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扫码关注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筑起“南国第一门”

作者:唐龙根、何泳、杨丽萍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16 人已围观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矗立在深圳河边,对面就是香港,被称为“南国第一门”,是中国人流量最大的陆路出入境口岸。为了扩大通关能力而修建起来的联检大楼,20多年来见证了罗湖口岸的发展,现在平均每天有24万人次通过它来往于深港两地,口岸的通关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罗湖口岸是我国目前旅客出入境的主要口岸之一。深圳罗湖口岸联检大楼上盖工程于1984年3月初全面动工,被列为特区建设的重要项目。国家、省、市领导对联检大楼工程十分重视,时任国务委员谷牧来深圳视察时,曾到联检大楼工地现场考察,并提出了一年建成联检大楼的要求。大楼建成后,旅客年通关能力由原来的一年700万人次增至约2000万人次。
 

▲罗湖口岸入境验证大厅人潮涌涌
 

▲罗湖口岸前等候出境返香港的客流
 
我是当年中建三局二公司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工程队的队长。当时罗湖口岸联检大楼被称为“南国第一门”,公司很多员工冲着这个都想来,争相报名,结果报名的人多,真正能来的人少。我感觉特别幸运,被选上了,参与了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1984年2月20日,我从武汉来到深圳。一到深圳,我就立即跑到工地上去看,那时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基础工程已经完成了。旧的罗湖口岸楼已经拆了一部分,是非常简陋的平房。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的罗湖桥,就是一座铁路桥,中间是铁路,通过的火车运的多是生活物资;铁路两边就是人行道,香港和深圳的居民每天在人行道上来来往往;桥的两头站着中国和英国的军人,香港那边站岗的都是来自尼泊尔的英国雇佣兵,头上包着白色的头巾,很显眼。当时我们住的房子也很有意思,就在边界线的铁丝网边上,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铁丝网,所以那时公司还有一项特别工作,就是防止工人偷渡,经常开会提醒大家。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有一个“小内幕”,当时对外都说承建这项工程的是中国建筑总公司三局第一工程公司,其实真正承建的是中国建筑总公司三局第二工程公司。当时因为二公司还没有进入特区市场,而一公司正在承建著名的国贸大厦,所以二公司就以一公司三工地的名义进入,那时的公章都是这么刻的,但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就“正名”了,因为我们干得很漂亮。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高十层,总建筑面积为62000多平方米,大楼一至三层为边检、海关等单位的横列式布局检查场地,可同时检查放行几十路的出入境旅客,通关能力将由原来的一年700万人次提高到约2000万人次。按合同规定,联检大楼的上盖工程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和内外装修,施工期为158个工作日。这个工期相当紧张,如果按正常工期,至少要3年时间。为了赶工期,我们几乎天天都是“三班倒”,工人累了就在工地上睡一会,醒来接着干。我作为技术干部,因为经常要看图纸,记忆中自己都是趴在桌上睡觉,床没用过几次,我和工人们的被子全都长霉了。
 
有一个场景我印象深刻,让我很感动。大概是1984年的六七月份,工程进入了装修阶段。100多位装修工人坐火车刚到深圳,把行李往火车站广场上一堆,歇都没歇,拿着自带的抹刀、灰盆就上工地了,三天三夜没下火线。正是工人们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工程进展得很快,来视察的领导都非常满意,公司也就适时提出“正名”要求。大概也是在六七月份,中国建筑总公司三局第二工程公司成立,正式打进了特区市场。以前在内地就听过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在建联检大楼拼命赶工期的过程中,我对这句口号有了切身体会,终生难忘。
 
联检大楼是个合资工程,由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甲方)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乙方)合作兴建。因为有港方的参与,当时联检大楼从设计到施工用的都是英国的国际通用标准,无论是施工规范、材料选用和工程验收都比内地的标准高很多,一个字就是“严”。比如,钢筋的除锈问题,当时内地的工程钢筋都不除锈,但按照英国的标准,钢筋必须除锈,所以联检大楼的每一条钢筋都经过了除锈处理,质量相当不错。为了适应这么高的标准,我们当时采用了“挂牌施工”责任制。在做的活上挂个牌,用块木板写上施工人员的名字,有什么问题就要承担责任,责任非常明确。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三检”,自检、复检和交接检。交接检主要由香港监理人员来检查,他们真的是一丝不苟,达不到标准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出境验证大厅的情形
 
在建联检大楼时,我当过三个专业工程队的队长,一开始是钢筋工程队,接着是混凝土工程队,第三个是装修工程队。最难忘的就是当装修工程队队长,带领工人们给大楼铺琉璃瓦。联检大楼是个仿古建筑,屋顶铺的是金光灿灿的黄色琉璃瓦。说老实话,楼是建过不少,但建这样的仿古建筑还是第一回。
 
琉璃瓦是铺在斜的混凝土屋面上,整个面积有五六千平方米,这真是个细致活。我们先弹线、注筋,然后就一条一条地往上面挂铜丝。挂好铜丝后,我们就一片一片往铜丝上串琉璃瓦,固定好瓦的位置后,因为都是斜斜的,瓦与屋面之间有空隙,我们就往空隙里灌浆,将琉璃瓦与屋面粘接起来。铺好后,工人们还拿着布一片一片地把瓦擦得干干净净,金光闪闪。
 
1985年6月,联检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来,为了加强口岸管理,进一步方便旅客出入境及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国家决定收购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并授权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派出代表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进行谈判。也是这一年的11月23日,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联检大楼被国家成功收购。
 
罗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也是我国最早实行联检的口岸。罗湖口岸联检大楼从一开始就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它联结着深圳和香港,成为中国人流量最大的陆路出入境口岸。
 
口述者:唐龙根,时任中建三局二公司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工程队队长,现任中建三局二公司项目经理
整理者:何泳、杨丽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