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其命惟新
作者:黄启键 来源:《一滴敢报江海信》 责任编辑:Gangan 2023-10-09 人已围观
月色往往带给人遐想。那淡淡的蓝色清辉洒在朦胧的世间万物,宁静而悠远。有位艺术家以“暖月光”为题展出作品,一个“暖”字,契合了这己亥初春气象,更引发人探究的意趣。
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以“暖月光”为题的李康作品,展示了作者近年木刻版画、水彩、色粉、水墨作品。平常无奇的画面里,表达植物的题材居多。这可能与他十余年间扎根在深圳龙华一个叫作大水田的偏僻村庄有关。在此之前,他从出生地北大荒鸡西出发,去北京漂了六年。这个长着南方人个头的北方人,仿佛天生就必须“一路向南”。而立之年刚过,他一头扎在因版画结缘、因版画而兴盛的岭南村庄。他像南方的植物一样,吸足这里的阳光雨露葳蕤地生长。一株开满鲜花的树、惊蛰季节里城中村的树木花草、清明时节的杏花疏影、夏至里一棵古朴老树、立秋过后的竹影……这些用木刻语言表现的景象,并不因为仅有黑白两种颜色而显得苍白。植物的茂盛形态,枝叶的丰富多姿,于恬淡清幽、孤寂静谧中充满勃勃生机。植物中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飞着的夜莺、隐约的野兔、舞动的鹤影以及鸣叫的虫子,使得画面静态中透出了生命的灵动。这种灵动迸发出自然界孕育、成长和创造的力量。一草一木的自然意象,生发形成由简单而趋于有内涵、有体系的象征意义。不难理解,冷色调的月色为何可以漾溢出生命的暖意。
与北大荒版画派系浓烈、粗犷、豪壮的风格不同,李康的版画表现手法吸纳了南方画派的精致细腻。排刀的细线配以圆刀、角刀的虚实变化,使得作品从具象写实中超脱,幻化出朦胧、空澄、清幽的禅意,抒写出对自然世界和本体内心的省察。套色木刻《境·界》画面中,透过那细密的木刻竖纹与横纹,一只硕大无比的飞鸟越过水面、展翅而飞,平静如镜的水面映照着飞翔的投影,构成了动静相宜、黑白相守、高低相倾的意境,折射出一种态度和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审视自我,并在自省自励的修炼中前行、超越,实现人生追求与价值。另一幅表现贵州平塘射电望远镜的木刻作品《天眼》,更是别出心裁地想象一只雄鹰飞过苍莽峰峦在星际翱翔,关注青山,关注星空,蕴含着高远志趣与恢宏大气。
艺术的魅力在于常创常新。为了追寻版画表现力的突破,李康尝试着把木刻版画的凝重表达与水彩画的变化渲染有机结合,使画面更具表现张力。在版画与水彩结合的纸本综合作品《低空飞翔》中,用刻刀把降落伞、纸飞机、树枝和游泳池、休憩状态的鸟等景物刻画出来的同时,运用了水彩的手法描绘了变化着的自然景观,以“故乡的泥土触手可及”的低空飞翔状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未来可期》用木刻勾勒出一个少年和远处南方城市的剪影后,用水彩描绘出湛蓝的星空和云彩,抒写了作者对人生、对事业的热情、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观澜版画基地从初创到运营体系的构建,版画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崛起,十余年里具体事务的统筹管理和殚精竭虑的谋划探索,对于一个孜孜于艺术专业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从鸡西到北京,克服没有固定职业、没有户口和住房的困难,李康完成了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艺术硕士的历练。走上行政工作岗位后,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尤其是在与数千名中外版画艺术家接触中获得被需要的认知。他知道平台的打造对艺术家培养和艺术传播的深远意义。他甘愿做著名画家、博导广军先生眼中“天天颠儿颠儿的”,常常弄得“一裤腿子土”,整天忙忙碌碌的“杂役”。甚至可以放弃自己许许多多的计划与构想,“小小的身影,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地操劳,引领版画平台从大水田走向世界,使版画的创作与交流不断步入新境界。
每当夜幕降临,大水田村的归鸟与田野间的小虫和鸣之时,李康便要进入自我修炼境地。不知何时开始,他忽略甚至抵制晚餐,这样或许更能调聚内心的能量。诚如其所言:“我渴望像植物一样沉静自足,让心轻轻地静下来,用清明的心情去关照大地与天空的对话。”拿过木刻刀的人应该知道,金克木之道绝对是枯燥乏味的。有时,伏在木板前一刻就是个把月,留下一地木屑,满身疲惫袭上心来。不断地否定、不断地修正,让灵感凝固在木板上,表达在颜色与纸本间,刻意表达的快感却又是无与伦比的。自1998年首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以来,李康每年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无论如何,必须在创作上有个小突破。由单个作品开始,他这几年逼着自己每年办展览、出版作品集。
