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深圳
作者:黄裳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3 人已围观
从广州开往深圳的火车上是装了空调设备的。节气刚过了谷雨,在北国、在江南还是乍暖还寒的时分,这里却已经是盛夏了。坐在阴凉的车厢里望着窗外的田野、农舍,满眼是绿,一切都覆盖在金黄色的骄阳之下。在人家屋角篱边、水溪山脚的高地上,时时出现单株或成丛的树,几乎接连不断。树身都矮而茁壮,各戴着一顶浓密如伞的树冠,有的枝头还缀满了白色的碎花。
入粤以来时时可以看见榕树,它那带着南国的丰足与慵倦的巨大躯干,落地生根的习性曾经引起过诗人苏轼的惊叹。我自信已经非常熟悉,可以不必踌躇就能辨识了。可是眼前出现的这些树呢?似乎有点像,可是比起榕树来它们却更挺拔而秀特、壮健而整饬,何况有的还开着细白微黄的花。同座的朋友看出了我的专注与迟疑,就带着几分骄傲为我解释:“看,这就是荔枝。”
荔枝,我是知道的。从书本上,从书卷中,从诗句里。我也吃过。吃过新鲜的,也吃过制成罐头的荔枝,这使我明白了杨贵妃那么喜爱它的因由。在这一点上,她的欣赏鉴定倒是无可非议的。可是亲眼看到生长了这神奇果品的母树,这还是第一次。我的惊喜更远远超过了在洞庭东山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枇杷林。
苏轼还唱出过两句几乎谁都知道也不会忘记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不辞”有的本子作“不妨”,虽然只是版本的细微不同,也可以从中体会出诗人细微感情活动的差异。东坡真是一位快乐的诗人,就是在那样不幸的处境中还能随处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从“不辞”到“不妨”,可以看出他不再是勉强的,而是有点心甘情愿地在这"万里蛮荒"地方作久居之计了。在北宋,这地方确是远离中原的荒微,但不论如何边远,它依旧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之中、又是那么美丽、丰足。诗人的心思是与今天相通的,似乎也只有在今天,人们才更容易透彻地理解诗人的胸怀。
东坡诗中曾好几次说到荔枝,尽情地用最美的语言加以描摹、赞颂。"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怕是迄今最能写出荔枝神理的诗句。他又写下了长诗《荔枝叹》,从荔枝想到了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加给人民群众的无穷灾难。从荔枝想到了列为贡品的名茶、奇花。终于喊出了“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痛”。他赞美为人民带来欢乐的“尤物",又诅咒为人民带来苦难的"尤物",这里表现的不是诗人的矛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荔枝树,就这样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深圳。
走下深圳车站,停车场上是一片大太阳。
车站也许本来并不小,可是现在显得很小。到处是土、车辆。一阵阵土灰是开过的汽车卷起的,形成了一阵阵混浊的旋风。太阳光好像把空气里的水分全吸尽了,只剩下弥漫着的汽油味,周围零乱地散布着木板、铁皮临时搭成的小房子,供应着饮料和杂货。等车时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并不太久,可是感觉却很长,四面察看也找不到一小块可以躲进去的阴凉。
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种场面。我喜欢这一切,喧闹、繁忙、杂沓、灰土、汽油味,这一切充满了生机的人间味。我想,这也许就是小时候从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美国西部小城镇的场景。
这是一种奇异的联想,那些描写美国中西部早期开发故事的电影、照例有牛仔、警长、强盗、美人种种角色出现,演出着几乎是千篇一律斗殴、枪杀的爱情故事,很有点近似我们的武侠小说。过去了许多年,故事早都忘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片段背景的印象。还有,就是那氛围。而这正是我所喜欢、怀念着的东西。
离开车站,眼前就展开了更为广大而真实的画面,也进一步落实了那点迷茫、朦胧、似乎是被唤醒了的喜悦与激动,一切都一下子变得明确了。在这里,人们用双手紧张而忙碌地安排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而且是用了那样的速度;在这地方,现在和未来的距离好像比很多地方都更小。这是不能不引起人们激动的。
平坦、宽展的路面几乎一半还是裸露的,没有披上柏油外衣。工人们在路上挑土、运料,使用的还是古老的扁担、粪箕;可是就在那路侧,十几层的楼房耸立起来了。它们也是裸露的,只是一连串钢筋水泥的框架,没有一点装饰打扮。这样的高层建筑在整条街兴建着。有耸入云霄的吊装机的钢架,有五颜六色、各种型号的推土机、铲车和起重机械,大小卡车就在裸露不平的路上穿梭般来去,扬起了更高的阵阵烟尘。
深圳并不大,车子转了几个弯,只花了三五分钟就来到了住处。可是就在这块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后来知道这就是“罗湖小区")几乎不留空隙地建造着高楼。到处都是一路上所见的忙碌施工景象。在这里,只有18层以上的才能算高层建筑。计划兴建的198幢高楼现在施工的就有近40幢,这中间就有48层150米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工人们平均六七天完成一层结构。更快的如湖心大厦是5天,翠竹楼只用3天半。他们采用的是滑模施工的新工艺。
