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万古三河韩江源

作者:黄启键 来源:《一滴敢报江海信》 责任编辑:Gangan 2023-10-23 人已围观

粤东大埔的崇山峻岭间,有许多地方值得常常驻足。
 
山坡上那片杜鹃如血红花已谢,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折射出温润光泽。路边木棉树花期刚过,枝头挂满浅褐色的果子。穿过山顶先烈塑像广场,拾级而上,我仰望刻着“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的纪念碑,默哀、鞠躬,再绕着纪念碑瞻仰。
 
这个叫笔枝尾山的山岗,我并不陌生。记得1980年在虎山中学读初三时,清明时节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纪念活动。后来在大埔县工作及20世纪90年代初到深圳宝安工作,先后数次登临此山。向友人介绍家乡,会不由自主地说到三河坝。而今,这里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已经被打造成著名的红色经典景区。从中学历史课本、史志资料到影剧艺术再现,特别是电影《建军大业》公演后,三河坝战役的历史被更为广泛地传扬开来。“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军”“存蓄革命种,共举井冈旗”,老一辈革命家和史学权威的评价彰显了三河坝战役的历史地位,并成为园区掷地有声的宣传语。据悉,近几年,每年前来纪念园参观、学习、游览的旅客逾百万人次之多,平均每天接待10多批次参观者。
 
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央苏区县。长期以来,苏区老区人民支持革命事业,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因此,这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怀念之情尤为浓烈。1963年,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的政府拨款2万元,开山修路建立纪念碑。纪念碑所用的石材取自梅潭河老虎岩,总共用石365块,以表达大埔人民年复一年对先烈日日夜夜的思念。据记载,当年建设纪念碑时,山顶周边挖出的烈士骸骨装满了4大陶缸。10年后,修建纪念碑护栏时,从当年阵地又挖出许多烈士遗骸,很多烈士手骨呈握枪的姿势。战斗的壮烈场景可以想见。
 
最早建起的登山石阶步道依然保留着,经过不断修缮,纪念园区功能越发完善齐全。从气势雄伟的《军魂》主题雕塑,到烈士将帅雕塑群、将军书法碑林,还有刻着“举义南昌城”“浴血三河坝”“会师井冈山”“不朽的丰碑”文字的石墙,配以表达南昌起义、血战扼守、井冈会师的花岗岩石雕,园区以固化的方式简约勾勒出那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在三河坝战役纪念馆,透过文字、图片实物展陈以及声光电展示的场景,让人仿佛穿过时光隧道,走进那一幅幅战火纷飞、激奋人心的画卷。
 
苍松翠柏掩映着的烈士纪念亭,有着如波浪起伏、向上升起的飞檐,赭红色的柱体上,写着一副长联:望三水回环滚滚波涛疑战鼓,伫笔峰远眺层层峦嶂似丰碑。据介绍,这个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纪念亭,是每个参观团队必到的地方。亭下对着江面的是体验式实景战壕和官兵塑像。站立着手拿望远镜的是当年指挥作战的军官,战壕里埋伏着凝视江面、荷枪实弹的起义军士兵。起义军在三河坝实行分兵战略,留守部队在梅子岽、石子岽、龙虎坑、东汶部和笔枝尾山构筑阻击防线,于1927年10月1日拂晓,与近十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恶战,经过三昼夜血战扼守,完成阻击任务,掩护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坚守在笔枝尾山的全营官兵浴血奋战,直到粮绝弹尽,年轻的生命长眠于此。
 
伴随着工作人员娓娓道来的讲解,90多年前的枪炮声、“誓死杀敌”的呐喊声伴随着弥漫硝烟仿佛再现,烈士惊天动地的奋勇和义薄云天的壮志浮现眼前。真是凭吊战场,感慨万千。
 
掩饰难以平静的心情,移步登上瞭望塔。塔高10.1米,是为纪念三河坝战役于10月1日打响。凭栏远眺,但见群山环抱着如镜的河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黛山峦。山麓近处的梅潭河源自福建平和县葛竹山山脉,137公里的干流汇聚了平和与大埔两县10余条支流。右边蜿蜒而来的汀江,源自武夷山东南侧的宁化县,从北向南流经闽西5县市,长达360公里的干流吸纳了沿途丰富水源。远处漫过河边黄沙流淌而来的梅江,发源于紫金县武顿山七星岽,吸收了五华、兴宁、梅县甚至江西南部众多河溪之水,这300多公里长的梅江干流在笔枝尾山前方与汀江、梅潭河汇聚成为韩江,这里因此得名“三河坝”。韩江由此而始,南流经潮汕平原进入南海。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三河坝从古至今都为兵家必争之地。始称于唐朝的三河镇,历朝在这里设置了驿站、递运、巡检机构,明清时期更在此修筑城郭。三河镇凭借舟楫繁忙的水运便利发展商贸,明清以后西岸涌现众多随江水涨退的“浮店”,也形成了韩江源兴旺的集贸街市。三河坝的上游均为闽粤赣客家地区,韩江下游,则大多为潮汕平原,两种语系和文化在这里交融,使得千年古镇人文蔚起,其中“兄弟三将军”“一族四县令”“一门九清华”等传为佳话,更有各具特色的古建筑阐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河镇迎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发展,当数改革开放40年间,基础环境不断改善,两岸的围堤工程彻底消除了洪涝水患,还新增了大片可用土地;四桥飞架贯通三江六岸,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古镇开设了站口。古镇先后建起了新圩场和工业园区,“三高”农业项目蓬勃兴起。先后有3座水电、火电厂在境内建成投产。依托古城、老街、中山纪念堂、火船屋、古榕渡和笔枝尾山红色景区,三河坝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域旅游胜地。
 
韩江起点西岸汇城防洪大堤上,有一座9.8米高的韩江源标志性石雕像。用头扎发簪、背儿牵女的客家母亲形象,表达着韩江流域人民同饮韩江水、共创美好明天的意蕴。客家母亲面向东方,仿佛与年幼的儿子细语,一旁女儿仰首聆听,展现客家妇女奋发图强、勤劳坚韧的形象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韩江源塑像对面的东岸正是当年三河坝战场笔枝尾山。
 
韩江上游近千公里流域,汇集了无以计数的江河、溪流,水系充沛,多姿多彩。因此,韩江源能在这里呈现浩荡奔放、雍容广大的气象。大埔县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曾以“万川”为名,大概与此地集纳万千川江之水有关。笔枝尾山见证了亘古未变、滚滚南流的江河之水,见证了发生在这里为新中国的缔造而血流成河的战役场景。而今,见证着千千万万的红色文化追寻者在此缅怀、在此思考。
 
韩江源上游流域涉及粤、闽、赣3省22市县,均为客家地区。客家祖辈从中原迁徙到韩江源流区域繁衍发展,创造了客家文化。客家人成为最早投身革命事业的族群之一。为策应起义军入粤,党组织率领大埔农民武装攻下茶阳老县城,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工农政府,为南昌起义军经过三河坝南下潮汕做了准备。位于韩江源的客家小镇三河注定是要写进史册的,三河坝战役前后,大埔农民革命武装组织在三河坝参与、配合起义军作战,为这场战役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也为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树立了楷模。
 
笔枝尾山前,韩江源流滔滔不绝。我相信,笔枝尾山上源源不断的人流,也将如那万古不变的江河,带着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印记,生生不息走向远方。
 
2020年6月8日
前海前沿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