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餐饮 餐饮

扫码关注

驻足,民声与民生“声生共振”(南园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福田) 责任编辑:chen 2024-12-30 人已围观

老城区的“初心”生活。 每一个老城区都是有生命的,一条老街、一条老巷,浓缩着一份记忆,潜藏着一种情怀,也蕴藏了南园属于自己的“生长密码”。在这里,诞生了深圳第一家开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内的咖啡店——“初心咖啡”,其他社区紧随其后陆续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初心茶坊”“同心茶吧”,向往来的居民提供着不同的口味、相似的松弛时刻;在这里,茶香与咖啡可兼得,新潮与传统两相宜,实惠与美味共享有,非遗文创、书香脉脉、多彩民族……总有一款“定制服务”滋润着居民日常生活,也使得老街区在“青春化”的路上,交到越来越多新朋友。
 
▲ 南园“初心”系列——初心茶坊

▲ 南园“初心”系列——初心咖啡

老城区的时光在各色乡音与街坊问候中悠然度过,有年轻人在南园穿行“打卡”,带着好奇在钢琴博物馆、声音图书馆等处留下“文艺”纪念。也有年轻的创业者来到这里,在党群服务中心“种植”梦想,运营起茶咖、烘焙、健身等小铺。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样态,南园都打开大门,欣然欢迎。八方来客驻足于此,在古与今的交融、新城与老街的共生中,打开生活的画卷,感受诗意的隽永。

温情脉脉的邻里街坊。 南园自带那份静谧与闲适,还散发着独有的人情味。1985年,当时还是深圳市航运总公司经济师的王小姐,买了一台她朝思暮想的家乡(上海)产的蝴蝶牌锁边机。她从小跟着家里的长辈学会了缝纫,线一纫、手一翻,旧衣添了新时髦,好似“指尖的魔法”,使她热爱着迷。近40年后,“王小姐”成了“王姐”,这台锁边机和一台社区添置的新式缝纫机一起,跟随着退休的她来到了社区的“王姐工作室”里,为周边居民免费提供琐碎细致的缝纫服务。每逢开学前夕,“王姐工作室”总是比往常更热闹一些,孩子们的校标、裤脚、名牌都需要王姐这双巧手来帮忙,大小朋友们簇拥着她,看着灵动的手指牵引针线游走,惊奇又兴奋,“我长大了也来帮您缝衣服”。像这样的“热心群众”在南园还有很多,“红星义剪队”“石榴籽调解队”“融滨睦邻队”……居民最能理解居民需要什么、担心什么,这些由群众自发组成的队伍,为社区的美好生活增添好多“奇思妙想”,在小微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更是屡屡立功。你我他手中接连传递共建共治共享的接力棒,南园“自治管家”队伍联动了各方、扩大了扇面,让这里的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街角更加温柔有爱。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