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应天齐:深圳对当代艺术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9 人已围观
贰
我觉得在新世纪钟声敲响的这一秒钟,我和深大的学子一起完成这个作品,象征着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学生的想法给予我创作灵感
1998年,我调入深圳,在深圳大学任教,并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其实一开始我是不愿意到大学当老师的,因为我觉得教学会耽误很多时间,影响我的创作。但当我从事教学以后,才明白要搞好教学就要梳理自己的艺术脉络、艺术主张和文化主线等,而我过去只是创作,没有进行梳理。此后,在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想法也经常给予我创作灵感。现在回过头看,在深大任教这段经历对我的艺术生涯影响还是很大的。
2000年1月1日凌晨的世纪之交,我在深圳大学门口和500名学生用自制木槌砸碎了11块巨大的黑色玻璃,并拓印成版画。从1999年至2001年,3次完成行为艺术“碎裂的黑色——零点行为”,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
我觉得在新世纪钟声敲响的这一秒钟,我和深大的学子一起完成这个作品,象征着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民间艺术在深圳引起关注
2003年,我受邀成为西安美院的客座教授。工作之余,我和西安美院的成文正教授一起下乡采风,由此结识了一批做剪纸、皮影、木版年画、泥塑、刺绣的民间艺术家。看到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我感到十分震撼。通过深入了解,我萌生了将这些民间艺术家请到深圳博物馆办展的念头,我想让这些民间艺术家为深圳人展示他们的祖传绝技,同时我也想借此看看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都市文化撞击后的效果。
我想与这些民间艺术家做个联展,而展示的内容就是“大剪纸”。我设计的“大剪纸”是用木版制作的,每张有两米多高,通红的颜色,镂空的图案,既像是一张剪纸,又像是徽州的木雕窗格子。我想将“大剪纸”一张张地摆放到最能够体现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地方,摆放到大道旁、景区前、大企业门口、繁华商业区里,借此唤起深圳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前卫艺术的关注。
2004年春节,我在深南大道旁和中国民俗文化村门口等大型公共场所,做了名为“大剪纸”的大型装置艺术。剪纸里,是一位镂空了的清代女子站在西递村的窗格前颔首沉思。这一装置艺术作品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2005年春节,我将“大剪纸”搬到了城市的中心——中信城市广场,银灰色底色的广场上几个巨大的红色剪纸巍然矗立,色彩跳跃,气势不凡。陕北农民过年贴窗花的民俗一下子放到了城市最中央,让深圳人嗅到了过年的气息、家的气息。这一装置不仅仅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通过几千倍地放大窗花,更是要展现出一种传统的震撼力,让大家回味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的美、如何的伟大和具有力度。
从对话观澜到对话万科
观澜老街是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民居数百栋。看到这些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至今仍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我不由得发出感叹,但当时人们并不十分明白保护这些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意义。于是,我想联合当地政府,一起拯救这被现代文明剥落的遗痕。
2006年1月19日,在观澜街道世纪广场上,11幅古代女子“大剪纸”围绕广场一周,用“传统”包围着“现代”。而在观澜老街和老围内的两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大碉楼也被我用“大剪纸”从上而下包裹住,用“传统”来吸引人们注视“传统”。通过传统和现代的强烈对比,我对现代人居和生存环境提出了思考和质疑。这种现代艺术的装置、行为艺术的方式,提出了文化上的思考,也引起了学术界、新闻媒体和深圳市民的极大关注,为文化观澜创造了一个非常具有品牌效应的城市话题。后来,观澜的客家围屋以及它悠久的历史遗迹,全部被保护起来了。
2007年春节,我将目光从客家围屋转向现代社区,从而引出了万科第五园春节当代艺术活动展示设想。艺术展除了我主创的“大剪纸”和版画展外,还有陕西艺术家郭庆丰的“生命旅行”、广西艺术家安海锋的“魔方”等著名装置艺术作品,共同为深圳市民诠释了“关于城市居住模式的艺术化对话”。我的“大剪纸”行为与装置艺术在深圳展示大多都在春节期间,我将这一作品赋予全新的艺术内涵,将新春佳节这一万众关注的公共时间和我对当代生活的反思以及质疑联结,从文化角度对当代生活提出警醒。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