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
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
甘坑古镇 深圳玉都
现代文化每一个红色足迹,都承载着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珍藏着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翻开地方史志,沿着历史印迹,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在吉华片区看到一条由甘坑经水径越三联,纵贯南北的红色路线,它与观澜、平湖等周边“红线”交融,共同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
2024-12-27
阅读更多 -
烟火气十足的商贸经济
现代文化40余载时光,布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立深圳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布吉毛衫厂、建设宝安县第一个工业区——罗岗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布吉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兴镇”战略,稳步开启工业化道路,经济实力名列全省首位,深圳科技第一镇、综合实力第一镇等头衔纷纷花落布吉。如今,跨越170多年历史的“布吉墟”逐渐向“科技+文化+商贸”
2024-12-27
阅读更多 -
深圳民办教育的沃土
现代文化布吉人杰地灵,近代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864年,外国传教士在布吉创办了一所神学院——存真书院,它被认为是深圳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民国时期,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其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是建于1920年的布吉学校,至今仍在持续不断地孕育英才。生于布吉村丰和墟(今布吉老圩村)的中国林学先驱凌道扬,是杰出的教育家,曾赴美留学,1914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
2024-12-27
阅读更多 -
共建共治共享的“龙岭模式”
现代文化漫步在布吉街道龙岭社区,巷道错落有致,街面干净整洁,处处可见绿树红花,邻里街坊其乐融融,安宁舒适的生活图景尽收眼底。过去,龙岭社区也因环境脏乱差,民生基础设施欠账严重而备受诟病,辖区面积仅有0.33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人,是深圳典型的老旧城中村,常常被人们调侃为城市“洼地”。然而,正是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诞生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龙岭模式”。“龙岭模
2024-12-27
阅读更多 -
中国油画第一村“龙岭模式”发源地
现代文化布吉街道作为粤东、闽、赣等地进出深圳中心区的咽喉,辖区交通发达,地铁3号线、5号线、14号线3条线路以及龙岗大道、布龙路、西环路、吉华路等交通主干道交会于此,道路大多呈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走向,全市三大铁路客运站之一的深圳东站坐落于街道中心,与周边交通形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24-12-27
阅读更多 -
阔步向幸福迈进的活力家园
现代文化近年来,平湖快速发展蝶变,不仅使原有的村居更加有活力,而且为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如今在平湖,高楼大厦与绿树成荫的公园相映成趣,繁华的商业街区与便利的文化设施相得益彰。在这里,充满活力的城居正袅袅升起生活的“炊烟”,氤氲着平湖宜居宜业宜游、居民平安幸福的美好气象。
2024-12-27
阅读更多 -
富有发展潜力的智造新城
现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平湖领风气之先,引进大量“三来一补”①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尔后,平湖工业区加速“腾笼换鸟”,成为深圳工业发展的热土。如今,这片沃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蜕变,一个充满活力的智造新城正在崛起。
2024-12-27
阅读更多 -
湾区“菜篮子” 智造新高地
现代文化20世纪初,一列驶向平湖火车站的火车,不仅带来了现代化的启蒙,还一路播撒革命火种,催生了深圳第一个村级党支部。一段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在此书写。
2024-12-26
阅读更多 -
科学家要有使命感
现代文化2019年11月27日,深圳先进院蛋白与细胞药物研究中心授权加拿大应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抗癌症靶点CD317的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出自万晓春团队的研究成果。
2024-10-21
阅读更多 -
心怀产业报国梦,矢志不移做科研
现代文化与罗小舟的经历不一样的是,钟超博士先落地上海,又加入深圳先进院的平台。钟超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科技大学担任课题组长并获常聘教授。
2024-10-21
阅读更多 -
在产业化道路上高速奔跑
现代文化森瑞斯CEO周希彬在调研市场时,发现液体新材料橡胶具有巨大市场,跟研发团队讨论后,决定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开发体外构建生成液体新橡胶的通路进行研发。森瑞斯利用其前期已开发的数个针对酿酒酵母改造的工艺方法,结合内部的合成生物元件库,在半年内就将液体橡胶产量提升到可商业化的水平。
2024-10-21
阅读更多 -
美国院士的邮件架起合作的桥梁
现代文化罗小舟本科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基于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的蛋白质定向进化、蛋白质工程、高通量筛选、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全合成。他在博士后阶段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基斯林(JayD.Keasling)教授。
2024-10-18
