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陈昳茹:我愿用做慈善的方式回报深圳这块热土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29 人已围观

 

 
办企业是先养活自己,然后让我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被困难家庭触动,走上慈善之路
 
2002年,我在龙岗区成立女企业家协会,我做执行会长,组织龙岗的一些女企业家去助养助学。
 
我拜访了许多困难家庭。其中有一个家庭住在南澳,在田地里面,他的家像茅屋一样。还有一次去平湖,那个家庭里妈妈是环卫工人,独自抚养孩子,住在一间黑乎乎的小屋里。我当时特别有感触,也开始认真观察这个社会。
 
这个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办企业的时候,是先养活自己,后来想,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关心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应该尝试去做。
 
2006年,我遇到姚晓明博士,他是专门医治白内障的医生。姚晓明博士告诉我,好多人都说要捐钱去帮助那些患白内障的人,但却得不到真正实施。我就告诉他,我来帮他。当时我帮他筹了一辆车子,专门去劝人去世后把角膜捐出来,我们还筹款去全国各地帮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做免费治疗。这个活动我们称之为“光明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帮助全国贫困地区2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我还办了许多场音乐会,请钢琴师在深圳音乐厅为自闭症儿童、盲人等一些弱势群体演奏。像盲人、自闭症儿童,他们需要一些感官上的刺激。我记得后来有个记者和我说,他曾参加过一场为盲人举办的音乐会,一辈子都忘不了。对此我感到很欣慰。
 
其实我都忘记自己做了多少公益活动,比如资助很多孩子上学。虽然经常收到向我表达感谢的邮件或短信,可我不会主动跟他们联系。我只希望当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也去回馈社会。很多时候我反而很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帮助他们。
 
2008年汶川地震,我组织发动一些企业家和建筑家去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当时有个村子——汶川县码头乡草河村,本来没多少人知道,因为地震为外界所知,我们就去帮助这个村子重建。重建结束后,在回来的路上,我开始思量,自己花费将近10年的时间多是往外地跑做公益、做慈善,却常常遗漏深圳。自己为何不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做慈善呢?所以从那里回来之后,我就决定扎根深圳做慈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