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餐饮 餐饮
三洲田茶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01-11 人已围观
深圳古之产茶,属绿茶类,谓之山茶、山中云雾茶。“缘山势高,得雾以滋润之故,味益甘芳,但不易得耳”,故称“云雾茶”。①
深圳濒临浩瀚的南海,湿气重,常年雾霭缭绕,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大鹏七娘山、葵冲排牙山、坪山马峦山、盐田三洲田、横岗和莲塘的梧桐山、西丽塘朗山、石岩羊台山、福永凤凰岩等山脉,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连绵数里,山青水甜,当地乡民代代垦耕,野生与种植兼而有之的“云雾茶”。
清明节前后,在山岭茶园即釆即制,不发酵,柴火炒,制作土,但很有香气;茶汤色泽清绿,耐冲耐泡,喝后甘甜,滑舌凉喉。
云雾茶在深圳小有名气的,当数盐田三洲田茶、大鹏七娘山茶、横岗塘坑茶和油柑园茶。大鹏一带有句民谣:“莫怕簕蓬(荆棘)山路曲,饮茶须上鸡公笃。”鸡公笃在大鹏七娘山系内。
三洲田,是深圳最高山峰梧桐山的余脉,坐落在横岗与罗湖莲塘境内,靠近县城深圳镇,交通比大鹏方便,特别是通过广(州)九(龙)铁路连接省港,因此,县城和县城以外的人喝三洲田茶比大鹏鸡公笃茶多,三洲田茶上了名优特产榜,自然知名度也比大鹏鸡公笃茶大一些。
可是,20 世纪中期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岁月,茶场不在发展之列,甚至被扣上资产阶级享受的帽子打入冷宫。原先有的一片片茶场,给一拨拨开荒扩种粮食的运动整没了,改种其他薯、豆、粟类粮油作物。人们要喝茶,只能在村前屋后,抑或“崩岗坑肚”贫瘠旮旯地小面积种一些,自采自摘,自炒自尝。也许是小户小灶炒得精工,火喉到位,加工细致,茶条样好,色香味特佳。三洲田、大鹏云雾茶好是好,可市面上鲜有售卖。如果得到三几两清明前茶,那可够金贵的了,执上一小撮,泡在茶壶里,叫来几位朋友慢慢啜饮,再添上一小碟花生米、鱿鱼丝,那可无比惬意,直至第二天心情还蛮爽利。
后来,三洲田在 1959 年冬被征用兴建了水库,村庄搬迁,茶场淹的被淹,茶树荒废的荒废,三洲田茶逐渐被人淡忘。
到了 2004 年,东部华侨城把三洲田再次征用,投资发展为生态动感、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的主题公园旅游区,其中将一些山岭变成“茶溪谷”。
农耕时代的人却相反,重喝茶的功能,而不计较喝茶场地的形式。乡民们出行或进山耕作,在山坳顶搭茶寮,建茶亭,摆茶水,设石凳,方便挑担之人饮水歇脚;村前村尾的茶寮,还有八仙桌、四张长凳供人饮茶闲聊。乡民在茶亭茶寮饮茶止渴。
深圳人说喝茶称为“饮茶”,因之方言口音“渴”“喝”不分,说“饮”字比“喝”字来得清晰响亮;后来又发展成说“叹”茶,更妙,带品尝、享受的意思,把“解渴”的功能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意蕴深厚了。
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广州、香港等地影响,深圳的茶楼多了起来,跟着
称为“茶居”或“高楼”。其时,去吃饭叫“上高楼”,“吃高楼饭”。
高楼、茶楼、酒楼、饭店、茶居及近年的茶餐厅,都是吃饭的地方;茶座、茶室和茶艺馆,则是提供饮茶的休闲场所,有的配售零食点心,也有兼营咖啡、冷饮,当然更有增加自动麻将台的项目,以吸引茶客。
在深圳酒楼饮早茶,又比茶室可以了解到更多民间茶文化。训练有素或经验丰富的服务员,看见客人提壶斟茶的高低手势,就知道该不该续开水;路过茶客桌边,见了茶壶半掩盖,不用吩咐就提壸过来添加开水。更神的是老茶客点茶不必开口,全凭手势表示:食指伸直是要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是铁观音,拳头松开半握的是普洱茶,把小尾指伸出来就是要白开水了。
饮茶中,你为朋友斟茶或者他在接茶的时候,会用食指中指微弯轻叩桌面。很多人知道这是“多谢”的还礼之意,但未必知其典故。据传,古时皇帝微服出巡,某地官员陪皇上一起品茗,这个皇帝是个“茶王”,坚持要自己泡茶倒茶,也帮随臣及地方陪侍官员倒茶。做人臣的,受不起,圣上每倒一次,都要起身跪地谢主隆恩。皇帝急使眼色,暗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得暴露君臣身份,喝个茶免去跪了起、起了跪之礼,改用以两指代两膝,领情下跪谢恩。
想不到此礼,传至民间便沿袭了下来。然而,双指叩谢只限于饮茶间的礼仪,递饭夹菜并无此俗。
饮茶能涵养修身,但树大有枯枝,芸芸茶客亦难免出些轻佻之人。比如有的茶客见到漂亮的服务员,企图搭讪吃豆腐,面对女服务员问喝什么茶时,便色迷迷地答道:“抱汝(你)”(广东话谐音为普洱茶),这时机灵的服务员不恼不怒、不紧不慢微嗔道:“死先吧。”“死先”为水仙茶的谐音。“以茶还茶”,此位仁兄自然讨个没趣。
注释:
①. 详见清嘉庆《新安县志 • 舆地略 • 物产》。