阅读更多 -
国际科技合作如火如荼
现代文化2022年,先进院脑所张小康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政府级合作项目获得批准,获得300万元人民币资助,双方针对脑科学中神经突触的三维结构解析开展合作。该项目是先进院开放办院、国际化发展的众多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2024-10-18
阅读更多 -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现代文化“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19世纪法国杰出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他提出传染病预防接种方案,为人类防治疾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科学成果可以造福全人类,不受国界的限制,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成果,指南针、造纸术、青霉素、互联网等各种发明创造,均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二是指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巴斯德作
2024-10-18
阅读更多 -
集群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生态
现代文化2020年8月14日,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在这里首次亮相,汇报展共分为八大展区,包括集群总体情况展区、集群促进机构建设及服务情况汇报展区、集群重点项目展区、5G通信产业展区、集成电路产业展区、新型显示产业展区、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展区、科研机构展区,超60家企业和项目参展。
2024-10-18
阅读更多 -
开创“CRDO模式”先河
现代文化为了实现黑磷等新材料成果的产业化,喻学锋团队采取新型的CRDO模式,即“研发设计服务模式”,与湖北兴发集团密切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国内产业界传为佳话。
2024-10-18
阅读更多 -
首创“蝴蝶模式”
现代文化谈到先进院对新兴产业的孵化和推动作用,大手笔超前布局合成生物和脑科学必然是值得浓墨重彩称赞的。以合成生物方向为例,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三年聚集近千人)、合成生物学院(深理工下设学院)和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基础上,2021年在光明科学城建设合成生物“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并与专业化产业园区联动,吸引落地企业37家,融
2024-10-16
阅读更多 -
探索“ETS”的发展路径
现代文化通过多年实践,深圳先进院探索出的“ETS”发展路径是从提升生产制造的工程能力向核心技术研发、基础科学延伸拓展的必要手段。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圳先进院每个研发团队都会配备一定比例的工程师队伍,研究员与工程师一起攻关,显著地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这是深圳先进院与传统科研机构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2024-10-16
阅读更多 -
一只“禾花雀”的故事
现代文化深圳先进院成立之初,深圳市领导对其寄予厚望,更对先进院加速推动成果转化翘首以盼。参与先进院创始的班子成员,至今都忘不了一只“禾花雀”的故事。
2024-10-16
阅读更多 -
打造成果产业化的先进院文化
现代文化先进院为了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难题,在机制上大胆创新,建设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平台型研究院,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出了一条“E(engineering,工程)-T(technology,技术)-S(science,科学)”的发展路径,从提升工程能力开始,逐渐向核心技术、基础科学前沿方向延伸。
2024-10-16
阅读更多 -
人才发展没有“天花板”
现代文化“我负责人才招聘工作多年,常对加盟的海外人才说先进院管理很扁平化,年轻人成长空间很大,给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空间很大。如果你在先进院平台上想办大事,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帮助你,人才发展没有‘天花板’。”先进院纪委书记、深理工筹备办副主任冯伟说,“由于先进院平台建设比较完善,每位人才都能融入科研环境,迅速投入科研状态,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024-10-16
阅读更多 -
修改人力资源体系,实现人员双聘融合发展
现代文化2021年,深圳先进院调整人力资源体系,旨在鼓励学院、研究院融合发展,促进内部研究员的培养。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黄术强介绍,截至2022年8月,先进院人力资源体系中没有人在副研究员位置上待了6年而没有获得晋升的,说明过去15年来先进院在科研人员职业规划方面做得很到位。从2021年开始,先进院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体系,一是在人力资源处成立了信息共享中心,改变过
2024-10-16
阅读更多 -
年轻人要有压力才能成长
现代文化2020年3月,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系主任、终身教授、讲席教授陈棣辞去美国教职,加盟深圳先进院医药所,8月正式入职深理工,担任药理系系主任。
2024-10-16
阅读更多 -
这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现代文化2021年12月,本土女博士赵龙龙参加深圳先进院助研到副研的岗位晋升评审。她以全票通过了答辩,正式成为深圳先进院的副研究员。从她入职先进院的那一天算起,才刚刚过去两年。
2024-10-16
阅读更多 -
年轻本土博士获批国家“优青”
现代文化2020年7月15日,赖毓霄在加紧录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的答辩视频。本次“优青”项目首次采取线上答辩的方式,而且给参评选手留出的时间仅为两个星期。
2024-10-16
阅读更多