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来自特区的报告》序

作者:华嘉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3 人已围观

我刚从深圳回来,广东省文联编辑部给我送来了一本书稿,说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经济特区文学丛书》的报告文学集,要我写篇小序,我只好答应了。

说起来我同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确是很有缘分。1949 年8月我回东江解放区工作,就是在大鹏湾上岸的。后来1950年年底我来到宝安县参加土改,最后是在深圳开总结大会。1953年我转到珠海去深入生活,定居香洲,那时珠海县刚刚建制,一切都在草创时期,十分简陋。这都是初期的往事了。

但是,当这两县改成市并创办经济特区以后,可能由于这些历史关系,我对这里办经济特区深感兴趣,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来特区看看,开开眼界,动动脑筋。这几年少说也来了五六次了,每一次来都能看到新的变化,新的发展,使我惊奇和感叹。想当年,深圳不过是边境小镇,香洲不过是个荒凉的渔港,如今却是一条条开阔的马路,把市区一再伸延;两旁的高层建筑,如林似塔,构成了一座座新兴的、现代化的城市。如果我不是年年都来看看,我一定以为我走进了童话世界,很难相信都是这几年的经济特区开拓者的精心和艰苦的创业。

当然,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建设,免不了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也免不了碰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以及中央负责同志多次亲临视察和具体指导,给了经济特区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以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他们克服了困难,不断前进。他们冲破了很多清规戒律,改革了很多陈规旧习,开创了“快节奏、高效率”的争攀高峰的新局面。蛇口工业区提出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已经成为经济特区建设者的新的生活节奏。

在深圳,人们不仅在工作时是快节奏、高效率的,业余学习也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甚至吃饭也喜欢快餐,或即食面。现在已经有人把这叫做"深圳速度"了。如果我们不是来做客而是住下来生活一段时间,我们是会为这样快的生活而感到吃惊的。正是这个"快节奏、高效率",使得经济特区的面貌在飞速地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以年来计算的,也不是以月来计算的,而是以日来计算的。这绝非言过其实,而是有目共睹的。

我最近应邀到深圳作了三天的参观访问,虽然来去匆匆,见闻不广,但也对“深圳速度”增加了一点感性认识,感受甚多。这次我们去的是银湖旅游中心,是罗湖区独资经营的。从外表看来还是一片乱七八糟的工地,土建和内部装修齐头并进,现场施工的工人不算太多,但却都是各司其事。好像个大交响乐团,分开来看是各吹各的乐器,合起来奏的是优美和谐的交响乐,这就是“深圳速度”的现代化建设的交响史诗。主楼土建刚完成,内部装修已搞了三层,我们住进去关上门,就能享受所有我们见过的高级宾馆的现代化的设备,而门外的那种伴随闪闪弧光而来的锤声叮当的工地噪声,虽仍隐有所闻,但已不会使人烦扰,而且在你不注意时也淡忘了。倒是拉开那颜色深浅不一的三层窗帘,透过那茶色的落地玻璃门,放眼望去见到的紧张施工景象,好比一幅描绘劳动的油画,引起人很多联想。

我想起几位年轻的创业者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说:深圳市交给罗湖区的任务是在这里建一个旅游中心,特点是有山有水而且靠近中心市区,全部占地四平方公里,包括两个人工湖。现在是第一期工程,围绕被命名为银湖的第一个人工湖,兴建包括一座主楼,一座大型酒家,一座供游客购物、娱乐、运动的康乐服务大楼,还有一座仿广东四大名园的别墅区。总投资已付出了约一亿元港币。他们很有信心地说:六月份可部分交付使用先行开业,八月份一定要全部完成,因为还有第二期的金湖旅游中心的规划已定,时间不等人啊!

“时间不等人啊!”这话说得多好!我为此想得很多。眼前这个银湖旅游中心工地,不过是深圳经济特区千百个工地中的一个,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它是深圳市属下一个罗湖区的许多新兴事业中的一个,罗湖区在办的新兴事业不知有多少,何况深圳市属下不止一个罗湖区,而罗湖区属下又不知有多少乡和村。每一个新兴事业的工地,都好比经济特区建设交响乐的一个音符,而每个音符都集中到这部交响乐的主题上来,这不就是扣人心弦的音乐史诗了吗?这是经济特区创业者共同创造的音乐史诗,它表达了他们办好特区、振兴中华的时代感和责任感,也表达了他们那争分夺秒的“时间不等人”的紧迫感和快速感。我为这些英雄的创造者的建设交响史诗陶醉了。

这三天,热情的主人还带我们去看了很多地方,先后到了雅园宾馆、东湖宾馆、新园宾馆、国际贸易大厦、友谊商店、华园海鲜酒家、香江酒家、假日酒店,最后还到了沙头角新建的碧海宾馆及其商场。以前我们曾经多次去过的西丽湖度假村、深圳水库、小梅沙、蛇口工业区,甚至连旧市区、罗湖火车站广场,都没有时间再去了。还有不少著名的工业新建筑也无法再去,只好留待下一次再看了。

这次看到的不少是区一级的、个别还是乡一级的新建设;但是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仅是特区经济建设引进了多少外资和技术,盖起了多少高楼大厦,办起了多少现代化的工业,更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了多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啊!我在深圳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都那么年轻有为,二十多岁就可以扛起一个大企业;他们工作起来争分夺秒尽力拼搏,同时又能抓紧业余时间勤奋好学因而知识渊博。每一次从深圳归来,我都想念他们,他们那种创业的冲劲,经常鼓励着我,好像我也变年轻了。

现在,我又在这本报告文学集中找到了他们。我好像又来到经济特区,同这些新结识的青年创业者坐在一起,听他们畅谈艰苦创业的成就和经验。这本集子写的人和事,大部分我或者认识其人,或者听他们讲过这些故事,读起来倍感亲切。这些大智大勇的经济特区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早已名扬四海,为大家所熟知。我相信,随着这本集子的出版,必将会让更多的读者增加对经济特区的了解和向往,这就不用我多说了。

这本集子的作者,不少也是经济特区的年轻人。他们对经济特区建设的熟悉和热爱,读者也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得到的。报告文学本来就是能够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的,近年来发展很快,产生很多很好的作品。但是,这里我们不能不提醒一下读者,由于我们经济特区建设更快,真有点日新月异的变化势头,因此当读者看到这本集子时,经济特区建设又不知涌现了多少新人新事了。最近党和国家决定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和开发海南岛,一批新的经济开发区已在筹划,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将会迅速加快,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报告文学,更加迅速地反映经济特区的沸腾生活。

1984年5月14日于广州
选自《来自特区的报告》,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版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

下一篇:深圳大学速写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