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客家民俗:深圳舞麒麟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6 人已围观

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也是深圳不少客家地区的图腾和吉祥物。舞麒麟在民间流传了好几百年,相传可以镇邪纳瑞,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都要舞麒麟以示吉庆。清代新安县的观澜、黎围、龙岗等客家人聚居区历来崇尚武术,风行舞麒麟。“武”“舞”同源,这是几百年前随客家人从中原大地辗转迁徙到岭南来的民间舞,既有舞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又有武的强身健体功能,二者缺一不可。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新麒麟在舞之前要举行开光仪式,包括点睛、采青、拜祖等步骤。麒麟制作好之后,开光之前,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住双眼,开光点睛仪式一般选在良辰吉日,寓示麒麟显灵、逢凶化吉。仪式一般设在半夜,去时停锣息鼓,直到用毛笔蘸鸡血点好眼睛,完成开光、采青回来后才能鸣锣打鼓。而所谓的“青”,通常是一把生菜捆束而成,取“生生发发,生意兴隆”的好意头。

舞麒麟一般分麒麟舞和武术表演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舞麒麟表演为主,分为头套和尾套。头套包括拜四方、转圈、舔脚、舔尾、打瞌睡,尾套包括拜四方、滚翻、舔脚、采青、引青、探青、吃青、转圈、拜四方。不同地方的表演程式有所不同,比如黎围村麒麟舞全套有十节,分出洞、挠头、舔脚、耍尾、寻青、采青、醉青、铲脚、拜脚和“聊花园”等。


伴着锣、鼓、镲、唢呐等音乐和阵阵鞭炮声,两个小伙子钻进“麒麟”里,一头一尾。麒麟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弯步前行,前跃后闪,上蹿下跳,将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表现得活灵活现。两麒麟轮番上演,或嬉戏争斗,或亲密无间,或齐头并进,或掉头分道,精彩的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与欢笑。

第二部分是以武术表演为主,包括拳术、刀剑、棍术、双人斗拳、矛盾搏斗等。武师们表演拳、腿、棍、刀、叉、剑、戟、耙、三节棍、擂锤等十八般武艺,并有精彩的互相搏击,往往赢得观众雷鸣般的喝彩。

武术表演收场后,麒麟再起舞,向着观众三拜,教头扶着麒麟,配着响亮的锣鼓声,威风凛凛地离场。

麒麟舞很有讲究,麒麟队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摆出供品迎接。如果碰到没有人燃放爆竹,就表示不迎接麒麟,麒麟队就得绕道继续前行,直到有人燃放爆竹才能舞麒麟进行参拜。

若麒麟队在前进的过程中迎面遇到其他舞狮队或麒麟队,双方师傅必须把自己队的狮头或麒麟头尽可能向下摁。倘若一方故意高过另一方,另一方便认为对方看不起自己,处理不善很可能会引起冲突。

时至今日,麒麟舞仍是深圳客家地区最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之一,有两支麒麟队评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麒麟队评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龙华区大浪街道办,还有全省唯一一家麒麟博物馆。龙岗区全区在册的共有30多支麒麟队,广泛分布于龙岗各街道社区,其中坂田永胜堂舞麒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多支麒麟队被列入省级、市级、区级“非遗”名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