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体改综合 体改综合
前海改革创新概述之前海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
作者:乐证、陈文、马忠新 来源: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前海创新试验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1 人已围观
(二)前海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概况
不断改善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实施方案》贸易便利化设定的目标和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即拓展贸易类型,强化和延伸国际贸易功能,培育新型贸易业态,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完善税收政策。截至2017年4月自贸区成立两年时,贸易便利化改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完全达标的有30项,占比为94%;基本达标的有2项,占比为6%。
一是全国首创多,归纳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涵盖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检验监管、认证监管、通关管理等检验检疫主要业务,同时兼顾跨境电商监管和平行进口汽车等新兴业态,取得了良好的政策实施效果。例如,深圳检验检疫局归纳的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模式等16项措施是全国检验检疫系统首创,其中4项(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模式、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模式、建立进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便利化通关模式、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流程监管及时长测算)已先行先试成熟,将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推广。
二是制度创新侧重流程简化和降本增效,企业受惠多。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贸易便利与实惠。例如,建立入境维修“1+2+3”监管模式,实现产品返修周期由原来的返回区外2周缩短至区内维修1—2天,维修产品进口金额从2007年的约6000万美元发展到2016年的1.7亿美元,并成功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入境检测维修示范区在福田保税区挂牌;粮食进口“一三三”监管模式实现初审、靠泊、准卸三个“零等待”,以及备案“全下放”、预通关“全覆盖”、绿色通道“全流程”,据测算,可以为原粮仓储企业的主营收入提升10%,该模式也为深圳创建进口大宗粮食贸易平台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前海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亮点集成
1. 深圳口岸进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前海与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海关、香港物品编码协会、中检集团(CCIC)海外公司以及相关企业不断尝试,结合智能科学技术,运用风险分析原理,探索出“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
(1)创新做法
一是建立全程溯源平台。与中检集团联合研发了进口商品全程溯源系统及溯源信息防伪电子标签,借助溯源防伪电子标签作为信息搜集的载体,由中检集团溯源中心实时采集并录入海外监管信息、口岸查验信息和消费者反馈信息。消费者可依托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对葡萄酒等进口食品防伪电子标签进行编码录入或二维码扫描查询,轻松获取从产地到零售终端所有过程的信息及状态,并根据各环节的关联信息判断进口商品的真伪,从而实现进口商品全程溯源。
二是创新四个核心监管内容。首先是全程溯源监管,借助中检集团在全球布局的优势,与中检集团海外公司合作,挖掘监管链条前端的信息,着重把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需要的关键信息以及广大消费者关注的信息挖掘完整和准确。其次是口岸快放、事后监管。进口商可预先申报,货物到港后,查验人员可凭借溯源防伪标签号码查询整批货物的检验信息,即核即放,不在口岸现场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样、送实验室检测,而是采取随机抽查模式进行事后监管。再次是智能跟踪监管。利用二维码、气泡防伪技术、纤维防伪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采集从源头到货架的全过程信息,任何人员可随时查询。最后是多方共治监管。建立追溯体系,开创了企业参与、政府监督、公众参与、三方认证机构监管等社会四方质量共治局面。
(2)创新成效
一是实现了快速通关。既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口岸通关速度,减少了货物因滞港可能产生的费用。
二是增强了消费信心。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商品检验监管信息,大大提振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使用该模式的进口商品质量监测合格率100%,相关产品举报投诉为零。
2. 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流程时长监控模式
口岸通关时长是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口岸通关效率的重要指标。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前海密切合作,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促进外贸便利化,创新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通关时长持续缩短,不断增强深圳口岸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与虹吸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运用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首字母组合]质量管理理念,科学设定目标、加强政策落实、持续监测评估,不断优化改进,从制度上、手段上、模式上和激励上创新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1)创新做法
一是制度上创新,率先制定流程管理办法。通过对出入境货物受理报检、施检、实验室检测、卫生检疫处理、签证归档等全过程客观耗时的反复调研,提炼流程关键点和时长测算指标,率先制定了《深圳地区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管理办法》,明确各业务部门协调管理、优化执行、监督调查职责,推行信息公开,对外公布各类货物检验检疫流程时限,为深圳口岸检验检疫流程管理奠定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基础。
二是手段上创新,率先研发流程时长监测信息化系统。深圳口岸每年检验检疫货物以百万批计,信息化是建立流程时长监控体系的必要手段。首创并自主开发了“检验检疫流程监控与放行时长管理系统”,综合提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证单流转系统等多渠道流程数据,对深圳口岸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全样本、全流程进行严密监测,为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模式改革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在任何节点发生停滞时都会触发预警,提示相关业务部门及时处置。
三是模式上创新,深度优化检验检疫流程。高度重视机制模式改革创新,扩大质量、标准、制度、服务、安全的有效供给,构建起智慧口岸框架,实现了让口岸更智慧,让通关更快速,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如在各分支机构推行无纸化报检、无纸化通关、区港一体化;对出入境生物制品由原来的“逐批检疫审批核销”改为“一次审批,多次核销”;对经特殊监管区入境货物,实施入区前置检验、出区逐批核销;对入境3C产品实施“界定前移、监管分类、查验抽批”的监管新模式;设立绿色通道全力提升易腐烂变质货物如水生动物、水果的通关时效。
四是激励上创新,率先将通关效率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定期流程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查摆各部门工作薄弱流程环节,对各类货物主管部门、实验室检测部门、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分别制定符合实际的通关效率提速指标,并及时通报阶段性考核结果,以目标为导向,将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对没有完成指标的单位在年度考核时予以扣分,增强了各单位对降低通关时长的紧迫感,有效激励目标达成。
(2)创新成效
一是深圳口岸检验检疫通关效率逐年提升。据测算,深圳口岸出入境货物通关放行平均时长约为0.49天,2014年为0.61天,2013年为0.89天,2012年为1.08天,平均放行时长三年累计提速53.77%。据初步估计,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时长压缩近200万小时,外贸企业因此措施节约大量仓储、运输成本。
二是大宗重点敏感货物检验检疫通关环境优良。深圳口岸是进出口大宗重点敏感货物的重要口岸,进口红酒、粮谷、水果、婴幼儿奶粉、冻肉等,出口水果、家具等关系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货物业务量在全国口岸均居前列,监测数据显示,以上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时长在全国主要沿海口岸均为最短。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