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周冀中: “百年雄关”奏响中国海关 改革“先行曲”(三)

作者:周冀中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14 人已围观

牵头定名“罗湖海关”,引领技术革新走在世界前列

我所在的罗湖海关,属于九龙海关下属分关。1986年之前,罗湖海关还叫作旅检处,我时任副处长,当时领导交给我一个“特殊”任务,让我去调查旅检处改名为什么海关比较好。为此,我牵头成立了一个小组去调研,主要是查一下香港那边是否有重复的关名。当时深港交界处都称罗湖,如果香港方面叫罗湖海关,那么深圳这边命名就是个问题。后来得知香港那边叫作罗湖管制站,为保险起见,我还特意留了照片,回来之后立马打报告,将“罗湖海关”的名字呈报给了海关总署,马上就被批准了。

1987年1月20日,这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罗湖海关正式挂牌成立,我是首任副关长之一,分管外宾、华侨、技术、查私以及货管五大项。就这样,我从一名罗湖海关基层关员不断成长,不断进步,1993年担任九龙海关副关长,并曾担任罗湖口岸“春节大忙”总指挥,前前后后在口岸度过了31个除夕夜。

“红绿通道”虽然解决了旅检的效率问题,但罗湖区除罗湖口岸有大量通关旅客外,文锦渡口岸满载货物集装箱的货柜车通关量也巨大。一辆辆货柜车,可以从香港的上水堵到深圳罗湖的罗芳村,平均每天入境深圳大约2万辆车,加上车与车相间的隔距,起码有100多公里车龙。因海关总署要求对货车查验率必须5%以上,2万辆货车就得有1000辆必须接受开箱检查。

货车查验更加繁重艰巨。因为车里货物太多,关员需要一件件核实,一般需要2小时,最多时甚至需要4小时,深圳夏天室外体感温度达到40摄氏度时,货车里面温度最高能达到70摄氏度,非常折磨人。因此,科技助力通关势在必行。

1993年4月,我开始接管九龙海关科技工作,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负责引入用于检查大型集装箱的H915设备工程。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只有英、法、德3个国家开展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的研发,且均为样机阶段,无可借鉴,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消化资料的基础上,搞土建、安装、调试,搞人力培训,我平均每三天开一次现场会,带着土建、技术两个小组具体落实,不停地与外国工程人员、口岸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经过一系列刻苦攻关,H915于1994年投入使用。

H915设备工程的成功引进,结束了以往中国海关手工查货的历史,成为海关监管工作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但那时紧接着又遇到另一个问题。一台H915一天通关量为120辆货车,深圳一天最多时要进3万辆车,因此还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助力。1995年,我们就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子车牌自动识别工程,即车辆在通关时保持60公里/ 小时的速度,即可实现10秒内完成查验。当欧洲海关来访学习交流时,他们都纷纷赞叹:“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谋划,没想到深圳罗湖海关已经如此熟练应用了!”我们再次走到了世界海关的前列。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