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陈昳茹:我愿用做慈善的方式回报深圳这块热土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29 人已围观
叁
有些公益是立马见效的,比如白内障手术做完,纱布一揭开,就看得见了。但很多公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教育孩子读书,不是说今天教了一个课文,明天他就能发明创造出什么东西。
严要求创办爱子乐
我在横岗上小学时,家住在街头,街尾有个小小的新华书店。有时放学比较早,妈妈不用我去割草,我就会去那里看书。那时书店不是开放式的,需要售货员拿给我。我天天去,后来都跟他们混熟了。现在想想,正是那段经历改变了我,也让我成为横岗当时极少数考上大学的女孩之一。
因为自己受阅读的影响,觉得阅读很重要,所以我想办一个阅读馆。2010年,我开始筹办爱子乐阅读馆。我自己拿了一笔钱出来,也让身边的朋友捐书,但我不允许随便捐书,要按照我的要求和书单去捐。开始他们觉得我很挑剔,捐书还有要求,后来我告诉她们,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看好书和坏书都对他们有不同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选对的书,他们才慢慢认同了我。
选书很重要,怎么读也很重要。我从公司调了几个员工过来,跟我去北京待了一年。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个教授在做儿童文学的推广,我花了十几万元,让他们把国内出版社能买到且符合要求、适合12岁以下的儿童阅读的书籍全部买来看一遍,然后挑200本出来,研究每一本应该怎么读。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让阅读变得有趣。很多孩子觉得读书压力大,其实当真正知道怎么读的时候,阅读是非常有趣的。我们还会做一些延伸,比如让孩子表演,演绎一本书,让读书这个行为变得更有趣。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叫阅读馆,不叫图书馆。我告诉他们,图书馆可能只是进行一个借阅的行为,阅读馆不是,它是开展阅读活动的一个场所。
这个概念在当时来说还很新鲜。为了开好这个阅读馆,我筹备了一年多,直到2012年才正式开馆。那是深圳第一家阅读馆,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
被阅读改变的孩子们
其实阅读并不只是局限于阅读馆,我们还去不同的社区、学校开展阅读活动。我们会固定派一些员工出去,去阅读资源比较匮乏的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有些懂得阅读的老师也会来我们这里做志愿者。我们现在有3个场地、100多位阅读推广老师,每周末都会来我们这里,教孩子阅读。
阅读馆还能给孩子提供一种阅读的氛围。有一次我在阅读馆看到一堆孩子,才六七岁,坐在地上讨论一本书。我就问他们是同一个班的吗?他们说不是,那是同一个小区的?也不是。最后他们说是来这里才认识的,他们结伴看同一本书,然后形成一个小组讨论,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氛围。
还有一个女孩,她当时读四年级,有个暑假我天天看到她过来。我以为她是深圳的,但她告诉我,她住在潮汕,爸妈在这边打工,只是放暑假才过来和爸妈生活一段时间。她来了几天阅读馆,非常喜欢,就恳求爸妈把她带过来深圳上学。后来开学之后,她真的来了。后来这个小女生慢慢长大,寒暑假还经常来阅读馆做义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她让我感受到,很多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培养,阅读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