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

扫码关注

深圳第一座高层建筑:全国建设工程公开招标“第一楼”

作者:陈荣光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11 人已围观

省里基建部门一位负责人陪同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张百发来到深圳特区检查工作。在一次梁湘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张百发汇报特区基建工作会议上,这位负责人对特区基建工作提出了8条意见,他说:“特区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只能用于外而不能用于内,现在全省基建设计施工队伍有许多人在窝工,深圳特区的基本建设应该依靠本省的队伍来干。不能将所有工程都拿去公开招标,不能搞一刀切!”说到这儿,他异常激动,声调陡高:“我主张一律不准香港澳门公司来深圳承担设计施工任务,这是主权问题……”
 
又来一个主权问题!梁湘实在忍无可忍了,他站起来说:“竞争促改革,竞争促进步。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反正谁省钱、谁省时、谁质优就让谁干。特区要率先改革,就得要请省外的基建队伍进来参与投标,就得请港澳的建筑公司进入特区投标。什么叫国家主权?大家都清楚,请别拿大帽子吓人!”梁湘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反驳了这位同志的错误主张。
 
一直冷静地倾听着双方意见的张百发,这时不得不发话了:“基建行业要搞活,农商要分家,深圳的做法是个试验。省内能解决当然省内来;省内解决不了的也应欢迎省外的队伍来。”在特区改革举步维艰的日子里,张百发的话可算得上“一言九鼎”了,这是对特区事业的热心支持啊!
 
然而这场“主权问题”的争论还未结束,特区建设者们顶着风风雨雨,踩着泥泞坎坷的道路,艰难地向前走着。一冶公司在施工初期,仍沿袭着老一套分配任务的办法,工程进展不尽如人意。
 
是年初冬,这家公司的党委书记王秉正从武汉来到深圳,看到工程进展缓慢,心头火燎火烧似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不能如期竣工。他到简易工棚找到丁学宝商量对策。丁学宝也早已感到这是个问题,也在思考如何加快工程进展。他跟王秉正并肩坐在板凳上,细心斟酌。猛然他想起,有一次陪伴梁湘到工地检查工作时,梁湘问工地主任:
 
“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打桩任务?”
 
“大约3个半月吧。”
 
“人们如果能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我们可以照样付给你们3个半月的工钱!”
 
思想多开放啊!这件事使丁学宝难以忘怀。他又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前,他曾推广过效率颇高的“一脚踢”承包建房做法。他给王秉正出了一个主意:把每个职工得到同样补贴的“大锅饭”改掉,试行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办法。一冶建设公司采纳了丁学宝的意见,并进一步研究出各个施工分队分层分段进行经济承包,提前完成任务者奖励,拖延者则罚款的具体办法来。这种把职工的工作效率与得到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冶建设公司从起初20多天盖一层楼,后来缩短为5天一层楼。结果只用了16个月时间,提前2个月完成了国际商业大厦建筑任务,质量达到“全优工程”,获得了深圳经济特区嘉奖的60万元超产奖金,一冶公司从这项工程中又获利近100万元。
 
深圳经济特区国际商业大厦工程招标显著成功的实践,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基建项目必须摒弃那些助长“胡子工程”的“大锅饭”的办法,必须改用能充分调动起建筑单位、建筑工人积极性的方法。从此,基建施工公开投标的改革之风,吹遍长城内外、北国岭南。
 
深圳经济特区从1982年7月开始,把基建工程招标投标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来。1982年11月深圳市国贸大厦采用同样的招标形式建设,开创了3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仅至1985年6月底,就有500多项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占在建工程项目的90%以上。实行工程招标可以节约投资15%左右;可使工期缩短2成至5成;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如1983年全市全优工程中,公开招标的占90%;可以促进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改善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可减少工程项目的甲乙双方扯皮,大大简化了繁杂的文牍手续。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三局一公司投标承建楼高53层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实行施工层层经济承包,采用“滑模”先进工艺,创造出3天建好一层1350平方米楼层的新纪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作者:陈荣光,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的秘书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