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扫码关注

九龙海关启用全球首个自动核放系统

作者:周冀中、深圳海关学会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08 人已围观

1996年3月,九龙海关利用有源电子标签制成电子车牌,开发出通道自动核放系统,首先在沙头角海关试验,同年6月开始在皇岗海关4条进出口通道上使用,可谓全国第一家乃至全球首个自动核放系统。
 
1998年4月29日,海关总署对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进行验收。参加会议的有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古可教授以及市科技局、口岸办总署科技司有关负责人。通过文件评审和实地考察,专家们达成一致意见:“该系统属中国海关系统首创,外国无先例,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该系统运行2年后,2000年5月11日,合作方四川现代公司组织项目省级鉴定会,以李乐民院士为首的9名委员一致认为:“该系统国内首创,国外未见,是应用于海关领域的成功范例。”
 
1968年,我来到深圳,一直在海关工作,见证了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特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应有贡献。1993年,我从九龙海关办公室主任升任副关长,分管科技工作,主持九龙海关建设电子车牌自动核放系统。
 
改革开放初期,文锦渡口岸承担着主要的汽车运输任务,那时,每天只有几百辆进出境汽车。管理这些车辆,是一大难题:每天上午,关员们手拿着纸和笔,快速记录入境汽车的车牌资料,下午则到出境核销回港的汽车,东翻西翻,手忙脚乱,还容易出错。然而,不少汽车并非当天出境,所以每天遗留一些车牌资料,要等明天、后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来核对。由于不能及时准确核销,助长了一些司机私自倒卖自驾车辆的现象。这是第一代车管办法的真实情况。
 
怎么办?只有改革找出路。九龙海关技术处和文锦渡海关合作,建设一个用微机群处理资料的平台。关员们利用计算机对汽车资料进行管理,为第二代车管系统。第二代系统比原来纯手工方便快捷,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关员要核对司机身份,又要在司机手册和载货清单上签字盖章,还要输入汽车资料,眼花缭乱,一刻不停。有人计算过,一个关员作业频繁盖章,加上噪声、废气、拥挤,弄得头昏脑涨、浑身无力、疲惫不堪。车辆管理是加强了,可关员们受不了了。
 
怎么办?只能进一步改革,既要管住车辆,又要减轻关员的劳动强度。技术处和文锦渡海关再次研发第三代车管系统,设立司机磁卡。预先输好车辆资料,只要司机将磁卡插入专用设备里,资料就被记录下来,关员只负责签字盖章,不用敲击键盘输入汽车资料。关员劳动强度相对减轻,管理也严格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文锦渡口岸车辆从几百辆猛增到1.5万辆,道路堵塞,交通拥挤,于是催生了皇岗口岸的开放。但车辆增至3万辆,还是不能尽快疏通。不少香港司机按喇叭表示不满,口岸周边居民为长时间鸣笛投诉不满。北京、香港方面不断电话询问。面临香港一九九七回归的重大时刻,口岸严重堵塞,而且天天如此,海关形象大受伤害。三天两头有司机罢驶,弄得深圳和香港临近口岸地区交通瘫痪,真是头都大了。
 
面对一片责难声,我冷静思考,研究对策,下决心彻底解决口岸堵塞这一难题。在重点解决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建设的同时,广泛收集信息,不断筛选,最终确定电子车牌自动识别这一科技前沿项目。
 
1995年,就电子车牌这个项目立项和经费问题,我多次去海关总署汇报,和各个司局沟通:到监管司谈严密货物和车辆监管问题;到关税司谈打击“飞料”(海关术语。指串用或倒卖保税进口置于海关监管之下的商品),保证税收问题;到统计司谈确保统计数据完整准确问题;到调查局谈打击走私,严密布控查核问题;到人教司谈保护爱护干部,防止内外勾结问题;到政工办谈树立海关良好形象问题……得到了许多领导理解支持。科技司、财务司同意试点,但形势变化,银根紧缩,大型项目暂不能立项拨款,强调对外行政收费很难获批,一定要有省物价局批文,等等。年底,终于获得总署同意立项批文,但只借款1000万元,完成项目后归还。真是悲喜交加、感慨万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我痛下决心,准备全身心投入高科技项目建设时,一个自称来自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公室的人,向我们推荐产品,但因达不到技术指标,故淘汰未用。他恼羞成怒,打着“革命”的旗号,向李岚清副总理、海关总署投匿名信,告我收受贿赂,非严办不可。我听说后苦笑着说:“总有这样的人干扰我们的事业,我一没拿钞票,二没收礼物,三不参加宴请,为了彻底避嫌,我用自己的饭卡在海关食堂请合作方吃饭。放心,我经得起任何审查!”
 
