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和雕塑对视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12 人已围观

在那个遥远的北方城市生活多年,我跟街道上的事物已经混熟了。漫长的冬天,松树上积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刮风都不会落下来。每个春天都如期而至的沙尘,仿佛给城市覆盖了一层深黄的幕布。拥挤的公交车,夏日夜晚光着膀子喝啤酒吃烤串的大汉……因为熟悉,不需刻意即可想起。时常在梦里出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那个城市的雕塑。
 
我当年居住小区的南门正对着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侧门,我办了一张年卡,可以进去晨练。忘记花了多少钱,大概平均一次不到一元钱。
 
那是个极大的公园,整个夏季我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去走一圈。一圈走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我向往陌生,每次都走不同的路,走了一个夏天,还是没有数清这个公园里到底有多少条路,也许是夏天太短了。
 
晨练遇到的都是老年人,鲜见中青年。和深圳比起来,长春的中青年似乎都不怎么喜欢锻炼。我就想,那些老人即使在雕塑公园里跳广场舞,发出很大的声音,也影响不了什么。偌大的天和地,轻易淹没他们。一群蚂蚁在一个箩筐里跳舞,又有什么呢。
 
我还想,这么大一个地方,如果在深圳,会值多少钱?会被多少房地产商疯抢?
 
为什么想到深圳,而不是杭州、成都?此题无解。也许我心里总是想着深圳,后来就水到渠成地到深圳了。
 
在夏天,如果航拍雕塑公园,应该是一片浩瀚的绿色。绿色里潜伏着一条条道路,每条道路两旁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雕塑。有的就直接站在离大路很远的草丛里。从1997年开始,长春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世界雕塑大赛,这些作品大多收藏在了雕塑公园。数年积累,已有上千件作品。
 
那些雕塑多用石头或各种金属制成。捂了一夜的空气,早晨遇到冰凉的金属与石头,凝结成水珠,仿佛上面出了一身汗,摸上去是湿的。但我从没摸过。我不敢轻易碰触它们,担心将其惊醒。我跟它们还不太熟,这样做太唐突。我和它们更像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我走我的路,它们发它们的呆。
 
有时忽然内急,会偷偷溜进树林里解决。这里有那么一点野外的感觉。我安慰自己说,就当给植物施肥了。但我一定会远离雕塑,避免让它们看到。
 
公园中间的湖水,苍茫一片。微风吹过,波浪一层追着一层,永远不肯停下来。阔大的水面拓展了视野,看了一会儿湖水,忍不住再抬头望天。
 
据说以前这个湖泊是郊区农民浇地的水源。土地被征用,建成雕塑公园。农民失去了庄稼和牲口,失去了水,身份也转为公园的工作人员。常见一些面色黧黑的人穿着统一的制服在路旁拔草。问起,有一些原来就是附近的农民。雕塑公园第一年开放时,满地绿油油,以为是绿化工程做得好,后来听说都是临时种上的麦苗。种草来不及,麦苗长得快。但种植者肯定不会等它们长成麦子再收割。庄稼越来越不值钱,冒名顶替一下绿色植物也算与有荣焉了。
 
名为世界雕塑公园,平时游人并不多。二十块钱一张票,当时与本地市民的收入比,已经不低;去年回去发现已经涨到三十块钱一张票。有一年《南方周末》的编辑马莉夫妇到长春来,我带他们去雕塑公园。马莉对着那些雕塑一张一张不停地拍,边拍边轻声惊呼,真不错啊,真不错啊。美术专业的朋友徐峰,本是地道的长春人,硕士毕业后到广东中山当美术老师,回家经常要到雕塑公园看看。那时候手机还不能拍照,他们都拿着相机来拍,停下来歇息时,相机在胸前晃来晃去。
 
在长春生活期间,雕塑公园有过两次免费开放。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和六岁的女儿一起去的。女儿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自己很喜欢,每当报刊编辑要给我的作品配发照片时,我就把那些照片给他们,连续用了好几年。
 
原以为离开那个城市就再也回不去了,虽然还有套房子在长春,但最多是个念想,没成想去年因缘际会回去了两次。七月份,回去参加大学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其间拜望了一位曾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兄长。他问我想去哪里看看,我脱口而出:雕塑公园。我俩在巨大的孔子塑像前拍了张合影。远处的波斯菊热烈地开放着,在午后的暖风中颤颤巍巍。
 
第二次是临近十二月,还没下雪,干冷。又去了一趟雕塑公园。偌大的公园裸露在天空下,风从四面刮来,厚厚的羽绒服瞬间冻透。嘴巴都麻木了,需时不时捂一捂才能张嘴说话。陪同的朋友走了一会儿就冷得受不了。我说你先回去吧,我自己再逛一会儿。
 
追念,只能安安静静的一个人。
 
这么多年,第一次认真和这些雕塑平静地对视。没有人来打扰,仿佛整个公园都是给我的。湛蓝的天空下,只有刀子一样的风。那些雕塑陆续醒过来,有了精气神。它们形态各异,有安静的,有动态的(其实安静也是动态,动态也是安静,辩证哲学)。横着,竖着。侧面,正面。黑的,白的,红的,彩色的,但是以朴素的黑、白、灰为主。那些抽象的雕塑,扭曲的,尖锐的,圆润的,在凛凛冽冽的冷太阳下面闪着光,面对远道而来的我。
 
根本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它们的形状。每一个描述都必然是断章取义、粗暴和无力,无法呈现完整的它。人、物品、季节、抽象的思考,都通过一块块坚硬的金属和石头记录下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