住处一安置好,我就跑到屋顶平台上去看风景。4月中的太阳有一种透明的金黄色,从高处可以看到远山和天空中的云彩。这种澄明、鲜丽的彩云,好像除了昆明以外我还不曾在别处见过,只差不能那样快速地变换着颜色。身边近处是一块老城区,这就是宝安县的旧地。后来我们曾在这里走过,县人民政府的一些机构依旧设立在这里。
入粤以来时时可以看见榕树,它那带着南国的丰足与慵倦的巨大躯干,落地生根的习性曾经引起过诗人苏轼的惊叹。我自信已经非常熟悉,可以不必踌躇就能辨识了。可是眼前出现的这些树呢?似乎有点像,可是比起榕树来它们却更挺拔而秀特、壮健而整饬,何况有的还开着细白微黄的花。同座的朋友看出了我的专注与迟疑,就带着几分骄傲为我解释:“看,这就是荔枝。”
荔枝,我是知道的。从书本上,从书卷中,从诗句里。我也吃过。吃过新鲜的,也吃过制成罐头的荔枝,这使我明白了杨贵妃那么喜爱它的因由。在这一点上,她的欣赏鉴定倒是无可非议的。可是亲眼看到生长了这神奇果品的母树,这还是第一次。我的惊喜更远远超过了在洞庭东山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枇杷林。
苏轼还唱出过两句几乎谁都知道也不会忘记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不辞”有的本子作“不妨”,虽然只是版本的细微不同,也可以从中体会出诗人细微感情活动的差异。东坡真是一位快乐的诗人,就是在那样不幸的处境中还能随处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从“不辞”到“不妨”,可以看出他不再是勉强的,而是有点心甘情愿地在这"万里蛮荒"地方作久居之计了。在北宋,这地方确是远离中原的荒微,但不论如何边远,它依旧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之中、又是那么美丽、丰足。诗人的心思是与今天相通的,似乎也只有在今天,人们才更容易透彻地理解诗人的胸怀。
东坡诗中曾好几次说到荔枝,尽情地用最美的语言加以描摹、赞颂。"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怕是迄今最能写出荔枝神理的诗句。他又写下了长诗《荔枝叹》,从荔枝想到了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加给人民群众的无穷灾难。从荔枝想到了列为贡品的名茶、奇花。终于喊出了“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痛”。他赞美为人民带来欢乐的“尤物",又诅咒为人民带来苦难的"尤物",这里表现的不是诗人的矛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荔枝树,就这样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深圳。
走下深圳车站,停车场上是一片大太阳。
车站也许本来并不小,可是现在显得很小。到处是土、车辆。一阵阵土灰是开过的汽车卷起的,形成了一阵阵混浊的旋风。太阳光好像把空气里的水分全吸尽了,只剩下弥漫着的汽油味,周围零乱地散布着木板、铁皮临时搭成的小房子,供应着饮料和杂货。等车时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并不太久,可是感觉却很长,四面察看也找不到一小块可以躲进去的阴凉。
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种场面。我喜欢这一切,喧闹、繁忙、杂沓、灰土、汽油味,这一切充满了生机的人间味。我想,这也许就是小时候从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美国西部小城镇的场景。
这是一种奇异的联想,那些描写美国中西部早期开发故事的电影、照例有牛仔、警长、强盗、美人种种角色出现,演出着几乎是千篇一律斗殴、枪杀的爱情故事,很有点近似我们的武侠小说。过去了许多年,故事早都忘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片段背景的印象。还有,就是那氛围。而这正是我所喜欢、怀念着的东西。
离开车站,眼前就展开了更为广大而真实的画面,也进一步落实了那点迷茫、朦胧、似乎是被唤醒了的喜悦与激动,一切都一下子变得明确了。在这里,人们用双手紧张而忙碌地安排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而且是用了那样的速度;在这地方,现在和未来的距离好像比很多地方都更小。这是不能不引起人们激动的。
平坦、宽展的路面几乎一半还是裸露的,没有披上柏油外衣。工人们在路上挑土、运料,使用的还是古老的扁担、粪箕;可是就在那路侧,十几层的楼房耸立起来了。它们也是裸露的,只是一连串钢筋水泥的框架,没有一点装饰打扮。这样的高层建筑在整条街兴建着。有耸入云霄的吊装机的钢架,有五颜六色、各种型号的推土机、铲车和起重机械,大小卡车就在裸露不平的路上穿梭般来去,扬起了更高的阵阵烟尘。
深圳并不大,车子转了几个弯,只花了三五分钟就来到了住处。可是就在这块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后来知道这就是“罗湖小区")几乎不留空隙地建造着高楼。到处都是一路上所见的忙碌施工景象。在这里,只有18层以上的才能算高层建筑。计划兴建的198幢高楼现在施工的就有近40幢,这中间就有48层150米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工人们平均六七天完成一层结构。更快的如湖心大厦是5天,翠竹楼只用3天半。他们采用的是滑模施工的新工艺。
住处一安置好,我就跑到屋顶平台上去看风景。4月中的太阳有一种透明的金黄色,从高处可以看到远山和天空中的云彩。这种澄明、鲜丽的彩云,好像除了昆明以外我还不曾在别处见过,只差不能那样快速地变换着颜色。身边近处是一块老城区,这就是宝安县的旧地。后来我们曾在这里走过,县人民政府的一些机构依旧设立在这里。
很赞哦! ( )
上一篇:蛇口一日
下一篇:《来自特区的报告》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