强烈的责任心促使我和合作方四川现代科技公司徐基仁总经理一再研究,无论如何要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们破釜沉舟,由合作方自带资金1900万元,建设海关项目。我则在海关立下军令状“干好了是关党组的成绩,干不好,我引咎辞职当科长,实在不好安排,我去当关务监督(相当于主任科员)”。当时的感觉已不是壮士断腕,而是关乎身家性命的背水一战!既然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项目起点高,难度大,就一定要通盘考虑,先易后难,整体推进。
 
既然一定要让科技再次为海关工作突显优越性,那么何为突破口呢?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选定可读写的自动识别卡,我把它称为“电子车牌”。没想到,“电子车牌”这个命名成了我的发明。我们在汽车驾驶室挡风玻璃内侧安装一块电子车牌,在通道安装发射和接收微波的服务器,当车辆以8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通道,服务器处理识别卡的资料核实无误后,抬杆放行。这个东西说是挺简单,实际上建设起来很麻烦,防雷、防微波干扰、防电线影响数据完整、防微波过长误读旁边通道车辆的数据、防人为破坏,等等,得一一解决,可真是不容易。第四代车管系统终于完成了,紧接着就要实施我们的计划:
 
第一步,选择突破口,重车空车分道,抢占科技新滩头。重车空车比例为7∶3。空车急于去外地拉货出境,但在口岸停止不前,司机大为心急。把这部分先分出来,设自动识别空车道。一辆空车在通道,只有2-3秒即可通过,一下子减轻口岸压力,再未出现司机罢驶事件。
 
第二步,分流重车,设转关重车道,纵深发展,扩大战果。重车比较复杂,涉及货物报关检疫征税等。我决心把到惠阳、惠东的重车转关分流,到目的地再办理相关报关等手续。先做试点,为以后出本关区分流做准备。
 
第三步,境内外预录入,做好通关准备,为更大战役积蓄力量。原来都是手工填写报关单资料,费时费力,影响通关速度。我们取消香港司机手册和书面清单,实现网上电子数据申报。过关时,自动识别,数据对碰,符合的给予通过,有问题的,把车开到另一地区查验处理。
 
第四步,全面自动识别核放,占领科技管理制高点。当欧盟海关组织派员来考察交流后,其培训部主任蒂曼先生颇为感慨地对我说:“这种设备我们比较了解,叫无线射频识别(RFID)。十多年前我们就研究把这套设备安装在欧洲口岸上,进行科技管理。但研究来研究去,最终没能实现。没想到在中国,在深圳,你们已经成功应用在口岸车辆管理上。深圳海关又一次走在世界的前面。两年前我曾来深圳海关参观H915,心里想这次来可能没什么让我看了,真没想到,让我看到世界海关第一个使用自动识别的实例,你们真了不起!”
 
第五步,实施司机、车辆双卡,完善车管系统。在口岸注册的香港车辆有4万辆,正副司机备案8万人,曾经出现过盗用他人车辆进行走私,责任不清的案例,也就是老话“黑狗偷吃,白狗当灾”。我再次与合作方攻克难关,建立自动识别司机卡,并与车牌捆绑在一起,使得人、车、货三位一体,紧密关联。这样,维护了口岸秩序,减少了犯罪记录。
 
第六步,客车纳入自动识别管理。以前的工作重点是货运车辆。随后,将自动识别推广到进出境客运车辆,包括大巴、中巴、私家车和公务车,最后将驻港部队军车也安装电子车牌,至今运作正常。
 
由于自动识别的成功使用,公路口岸不堵塞了,关员从通道撤离,司机个个称赞,口岸一派新景象。香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关注,特地来现场参观,我陪同参观。他们亲自在通道看手表,果真是从原来的5分钟变成现在的2-3秒钟,赢得一片赞扬声。
 
1997年九龙海关更名为深圳海关。10月24日,我穿便服到文锦渡进口空车道。一名女关员值班,她不认识我,以为是公司维护电子车牌的。看空车迅速通关,我主动询问女关员,这套设备怎么样?她说:“那么多改革,就这个好!早就该这样了。”我不认识她,但知道这是基层尤其是通道关员的心声。
 
深圳海关进一步扩大战果,277条通道全部安装了自动识别设备,于2003年实现全面的自动核放监管工作,并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RFID项目已列入物联网概念,虽然从1995年至今没有替代产品,但仍须更新换代、提升功效。2009年,海关总署决定把“智能卡口”(即自动核放)列入第二期“金关工程”,赋予它新的活力和生命。
 
口述者:周冀中,原九龙海关副关长,现深圳海关学会会长
整理者:深圳海关学会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