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陈智常:退伍老兵回到深圳干出一番事业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那时候的深圳有种独特的魅力,全国各地的人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来到这里打拼。大家拼尽全力也要把事情完成好,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氛围特别能激发人的潜能。
 
用冲劲和激情在深圳闯出一片天
 
当时,我所在的深圳市宝丰实业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中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控股的旗下企业,所以最开始我工作的内容跟粮食紧密相关。我记得当年深圳在发展饲养业,有很多合资企业开办了养鸡场、养猪场,都要靠从外地进口粮食饲料,中粮就从北方把高质量的玉米等饲料引进深圳销售,支持深圳饲养业发展,当年在蛇口卸粮食的场景相当震撼。
 
除了粮食贸易,我还负责引进了几个项目,包括食品加工、服装加工、豆制品加工等,现在回头看都是属于相对低端的企业,却跟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深圳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那时候的深圳有种独特的魅力,全国各地的人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来到这里打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废寝忘食地工作,而且从来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可能跟我在部队的经历有关,只要接到命令我就会用超强执行力把事情做好,后来我发现身边很多早期来深圳打拼的人都有这么一股子冲劲和激情。
 
回想当年,很多具体事情记不太清楚,却对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印象深刻。大家都特别珍惜努力争取到的工作,拼尽全力也要把事情完成好,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氛围特别能激发人的潜能。
 
深圳有种催人奋进的独特氛围
 
除了工作激情,当时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我自己也遇到同样的情况,在深圳工作后发现自己欠缺很多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专业知识,于是通过上夜校或者看书拼命自学。我一边学一边干,然后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能力,才慢慢在企业中成长起来。
 
从周围的情况看,那时很多产业都是“三来一补”型加工贸易,急需英语与会计类人才,很多人都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跑去夜校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技术。上夜校可以说是当时深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一到晚上,在公共汽车上都能看到很多人捧着书看,大家总觉得不加快速度成长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当年学习的渠道和平台跟现在根本没法比,有些知识或者技术除了上夜校外只能跟身边人学习。我记得那时候有驾照、会开车就能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于是我完成本职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教很多同事开车,还帮助他们考到驾照。但我当时就意识到,不能把开车当成终生职业,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未来很可能成为家庭的标配。
 
在催人奋进的独特氛围下,深圳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现在的深圳,全国高科技、高学历人才不断往这里聚集,自考大学、互联网教学、职业培训等学习充电的机会比比皆是,而汽车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深切感受进出口贸易行业发展演变
 
我在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摸爬滚打超过15年,虽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普通人见证了行业的发展演变和时代变迁。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从饮料、啤酒、零食到生活用品,我们用到的很多商品都要依赖进口。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深圳通过兴建港口、招商引资、创建保税工业区、开放码头和口岸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1987年深圳出口规模超过进口规模,仅过了一年,深圳出口总额就排到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到1992年更是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此外,出口的商品也越来越高端,从改革开放初期以粮食类、肉类、服装等初级产品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精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大幅增加。再到进入21世纪后,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增加,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点。
 
可以说,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的蜕变,能够在特殊的发展时期,尽自己所能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是我这辈子引以为傲的经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