本文节选自《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有删减。
深圳濒临浩瀚的南海,湿气重,常年雾霭缭绕,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大鹏七娘山、葵冲排牙山、坪山马峦山、盐田三洲田、横岗和莲塘的梧桐山、西丽塘朗山、石岩羊台山、福永凤凰岩等山脉,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连绵数里,山青水甜,当地乡民代代垦耕,野生与种植兼而有之的“云雾茶”。
清明节前后,在山岭茶园即釆即制,不发酵,柴火炒,制作土,但很有香气;茶汤色泽清绿,耐冲耐泡,喝后甘甜,滑舌凉喉。
云雾茶在深圳小有名气的,当数盐田三洲田茶、大鹏七娘山茶、横岗塘坑茶和油柑园茶。大鹏一带有句民谣:“莫怕簕蓬(荆棘)山路曲,饮茶须上鸡公笃。”鸡公笃在大鹏七娘山系内。
三洲田,是深圳最高山峰梧桐山的余脉,坐落在横岗与罗湖莲塘境内,靠近县城深圳镇,交通比大鹏方便,特别是通过广(州)九(龙)铁路连接省港,因此,县城和县城以外的人喝三洲田茶比大鹏鸡公笃茶多,三洲田茶上了名优特产榜,自然知名度也比大鹏鸡公笃茶大一些。
可是,20 世纪中期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岁月,茶场不在发展之列,甚至被扣上资产阶级享受的帽子打入冷宫。原先有的一片片茶场,给一拨拨开荒扩种粮食的运动整没了,改种其他薯、豆、粟类粮油作物。人们要喝茶,只能在村前屋后,抑或“崩岗坑肚”贫瘠旮旯地小面积种一些,自采自摘,自炒自尝。也许是小户小灶炒得精工,火喉到位,加工细致,茶条样好,色香味特佳。三洲田、大鹏云雾茶好是好,可市面上鲜有售卖。如果得到三几两清明前茶,那可够金贵的了,执上一小撮,泡在茶壶里,叫来几位朋友慢慢啜饮,再添上一小碟花生米、鱿鱼丝,那可无比惬意,直至第二天心情还蛮爽利。
后来,三洲田在 1959 年冬被征用兴建了水库,村庄搬迁,茶场淹的被淹,茶树荒废的荒废,三洲田茶逐渐被人淡忘。
到了 2004 年,东部华侨城把三洲田再次征用,投资发展为生态动感、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的主题公园旅游区,其中将一些山岭变成“茶溪谷”。
农耕时代的人却相反,重喝茶的功能,而不计较喝茶场地的形式。乡民们出行或进山耕作,在山坳顶搭茶寮,建茶亭,摆茶水,设石凳,方便挑担之人饮水歇脚;村前村尾的茶寮,还有八仙桌、四张长凳供人饮茶闲聊。乡民在茶亭茶寮饮茶止渴。
深圳人说喝茶称为“饮茶”,因之方言口音“渴”“喝”不分,说“饮”字比“喝”字来得清晰响亮;后来又发展成说“叹”茶,更妙,带品尝、享受的意思,把“解渴”的功能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意蕴深厚了。
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广州、香港等地影响,深圳的茶楼多了起来,跟着
称为“茶居”或“高楼”。其时,去吃饭叫“上高楼”,“吃高楼饭”。
高楼、茶楼、酒楼、饭店、茶居及近年的茶餐厅,都是吃饭的地方;茶座、茶室和茶艺馆,则是提供饮茶的休闲场所,有的配售零食点心,也有兼营咖啡、冷饮,当然更有增加自动麻将台的项目,以吸引茶客。
在深圳酒楼饮早茶,又比茶室可以了解到更多民间茶文化。训练有素或经验丰富的服务员,看见客人提壶斟茶的高低手势,就知道该不该续开水;路过茶客桌边,见了茶壶半掩盖,不用吩咐就提壸过来添加开水。更神的是老茶客点茶不必开口,全凭手势表示:食指伸直是要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是铁观音,拳头松开半握的是普洱茶,把小尾指伸出来就是要白开水了。
饮茶中,你为朋友斟茶或者他在接茶的时候,会用食指中指微弯轻叩桌面。很多人知道这是“多谢”的还礼之意,但未必知其典故。据传,古时皇帝微服出巡,某地官员陪皇上一起品茗,这个皇帝是个“茶王”,坚持要自己泡茶倒茶,也帮随臣及地方陪侍官员倒茶。做人臣的,受不起,圣上每倒一次,都要起身跪地谢主隆恩。皇帝急使眼色,暗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得暴露君臣身份,喝个茶免去跪了起、起了跪之礼,改用以两指代两膝,领情下跪谢恩。
想不到此礼,传至民间便沿袭了下来。然而,双指叩谢只限于饮茶间的礼仪,递饭夹菜并无此俗。
饮茶能涵养修身,但树大有枯枝,芸芸茶客亦难免出些轻佻之人。比如有的茶客见到漂亮的服务员,企图搭讪吃豆腐,面对女服务员问喝什么茶时,便色迷迷地答道:“抱汝(你)”(广东话谐音为普洱茶),这时机灵的服务员不恼不怒、不紧不慢微嗔道:“死先吧。”“死先”为水仙茶的谐音。“以茶还茶”,此位仁兄自然讨个没趣。
注释:
①. 详见清嘉庆《新安县志 • 舆地略 • 物产》。
本文节选自《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有删减。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