较大,一些民办幼儿园乃至民转公幼儿园存在着缺少户外活动场地、教学设备陈旧、活动室简陋、未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教玩具等情况,普遍存在园舍陈旧、场地偏小、入园幼儿超负荷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幼儿园的办学条件难以快速提高。
(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合数据分析及现场调研情况,发现教师队伍存在如下问题:
1. 流失率高,后继乏人。
随着新建、改建和扩建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幼儿教师数量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幼儿园教师人员经常出现更换的情况,因而迫切需要培养和补充专业师资。通过走访幼儿园发现,一些公办幼儿园管理人员反馈教师流动性大,年流动率大于 20%。对于薪资福利状况较差的民办幼儿园来说,教师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管理人员时常更换,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保证幼儿园的稳健发展。教师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专业能力,因此,光明区幼儿园还需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2. 结构失调,竞争力弱。
(1)教师性别结构失调。
全区教职工以女性为主。截至目前,全区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教职工中女教职工达 3978 人,约占全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 97.86%;男教职工仅占2.14%。相关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中过高的女性比例并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教师年龄结构需优化。
目前光明区学前教育教师年龄超过半数集中在 30 岁以下区间,从教时间普遍少于五年,缺少教学时间长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一般,如果仅靠年轻教师的自我摸索,成长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如果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结对子式的帮扶指导,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有益。
3. 职后培训质量不高,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此外,一些民办幼儿园虽然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但因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幼儿园培训资金的匮乏,无法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有的教师反映,幼儿园的职后培训体系不完善,很多培训流于形式,缺乏连贯性、层次性,不仅效果不佳,反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部分幼儿园主要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没有将教师完全纳入幼儿园继续教育整体规划中,没有形成长效的培训机制。此外,在民办幼儿园工作的教职工因为收入不高,所以本身的学习意愿也不强,处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也缺乏外在激励机制推动他们的学习。这些幼儿园教师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知识更新慢,视野不够开阔,导致专业能力偏低。
(四)幼儿园对过程性质量重视不足
幼儿园过程性质量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光明区各幼儿园对其重视不够。比较不同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发现,幼儿园普遍关注物质环境建设,幼儿园能够按照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做到基本规范办学,但是对考验教育教学组织、师幼互动能力的过程性质量关注度不够。
1. 理念上的偏差,欠缺科学育人质量观。
从理念上看,光明区幼儿园一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一些管理者的办学理念需要更新。具体来说就是,一些管理者过于强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建设、环境创设等方面,以一种成人的视角做教育,忽略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儿童发展需要的关注,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成人的视角、家长的需求和社会的偏好来决定教育教学的重心,导致有些幼儿园只关注环境创设等,故意迎合成人,不能摸透教育的本质,没有教育意识。光明区一些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应该构建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创新教育质量评价,让教师、幼儿、幼儿园三者和谐发展。
2. 管理上的粗放,欠缺精细化过程管理。
随着光明区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公办园师幼人数快速增长,传统的从民办幼儿园沿袭下来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公办幼儿园的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新要求,这就给现在的幼儿园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据现场走访,一些管理人员反馈在工作中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不知道如何指导教师接受挑战、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幼儿园快速发展的挑战。幼儿园执行课程计划、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监测评价等都没有很好的抓手、方法指导教师,导致教育教学过程性质量不高。
因此,光明区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应在抓细、抓实、抓严上下功夫,同时还要积极创新、改革,追求实效,实施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每月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进行过程质量考核。
3. 评价上随意,欠缺科学有效的指导。
评价,是对结果的一种考查。幼儿园要进一步明确评价的思路,既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予以评价。目前,光明区各幼儿园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管理人员的经验,凭感觉进行评价指导,缺乏科学有效的工具。这导致各幼儿园不能找准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欠缺全面的评价。有的幼儿园只关注环境创设、有的幼儿园只关注大型活动的组织,教育监测的领域涵盖面狭窄,不能凸显监测对幼儿、幼儿园全面发展的重视。
光明区后续应立足本区域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教学指导不力的情况,实行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提供科学的教育过程性质量监测工具指导,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评价的工具要科学,评价的方面要多元,关注到环境创设的评价、一日生活的评价、制度管理的评价等方面;开展的过程质量监测要能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注重检测过程的评改和评估分析,发现不足,增添弥补措施。
四、思路与建议
(一)保障民转公幼儿园、民办园的硬件发展
区政府均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监管并加强硬件建设。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的提升应有良好的硬件环境作为基础,坚持软件和硬件环境的协调建设,使幼儿园师资、班额、玩教具和园舍等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加强幼儿园资源环境创建与利用的实践研究,逐步创建能够激发教师和幼儿潜能的资源环境。
(二)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源头上优化师资队伍。
要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一是加强对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情况的动态监测,完善幼儿园教职工补充机制,配足配齐教职工,动态提高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二是健全幼儿园从业人员准入、幼儿园结对帮扶、教师培训交流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三是积极改善学前教师队伍性别、年龄结构,如招聘培养幼儿园男教师,引入有经验的教师。
2. 过程上提升专业能力。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培训覆盖面。
创新培训方式,鼓励高等师范院校与优质幼儿园联合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支持师范院校与示范性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基地,支持区域内学前联盟的建设,开展集中培训、跟岗培训及远程培训等,提升培训质量。如通过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帮扶活动,通过跨园体验交流、合作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发挥示范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和在办园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
(2)推进苗圃工程名师及培养对象的机制。
名师及培养对象作为教师中的典型和代表,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教师技能大赛等方式,选拔一批具有名师潜力的年轻教师,吸纳到全区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及微团队,力求使一批名师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创新学前教育协同发展
1. 推进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
全面推进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各类幼儿园创造性积极性,增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通过共建共治,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促进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上在全区先行示范。具体来说,要探索“1+N”模式(“1”是指教育集团核心园,“N”是指不同片区的幼儿园),推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探索公办幼儿园规模化、集团化、优质化办园模式,争创一批特色优质园和幼教集团。通过滚动式发展,实现公办学前教育集团片区分布全覆盖,建成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
2. 推进学区联盟治理模式。
通过组建区、街道二级联盟,建立全区协同发展的路径,完善管理共融、资源共享、师资共育、发展共赢的办园机制,形成区域内幼儿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性竞争局面,力争形成 1~ 2 个区域性学前教育特色品牌,推动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辖区优质公办幼儿园为核心,组建由多法人单位组成的幼儿园发展共同体。探索“名园 + 新园”“名园 + 民园”互动模式,打造“各园法人独立、互联互助、以强带弱”的运行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协同发展。
(四)强化质量监测,不断提升办园水平
为了做到幼有善育,光明区幼儿园还应强化质量监测,从教学基础保障、持续动力及微观路径出发,通过狠抓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幼教管理等具体措施逐步提升教育过程性质量。
1.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1.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保教质量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育过程性质量,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由区教科院牵头向全区幼儿园发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建议,委托高校专家对光明区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培训指导,每年定期举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指导,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指导幼儿园不断改善教育过程性质量,做到幼儿园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及保教质量等方面有规可依,全面提高办园质量。
2. 加强幼教管理,提升教育过程性质量。
区教科院积极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在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幼教负责人和幼儿园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以丰富的评价活动为载体,扩大其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的管理。各园加强科学保教指导,以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指导、加快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的建设,整体提升全区教育质量。
很赞哦! ( )
下一篇:光明区思政学科发展报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