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蚝二村首开全国“一张白纸选村官”先河
作者:方苞、麦炳佳、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12-20 人已围观
1993 年 10 月 21 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蚝二村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现场,当镇工作组按照以往的规矩把新一届村干部候选人名单分发给代表们画圈时,党员村民站起来大声反对。最后,沙井镇党委决定:将发下去的候选人名单收回;由村民自主协商,推选候选人;镇党委对村民推选的候选人政审后,交村民选举。当时毅然起身的村民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一场“反抗”,开创了中国农村“一张白纸选村官”、实行村民自治的先河。
用一张白纸直选村干部这项被誉为“全国之最”的举措,在一个小村庄诞生了。从这年起,沙井镇 26 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全部实行村民直选。沙井镇的这种做法受到时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余庆的认可:“这是一个有胆识的创新。”深圳市适时推广沙井镇的做法,全市 214 个村都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1993 年以后,深圳市开展了镇级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试点工作。随后,在更广的层面上推行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居务公开,深圳市的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曾任宝安县委书记的方苞回忆: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深圳市率先实行农村政制改革后,沙井镇设立了 26 个村民委员会,即常住人口约 1000 人的自然村单独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村干部,最关键的是要真正体现民意。沙井镇过去的做法是,由上一届村支委提出“两委”候选人名单,报镇党委考查审核后,交给党员和村民画圈选举。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官意”的成分。
时任沙井镇党委书记麦炳佳回忆道: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1993 年村干部换届选举时,这种做法遭到党员和群众的公开质疑与强烈反对。蚝二村的十几名党员公开质问镇党委:“次次都是由你们确定了候选人让我们举手,你们做好了‘茶粿’(广东地方小吃)叫我们吃,我们选不选都无所谓。”蚝一、沙头、大王山、衙边等几个村的群众也反映强烈,纷纷提出要吃自己做的“茶粿”。农民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心里头都明白得很:要让全村脱贫致富,一定得选出村民们信得过的好人、能人来掌权。
面对这一新情况,沙井镇领导班子都感到意外。是继续沿用老办法,还是顺应民意?班子讨论时有三种态度,赞成顺应民意并改革选举办法的、坚持原来办法的和不表态的各占 1/3。当时主要的思想顾虑是,怕村民素质低、民主法制意识差;怕选举中出现封建宗族因素干扰;怕一些有能力、成绩大,但缺点也比较突出,容易得罪人的村干部选不上,而让一些办不了事、当不好家、封建宗族意识严重的老好人当选。由于意见不统一,镇党委决定先对原有的村干部进行民意测验,结果是 92% 的干部被评为好的和较好的。这说明绝大多数村干部是有群众基础的。镇党委把他们确定为下一届候选人时,群众的思想抵触那么大,实际上是气不顺,是对候选人由村支委提名、镇党委审定的做法不满意,说明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了。
镇领导班子联系实际学习《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大家认识到,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在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该相信群众。于是,镇领导决定改革村干部候选人提名的程序和办法,让选举能够真正体现民意。
沙井镇民主选举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召开村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由镇工作组讲解《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内容,开展民主和法制教育。再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作上届工作报告,代表分组审议,并对两套班子的德、能、勤、绩进行评议。然后,分别召开村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青年、妇女代表大会,镇工作组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在白纸上填写自己要推荐的“两委”候选人。镇工作组当场点票公布,按得票次序,提出比应选人数多出 25% 的候选人推荐名单,报镇党委审核。镇党委按德才条件和得票多少,从中确定差额 15% 的正式候选人。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最后,依法连选连任的 138 人,占 88%,与选举前的评议基本一致;因年龄大退下来的 9 人,占 6%;落选的 8 人,占 5%。
改革村干部候选人提名的程序和方法,既充分体现了民意,符合法律规定,又与镇党委的意图相吻合,两次村干部换届选举都实现了村民、干部、镇党委三满意。新当选的村干部深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上级的信任,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威信,后来经过两次换届选举都连选连任。
这些村干部当选后继续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都比较快。1997 年,全村总收入比 1992 年增长近两倍,人均年收入达 11100 元,比 1992 年增加 7385 元。万丰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有些村干部能力强,贡献大,成绩显著,但又有骄傲情绪,主观武断,投资有失误,群众意见大。换届时,这些村干部在镇党委领导同志的帮助下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取得村民谅解,原来准备不投他们票的村民改变了主意,他们仍获全票当选。当选后,他们努力改正缺点、错误,作重大决策时充分尊重民意,干群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大王山村原领导班子思想守旧,缺乏开拓精神,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发展机遇。1993 年的选举中,6 名村干部有4 人(含村支书和村主任)落选。24 岁的高中毕业生陈耀芬被村民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村主任,他和新当选的其他村干部一道,努力开拓新局面,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发展经济。1996 年与 1993 年相比,大王山村的总收入从 163 万元上升到 1038 万元,人均年收入从 700 元上升到 5576 元。1996 年换届选举时,陈耀芬被党员推荐选举为村支书。沙四村主任陈某在 1993 年当选后,工作消极,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村民意见大,纷纷要求罢免他的职务。镇党委支持村民的要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罢免了陈某的职务。
宝安区沙井镇从 1993 年开始的“一张白纸选村官”,比《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规定的提前了 6 年。沙井镇采取的做法是,18 岁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人手一张白纸,由个人填写上他认可的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委员;再将得票最高的前 10 名上报镇党委研究后,选出 6 个人做候选人交与群众投票确定。
这样一来,群众自己选出认可的村干部,上下一条心,积极性明显高涨。
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毁掉一个干部很容易。因此,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由制度来管人。很快,沙井镇还实行了财务公开透明,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一张白纸选村官”将村干部的提名权全部交给选民,由选民推荐产生,真正体现了尊重民意的民主理念。沙井镇在民主选举上取得突破,为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路,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再度彰显。正如 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口述者:方苞,曾任宝安县委书记;麦炳佳,时任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党委书记
