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晓明:用专业知识为深圳园林绿化建设出谋划策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6 人已围观

 

 
在其位谋其职。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领导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提建议为工程省下近20亿元
 
除了绿道,深圳湾公园也由绿化管理处负责筹建。在我们接手前,市规划部门委托美国SWA公司对深圳湾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因为深圳湾公园与香港隔海相望,香港那边是山,于是他们想对应香港山脉的高度,将深圳湾公园也填高。
 
这个规划送到我们手中时,我们都有些震惊。如果按照对方的要求高度填土,最高得有18米,填土量很大,至少得花4亿元。另外最高18米的填土,放坡的边坡就得跨越滨海大道内侧,做好的绿化带也会被破坏。
 
为了让领导了解这件事,我跟几个同事买了一些气球,将气球挂在深圳湾公园的路边,气球的高度对应对方设计填土的高度。挂好后,我便邀请相关领导来到现场。
 
领导看了之后,问我怎么回事。我一五一十地阐述了背后的缘由。同时向市领导建议,不用填土,只需将现有的绿化带改造梳理一下,就可以纳入公园里了。
 
同时,A区桥头那个地方本来要做软基处理填海—软基处理就是建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为防止建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筑物不稳定等事故的发生,需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变得足够坚固,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至设计的要求的过程—但软基处理成本非常大,要耗费12亿元,因为海洋里边淤泥是很浮软的,需要进行很工程化的一个软基处理。于是我跟领导反馈,因为如今公园暂时不建楼,就让其自然沉降十几年,如果之后公园里要建设配套建筑,再来做软基处理。
 
当时市领导很开明,经过多方讨论,最终采纳了我的意见,也为工程省下将近20个亿。
 
用科研成果为深圳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支撑
 
尽管我长年在基层工作,但我并未放弃园林绿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力求为深圳园林绿化实践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从1997年任园林高级工程师以来,我共完成专题研究报告5个、学术论文32篇。我先后组织过“深圳市暖季型草坪杂草化学防治”“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生态资源调查及环境评估”和“深圳市梅林公园、围岭公园生态资源调查及环境评估”“深圳市梅林山郊野公园植被类型与特色植物资源及其生态景观调查与评估”“深圳市银湖山郊野公园植被类型与特色植物资源及其生态景观调查与评估”等研究课题,科研成果已在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得以应用。
 
2012年,我调任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在那几年里,我也极力推动植物园的科研发展。
 
植物园不仅仅是市民散步休闲的地方,它还有科研科普、引种保育的职能。在科研上,我和同事合作,在NaturePlants(《自然植物》)等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引种保育方面,我们和台湾的一些专家合作,把他们的模式复制过来运用到了仙湖植物园。
 
2018年,我退休了。回顾过去的23年,我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建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深圳园林绿化建设出谋划策,为深圳贡献了一份力量。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