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李轶江:带领汉诺医疗成功研制“人工心肺”

作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来源:深圳创业故事3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6-05 人已围观

2023年2月26日,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汉诺医疗”)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其研制的国产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系统获批上市后首例临床应用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标志着我国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正式应用于临床。
 
患者是一位77岁高龄的呼吸衰竭病人,同时患有冠心病、重度肥胖。肺移植手术是该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但手术风险高。在移植专家精湛的医术和国产ECMO的保驾护航下,从ECMO置管开始,病人仅用4个小时就接受了单肺移植,整个手术过程顺利,病人已经安返监护病房。
 
令人惊叹的是,汉诺医疗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李轶江其实是一名临床医生,曾经在欧洲行医10多年,获得德国重症医学医师执照、德国心胸外科医师执照。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是如何走上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道路,又是如何突破技术壁垒,研制出国产ECMO系统的呢?
 
留德学医,立志报国,为祖国的转化医学做贡献
 
2005年,李轶江获得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分子医学博士学位及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开始从事临床医学工作。
 
2012年,李轶江获得德国心胸外科专科医师执照。在德国从事心胸外科工作的10多年中,他长期在移植组工作,在成人与小儿肺移植、心脏移植与辅助循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刀心胸及血管外科手术共计3000余台。他参与主持多项国际领先大型外科临床前瞻科研项目,完成最新一代人工心脏(Thoratec Heart MateIII)在欧洲应用于临床前的CE Mark多中心临床试验。
 
▲2022年10月,李轶江与欧洲最大体外循环中心——雷根斯堡大学医院ECMO中心主任阿洛伊斯·菲利普(Alois Philipp)研讨新产品技术方向
 
医疗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工业、医疗器械、健康保险等多个方面,而德国的医疗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学研医一体化发展的优良传统。德国的医生群体,除了会治病之外,还会参与发明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可以说,德国医学博士培养体系实际上是培养医学科学家,他们既有治病的能力,还能解决临床中的很多科学问题。
 
从2001年至2014年,李轶江在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心胸血管和移植外科工作,他经常参与其导师——国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心胸外科协会主席、德国外科学会主席Dr. Haverich(哈弗里希教授),以及Andre Simon(安德烈·西蒙)教授的一些课题,从事转化医学的研究工作。在德国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让李轶江懂得了自己不仅要掌握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本领,还要通过改良医疗器械造福更多病人。
 
10年前,李轶江在做临床医生的时候发现,ECMO虽然诞生了二三十年,但并不是很好用,不仅体积庞大笨重,而且使用起来非常复杂。从那时起他就希望能把ECMO系统进行改良升级,并在海外做好了相关知识储备,2015年开始从临床研究向转化医学工程问题聚焦。李轶江认为转化医学实际应用是医生的责任之一,作为医生应该去尝试改良和迭代医疗器械,做出更好用的设备。设计出更好的ECMO系统,成为李轶江在转化医学道路上的一个理想追求。
 
作为卫生健康人才受邀回国
 
李轶江是为数不多在德国取得心胸外科行医执照的华人,致力于心血管重症、呼吸循环辅助支持(ECMO)、循环呼吸急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ICU超早期整体康复、移植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与突破。
 
作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负责人,李轶江于2016年受深圳市邀请,回国建设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及中德心脏中心,在该院率先开展ECMO治疗,协助数家医院开展ECMO项目。
 
“ECMO由于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也被称为‘生命支持技术’。长期以来,ECMO多项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及工艺均被欧美国家掌握,全球市场也被迈柯唯、美敦力、理诺珐三大品牌垄断。回国之后,我看到国内的ECMO治疗技术很落后,全国从国外购买的ECMO系统不到500台。在推广ECMO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从国外采购回来的ECMO系统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好用,尤其是耗材的价格贵得惊人,严重影响了ECMO系统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也让很多危重病人没有机会使用上ECMO系统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时,我开始萌生出在国内进行ECMO系统国产化的想法,想研制出更好用、更便宜的ECMO系统,这样就能救治更多的危重病人,因为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守门人’是我的人生追求。”李轶江抱着一种要研制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国产ECMO系统的朴素想法一头扎进创业的大潮,当时他并不知道产业化道路上会充满千难万险。
 
2018年5月,一家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在深圳注册,这就是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9岁的李轶江出任首席科学家,刘洋和李鸣涛是另外两位创始人。
 
创业初期遭遇诸多“拦路虎”
 
“创业初期,您遇到最难的事情是什么?”面对这个提问,李轶江坦率地回答:“最难的并不是具体的某项技术,而是在ECMO系统转化医学的整个链条上,每个环节都会遇到阻塞点。比如,制造工艺上的阻塞点就很多,如何帮助上游供应商突破制造精度的瓶颈。又如,样机做出来了,如何进行检测呢?我们需要购买设备,自己开发检测方法,与专业检测机构一起研究,因为我们的专业精神,汉诺医疗团队被推荐加入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共同参与推进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再如,在融资过程中,很多投资商对汉诺医疗的技术并不理解,认为研发的风险很大,商业机会相对比较少,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标的,早期我们的融资也是处处碰壁。可以说,创业起步的时候,我是未曾想到会遭遇如此多的‘拦路虎’,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反而越挫越勇,一路走了下来。”
 
▲2021年1月汉诺医疗创始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处处都有“绊脚石”,李轶江又是如何扫清的呢?他的做法是首先从思想上就要战胜它,跨越它,坚信最终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找到合适的人才,组成能力互补的优秀创业团队,更是李轶江带领汉诺医疗一路通关、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汉诺医疗一直十分注重人才的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他介绍,汉诺医疗目前的科研核心团队包括拥有多年医疗器械研制经验的技术专家、工程专家和临床应用专家,实现了“仪器研发工程师+体外循环师+心脏医师”的人才闭环。企业核心成员是由在体外循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机械工程、医用高分子材料、精密机械制造、质量管控、法规注册、知识产权管理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组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