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餐饮 餐饮

扫码关注

大鹏濑粉仔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9-20 人已围观

濑粉,是深圳常见的一种民间小食,数百年流传下来,老少皆宜,丰俭随意,吃而不厌,历久不衰。

濑粉,因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有汤有粉,有荤有素,可小食可当饭,加上制作简单方便,所以不管是客家还是广府的原住民,都喜欢自家弄着吃。

濑粉之所以称为“濑”,是一种带动作性的形象说法。“濑”,一指“流动、滴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濑,湍也、漉也。从水,赖声。洛带切。”二指“依附”,近乎“赖着”“附上”之意。于是,濑粉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稠米浆通过有孔眼的容器,“濑”(漏)进汤锅里煮熟着吃;又,或者把粘米粉加面筋和水搓成软粉团(最正宗的做法,是用米饭舂成浆泥,加粘米粉糅合成团),塞进有多个孔眼的容器里,压出一根根粉条掉进汤锅里煮熟吃。

另一种“依附、赖着”的做法:具体是将调适好的稠米浆用勺直接均匀地“濑”(依附)在镬壁周边,像煎饼一样在汤水及不到的镬边煎烤成半生熟的薄片,这种薄粉片客家人称作“濑粄”。当“濑粄”被煎烤得由白色变油黄时,即用镬铲把它铲落到汤里,让它吸收肉菜汤里的鲜味,这样就做成了第一轮“濑粄”。接着还可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濑粄”。看需求量多少而决定“濑”多少轮。粄濑完了,撒些葱花,加上肉丝、鸡蛋丝、花生米和香油调料,就制作成一镬香气扑鼻、美味嫩滑的濑粉片,客家人叫它为“濑镬边”,广府人称为“镬壳”。 


“濑镬边”因濑粄大小不一、厚薄不匀,没“卖相”,故多数为家庭自做自吃。而“濑”成条状的“濑粉”则可以上得“厅堂”,因而市面上的粉粥档及小摊贩都有生产纯手工的“濑粉”售卖。

濑粉,论地方特色、历史悠久和知名程度,当数“大鹏濑粉仔”、公明墟的“陈记濑粉”、沙井“安记烧鹅濑粉”及新安街道上川的“烧骨濑粉”。濑粉味道高下,由汤底决定。历史上,当地人用白稻虾(稻谷含穗孕稻时的稻田虾)、猪骨熬成的浓汤,才是上乘的汤濑粉。

“大鹏濑粉仔”小食的生产技艺和习俗,近年被大鹏新区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大鹏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审批的申遗材料显示,大鹏濑粉仔的形成与大鹏所城不无关系。据清康熙《新安县志》所载,大鹏所城是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扼守粤东海防的重要边塞。在要塞戍边屯田的3000多军士和家属中,除少数将官由朝廷从北方派来之外,大都来自赣南、闽南、粤东和深港一带的南方人,喜食稻米制品。为了出海巡洋和应战时之需,军营随时自制米粉吃食,甚至制作米粉晒干储藏备用。但是通常制作米粉,费时费力,比如需要将大米淘洗、浸泡、磨浆、蒸粉胚、搓粉团、压片、挤丝、复蒸、冷却、晾晒等工序,而数百年前的大鹏千户御所, 地处荒僻,条件有限,磨粉、压片、挤丝等工具非常简陋,加上军士随时要执行任务,常常来不及制作。于是,他们改良工艺,因陋就简,也就是将大米浸泡、沥干后,直接用石臼舂成米粉备用。制作时,取米粉加水调成浆,盛入椰子壳中,在椰壳下面钻几个直径2厘米左右的圆孔,手执椰壳不停地摇晃、抖动,稠粉浆从孔中流出,流到下面铁锅的油汤水中,不消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米粉就做成了。吃时,按不同口味加入肉丝、青菜、油炸花生和盐醋调料,既方便快捷,又美味可口。这种特制的汤米粉,被冠名以“大鹏濑粉仔”。

大鹏濑粉仔流传到了清中期,已经成为大鹏半岛方圆村镇及邻县湾澳渔村闻名的食品。大鹏濑粉仔的“名不虚传”,关键在于它有三点独特之处:一是选择了当地种植的上等晚造好米——“冬米”。冬米比夏天收的稻米水分少,米粒饱满,用这种米做成的米粉口感特别好。二是加工时,把原先简陋的石臼换成了石磨(如果家庭人口少,食濑粉量不多的,改用“陶研钵”把泡好的冬米直接“研”成稠米浆)。 要想米浆做得黏稠,诀窍在于加上饭仔磨粉开浆。所谓饭仔是指煮好放凉的米饭,充当黏合剂的作用,这样再用大鹏山水磨(“研”)出来的米浆更细腻幼滑,煮出来的米粉有筋道,不易断烂。三是煮粉的汤料除了通常选用新鲜土猪肉、鸡肉熬制以外,还用大鹏湾的海产品——海虾、鱼鲜、干贝和海胆一起煮,使濑粉仔特别鲜美地道。还没动筷,便汤香扑鼻,粉条入口,软滑弹牙,爽润甘香。

赖恩爵将军的第5代孙赖继良介绍,赖氏家族在濑粉仔历史的传承和不断改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大鹏所城一共出了17名将军,其中所城赖氏始祖赖吾彪(1709——1765年)一家育出“三代五个将军”,尤以赖恩爵名声最著。赖恩爵,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于大鹏所城,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振威将军。在鸦片战争前夕,他指挥“九龙海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大鹏“濑粉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赖秋兰说,他父亲赖祖湘就是向赖家人学习制作濑粉仔的。她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述,每逢水师巡洋返航或打了胜仗凯旋时,赖恩爵的夫人就在大鹏古城设“将军宴”,亲自下厨制作濑粉仔,慰劳返航而归的全体将士。从此,濑粉仔随着“宴庆功”名声大振,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民间小吃。

至清末民初,大鹏古城不仅打仗凯旋吃濑粉仔,平时,家家户户也制作当餐吃食,尤其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完田节”(又为浴佛日),吃濑粉仔更为隆重,制作丰富和讲究,“四月八,濑粉食得两三钵”成为民谚,一直流传至今。

近年,为方便游客品尝“大鹏濑粉仔”特色小食,古城里和南门外有“粉粿坊”等小食店制作售卖,其中味道最正宗的当数大鹏濑粉仔传承人赖秋兰的濑粉店,她经营近20年的小店,既继承祖传的制作技艺,又不断改良制作方法,生产适应现代人口味的濑粉仔。“秋兰濑粉仔”因纯米浆制作,所以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天。当天做当天卖,口感好、筋道足、味道鲜,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欢迎。

很赞哦! ( )

上一篇:龙岗企炉饼

下一篇:南头荔枝 辨正宗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