人的心境是需要锻造的。一个人能在纷繁的事物中保持一份闲心,与纯朴的植物对话,在忙与闲间,在动与静中,寻求新的发现,捕捉新的语意,定会唤醒生命中蛰伏着的梦想,闪耀出无穷无尽的智慧火花。我相信,这样的生命,永远会保持着崭新的暖色,焕发出不平凡的新意。
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以“暖月光”为题的李康作品,展示了作者近年木刻版画、水彩、色粉、水墨作品。平常无奇的画面里,表达植物的题材居多。这可能与他十余年间扎根在深圳龙华一个叫作大水田的偏僻村庄有关。在此之前,他从出生地北大荒鸡西出发,去北京漂了六年。这个长着南方人个头的北方人,仿佛天生就必须“一路向南”。而立之年刚过,他一头扎在因版画结缘、因版画而兴盛的岭南村庄。他像南方的植物一样,吸足这里的阳光雨露葳蕤地生长。一株开满鲜花的树、惊蛰季节里城中村的树木花草、清明时节的杏花疏影、夏至里一棵古朴老树、立秋过后的竹影……这些用木刻语言表现的景象,并不因为仅有黑白两种颜色而显得苍白。植物的茂盛形态,枝叶的丰富多姿,于恬淡清幽、孤寂静谧中充满勃勃生机。植物中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飞着的夜莺、隐约的野兔、舞动的鹤影以及鸣叫的虫子,使得画面静态中透出了生命的灵动。这种灵动迸发出自然界孕育、成长和创造的力量。一草一木的自然意象,生发形成由简单而趋于有内涵、有体系的象征意义。不难理解,冷色调的月色为何可以漾溢出生命的暖意。
与北大荒版画派系浓烈、粗犷、豪壮的风格不同,李康的版画表现手法吸纳了南方画派的精致细腻。排刀的细线配以圆刀、角刀的虚实变化,使得作品从具象写实中超脱,幻化出朦胧、空澄、清幽的禅意,抒写出对自然世界和本体内心的省察。套色木刻《境·界》画面中,透过那细密的木刻竖纹与横纹,一只硕大无比的飞鸟越过水面、展翅而飞,平静如镜的水面映照着飞翔的投影,构成了动静相宜、黑白相守、高低相倾的意境,折射出一种态度和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审视自我,并在自省自励的修炼中前行、超越,实现人生追求与价值。另一幅表现贵州平塘射电望远镜的木刻作品《天眼》,更是别出心裁地想象一只雄鹰飞过苍莽峰峦在星际翱翔,关注青山,关注星空,蕴含着高远志趣与恢宏大气。
艺术的魅力在于常创常新。为了追寻版画表现力的突破,李康尝试着把木刻版画的凝重表达与水彩画的变化渲染有机结合,使画面更具表现张力。在版画与水彩结合的纸本综合作品《低空飞翔》中,用刻刀把降落伞、纸飞机、树枝和游泳池、休憩状态的鸟等景物刻画出来的同时,运用了水彩的手法描绘了变化着的自然景观,以“故乡的泥土触手可及”的低空飞翔状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未来可期》用木刻勾勒出一个少年和远处南方城市的剪影后,用水彩描绘出湛蓝的星空和云彩,抒写了作者对人生、对事业的热情、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观澜版画基地从初创到运营体系的构建,版画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崛起,十余年里具体事务的统筹管理和殚精竭虑的谋划探索,对于一个孜孜于艺术专业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从鸡西到北京,克服没有固定职业、没有户口和住房的困难,李康完成了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艺术硕士的历练。走上行政工作岗位后,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尤其是在与数千名中外版画艺术家接触中获得被需要的认知。他知道平台的打造对艺术家培养和艺术传播的深远意义。他甘愿做著名画家、博导广军先生眼中“天天颠儿颠儿的”,常常弄得“一裤腿子土”,整天忙忙碌碌的“杂役”。甚至可以放弃自己许许多多的计划与构想,“小小的身影,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地操劳,引领版画平台从大水田走向世界,使版画的创作与交流不断步入新境界。
每当夜幕降临,大水田村的归鸟与田野间的小虫和鸣之时,李康便要进入自我修炼境地。不知何时开始,他忽略甚至抵制晚餐,这样或许更能调聚内心的能量。诚如其所言:“我渴望像植物一样沉静自足,让心轻轻地静下来,用清明的心情去关照大地与天空的对话。”拿过木刻刀的人应该知道,金克木之道绝对是枯燥乏味的。有时,伏在木板前一刻就是个把月,留下一地木屑,满身疲惫袭上心来。不断地否定、不断地修正,让灵感凝固在木板上,表达在颜色与纸本间,刻意表达的快感却又是无与伦比的。自1998年首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以来,李康每年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无论如何,必须在创作上有个小突破。由单个作品开始,他这几年逼着自己每年办展览、出版作品集。
人的心境是需要锻造的。一个人能在纷繁的事物中保持一份闲心,与纯朴的植物对话,在忙与闲间,在动与静中,寻求新的发现,捕捉新的语意,定会唤醒生命中蛰伏着的梦想,闪耀出无穷无尽的智慧火花。我相信,这样的生命,永远会保持着崭新的暖色,焕发出不平凡的新意。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