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为何做冬大过年(上)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4 人已围观


二是“除夜”忙碌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意思是年关将近,日趋忙碌。春节的前一天叫除夕、除夜,冬至节的前一天叫“冬除”。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冬至既号亚岁,俗人遂以冬至前之夜为冬除,大率多仿岁除故事而差略焉。”后来干脆叫“除夜”。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写到自己读《太平广记》,得知了唐代人把冬至前一天叫做除夜。春节之前要忙年——备办年货、馈送亲友、各业休假、祀神祭祖等等,冬至也是如此。宋朝都城汴梁每到冬至节时,无论贫富人家,均换新衣,备办饮食。节间走访亲友,馈送新禾谷、新酿酒、新宰肉的人们便“提筐担盒,充斥道路”,名曰“馈冬”。
 
三是祭灶拜冬说。春节祀神祭灶,冬至也一样祭灶;除夕要吃团圆饭,冬至亦如此,阖家聚食,食毕“添岁”。过年期间要拜年,冬至也有“拜冬”“贺冬”之说。要说冬至与做年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拜冬时,要给长辈献袜履、送寒衣,在隆冬寒冷来临之际,关爱尊长,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履长节”。
 
四是最主要的时令说。深圳民谚“未过冬(至)日子短如葱,过了年日子长如藤”,形象地描述了天文气象,乡人按此规律世代耕作和生活。
 
远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测定和制订出二十四节令。冬至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变长,黑夜慢慢变短。“至”有三层意思:“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于是有了“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之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指最冷的冬天行将到来。
 
我国历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后为阳历年(元旦)。东周就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作为岁首,曾定为“元旦”,举行国家祀典。《周礼·春官》说:“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也就是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天地、社稷、宗庙的祭祀,祈求消除疫疾,减少饥荒死亡。《史记·封禅书》则载:“冬至日,礼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足见古人把“长日”当作喜、当作福来庆贺。秦朝沿袭其制,亦视冬至为小年。到了汉朝把冬至定为“冬节”,官府上下举行庆贺仪式。“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说这几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边塞闭关,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古人冬至放假七至十天的制度,也许是我国最早的全民长假——“黄金周”了。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百姓在这一天,感谢苍天和祖先、神明庇护保佑,获得丰收,人丁兴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好年景。至明清时代,冬至承袭古俗,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帝京景物略》载:“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贺元旦。”辛亥革命后,民国将冬至日续定为“冬节”,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冬至地位慢慢被“过年”取代。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