整理者: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
用一张白纸直选村干部这项被誉为“全国之最”的举措,在一个小村庄诞生了。从这年起,沙井镇 26 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全部实行村民直选。沙井镇的这种做法受到时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余庆的认可:“这是一个有胆识的创新。”深圳市适时推广沙井镇的做法,全市 214 个村都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1993 年以后,深圳市开展了镇级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试点工作。随后,在更广的层面上推行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居务公开,深圳市的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曾任宝安县委书记的方苞回忆: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深圳市率先实行农村政制改革后,沙井镇设立了 26 个村民委员会,即常住人口约 1000 人的自然村单独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村干部,最关键的是要真正体现民意。沙井镇过去的做法是,由上一届村支委提出“两委”候选人名单,报镇党委考查审核后,交给党员和村民画圈选举。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官意”的成分。
时任沙井镇党委书记麦炳佳回忆道: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1993 年村干部换届选举时,这种做法遭到党员和群众的公开质疑与强烈反对。蚝二村的十几名党员公开质问镇党委:“次次都是由你们确定了候选人让我们举手,你们做好了‘茶粿’(广东地方小吃)叫我们吃,我们选不选都无所谓。”蚝一、沙头、大王山、衙边等几个村的群众也反映强烈,纷纷提出要吃自己做的“茶粿”。农民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心里头都明白得很:要让全村脱贫致富,一定得选出村民们信得过的好人、能人来掌权。
面对这一新情况,沙井镇领导班子都感到意外。是继续沿用老办法,还是顺应民意?班子讨论时有三种态度,赞成顺应民意并改革选举办法的、坚持原来办法的和不表态的各占 1/3。当时主要的思想顾虑是,怕村民素质低、民主法制意识差;怕选举中出现封建宗族因素干扰;怕一些有能力、成绩大,但缺点也比较突出,容易得罪人的村干部选不上,而让一些办不了事、当不好家、封建宗族意识严重的老好人当选。由于意见不统一,镇党委决定先对原有的村干部进行民意测验,结果是 92% 的干部被评为好的和较好的。这说明绝大多数村干部是有群众基础的。镇党委把他们确定为下一届候选人时,群众的思想抵触那么大,实际上是气不顺,是对候选人由村支委提名、镇党委审定的做法不满意,说明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了。
镇领导班子联系实际学习《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大家认识到,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在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该相信群众。于是,镇领导决定改革村干部候选人提名的程序和办法,让选举能够真正体现民意。
沙井镇民主选举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召开村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由镇工作组讲解《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内容,开展民主和法制教育。再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作上届工作报告,代表分组审议,并对两套班子的德、能、勤、绩进行评议。然后,分别召开村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青年、妇女代表大会,镇工作组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在白纸上填写自己要推荐的“两委”候选人。镇工作组当场点票公布,按得票次序,提出比应选人数多出 25% 的候选人推荐名单,报镇党委审核。镇党委按德才条件和得票多少,从中确定差额 15% 的正式候选人。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最后,依法连选连任的 138 人,占 88%,与选举前的评议基本一致;因年龄大退下来的 9 人,占 6%;落选的 8 人,占 5%。
改革村干部候选人提名的程序和方法,既充分体现了民意,符合法律规定,又与镇党委的意图相吻合,两次村干部换届选举都实现了村民、干部、镇党委三满意。新当选的村干部深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上级的信任,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威信,后来经过两次换届选举都连选连任。
这些村干部当选后继续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都比较快。1997 年,全村总收入比 1992 年增长近两倍,人均年收入达 11100 元,比 1992 年增加 7385 元。万丰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有些村干部能力强,贡献大,成绩显著,但又有骄傲情绪,主观武断,投资有失误,群众意见大。换届时,这些村干部在镇党委领导同志的帮助下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取得村民谅解,原来准备不投他们票的村民改变了主意,他们仍获全票当选。当选后,他们努力改正缺点、错误,作重大决策时充分尊重民意,干群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大王山村原领导班子思想守旧,缺乏开拓精神,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发展机遇。1993 年的选举中,6 名村干部有4 人(含村支书和村主任)落选。24 岁的高中毕业生陈耀芬被村民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村主任,他和新当选的其他村干部一道,努力开拓新局面,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发展经济。1996 年与 1993 年相比,大王山村的总收入从 163 万元上升到 1038 万元,人均年收入从 700 元上升到 5576 元。1996 年换届选举时,陈耀芬被党员推荐选举为村支书。沙四村主任陈某在 1993 年当选后,工作消极,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村民意见大,纷纷要求罢免他的职务。镇党委支持村民的要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罢免了陈某的职务。
宝安区沙井镇从 1993 年开始的“一张白纸选村官”,比《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规定的提前了 6 年。沙井镇采取的做法是,18 岁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人手一张白纸,由个人填写上他认可的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委员;再将得票最高的前 10 名上报镇党委研究后,选出 6 个人做候选人交与群众投票确定。
这样一来,群众自己选出认可的村干部,上下一条心,积极性明显高涨。
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毁掉一个干部很容易。因此,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由制度来管人。很快,沙井镇还实行了财务公开透明,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一张白纸选村官”将村干部的提名权全部交给选民,由选民推荐产生,真正体现了尊重民意的民主理念。沙井镇在民主选举上取得突破,为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路,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再度彰显。正如 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口述者:方苞,曾任宝安县委书记;麦炳佳,时任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党委书记
整理者: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